天天看点

听藏品讲故事

作者:上观新闻

上海乒乓名宿李富荣

打球为何被称为“美男子加轰炸机”?

成为教练获得怎样的辉煌战绩?

身为领导者又有什么样的作为?

本期“听藏品讲故事”

小体带你走进

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三展厅

一起寻找答案

听藏品讲故事

上海乒乓名宿李富荣使用过的球拍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的第三展厅“活力之城”的一个展柜里,集中陈列着三只乒乓球拍,它们共同见证了上海乒乓的传承,其中这只看上去最有年代感的球拍,属于国乒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上海乒乓名宿李富荣。

初生牛犊不怕虎

听藏品讲故事

1959年李富荣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得男子单打第四名

李富荣1942年出生于上海,他和很多同年代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接触乒乓。因为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不需要太多财力投入的乒乓球受到广泛喜爱。球台可以是饭桌或者一个水泥台子,球网用两块砖搭一根棍就行,手上有块木板就可以当球拍,总之没有什么能挡住孩子们打乒乓的热情。早早显露的乒乓天分,让李富荣的少年生涯一帆风顺。1957年获得上海市少年冠军。1958年入选上海乒乓队并且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令人惊奇的是,仅仅第二年他的名字就一次传遍了中国。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人民运动会。这是10年来体育事业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不久之前,一件大喜事让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新中国有了第一位体育比赛的世界冠军!但是谁也没想到,仅仅过去几个月,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一个大冷门爆出了。上海乒乓队17岁的选手李富荣,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初生牛犊顶翻了老虎,以3:2的成绩淘汰了新科世界冠军容国团。这几乎成为第一届全运会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

其实,早在一年之前的全国比赛中,李富荣就赢过国家队主力队员王传耀、容国团和庄则栋。这个少年,球风凌厉,带着一股“狠”劲,初生牛犊不怕虎,日后以一手凶狠的正手侧身威震乒坛。说来有趣,当时国乒男队的主力中有三人都是上海的,各有绰号。比如徐寅生以技术全面、战术灵活,被称为“乒坛智多星”;张燮林凭一手变化莫测的削球技术,人送外号“魔术师”;就属李富荣的外号最亮眼“美男子加轰炸机”。“轰炸机”说明他的打球实力,“美男子”则说明他的偶像实力了。他们和容国团、庄则栋、林慧卿、郑敏之等等一起并肩作战,把中国乒乓球水平带进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开创了国乒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反转赢得大满贯

听藏品讲故事

1974年4月9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教练员李富荣 (左二)

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等国运动员进行友好交谈

1974年起,李富荣接替徐寅生成为国乒男队主教练,十年间带领中国队成为一支“常胜之军”。但在1979年第35届世乒赛,国乒丢掉了男团冠军和两个单项冠军。李富荣的“狠”劲又来了,立下军令状“如果下一届比赛拿不回冠军的话,我就自动下台。”

不过光靠发“狠”是打不了翻身仗的,李富荣认真总结、大胆创新,找出三个制胜法宝:技术革新、培养新人和严抓意志品质。果然,到1981年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举办的第36届世乒赛上,新生代蔡振华、谢赛克、曹燕华等已经挑起大梁。在时任国乒总教练李富荣的率领下,中国队一举夺得世乒赛项目全部七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乒坛的空前纪录。一位南斯拉夫记者和李富荣开玩笑说:“中国朋友一点都不客气,我们烧了那么多的菜,你们全部都吃完了。”李富荣心想:实际上我们不仅拿了七项冠军,把亚军也都包了。

乒乓改革引入双轨制

听藏品讲故事

2015年5月3日,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给徐寅生、李富荣颁发 “终身成就奖”

1981年以后,李富荣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历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亚乒联主席。现任亚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在他任内,不少年轻英才被提拔上了教练岗位,比如乒乓球队的蔡振华、羽毛球队的李永波、体操队的黄玉斌、跳水队的周继红,正是这几位教练为中国体坛打造了好几支“梦之队”。当然,他一直很关心乒乓,尤其是乒乓的改革怎么搞。

1994年,体育改革大潮兴起,乒乓球也不例外。8月,李富荣发表了关于《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大陆乒乓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的报告,首次将“双轨制”引入乒乓球改革,推动计划与市场双轨并行。1995年,俱乐部赛应运而生。1999年,中国乒乓球发展终于不再局限于国家队,乒超联赛成为推动国球发展的重要力量。2000年,全国第一家真正市场意义上企业制度运作的乒乓球俱乐部成立——山东鲁能,标志着乒乓球改革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2015年5月3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向李富荣颁发“中国乒乓球运动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领导者,李富荣不仅为新中国带来了诸多荣誉,还积极改革、创新,不断创造着国乒的辉煌。

文:澎湃新闻、《乒乓世界》期刊

图:《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

编辑:杨喻、杨叶

审核:张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