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晓星:执旗立潮头,激流何所惧

作者:理财基魔师

银华中小盘混合是李晓星最早管理的基金,2021年,基金的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为 8.46%,取得了正的收益,相比业绩基准(13.64%)来看,稍有落后。不过,自2015年以来,在李晓星的管理下,6年多来的收益达到了170.62%,四分位排名(除2018年外)表现优良。

李晓星:执旗立潮头,激流何所惧

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历年排名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作为银华基金的“顶梁柱”,业绩的招牌,掌管560亿基金资产的李晓星的投资理念是怎样的呢?

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作为他第一支基金,见证了李晓星投资理念的形成,也是其知行合一的成果。

一、投资理念的回顾与小结:

突出特点一:独树一帜的景气度投资。

自2014年底开始参与合作管理银华中小盘混合的第一年,年底基金年报的投资回顾:“前三季度,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我们将投资集中在了行业景气度向上的清洁能源、军工和电动汽车等行业”。行业景气度的概念呼之欲出。

李晓星在2015年的牛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回报,在展望2016年时,延续了行业景气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是景气确定度高的合理 PEG 成长股”;并提出了2016年时,这些景气行业集中在医疗、文化、社会服务、清洁能源和高端制造等领域。。随后几年,“精选高景气行业中高增长的个股”成为定期报告的一个高频词汇。

时间转到4年后的2020年,李晓星在年报中正式提出了他自己的投资方法:“我们的投资方法是景气度投资,股票市场有个显著的特点(包括海外),就是景气度上行的行业,盈利和估值都会扩张,投资这些行业里的公司,更容易赚到钱。”

在目前公募基金界较多推崇“自下而上”进行选股的时代,李晓星的景气度投资方法也算是独树一帜,尽管偶尔也自称是自下而上投资,那也是在景气度上行行业中来选股的了,与通常理解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突出特点二:主动管理基金的收益率与市场流动性相关性很高。

显然,这和诸多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认识(基金长期收益率决定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显著差异。

2020年,李晓星第一次在年报中深入谈到他对主动管理基金获得收益的来源是什么,那就是:“主动组合的收益率跟经济相关性很低,而跟流动性相关性很高”。

“因为在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市场里的主动经理总会找到景气度向上的子行业,经济好有顺周期,经济差有逆周期。进一步将“市场流动性”和他的“景气度行业”概念和判断结合起来,并考虑“顺周期”和“逆周期”行业与前述两个方面的关系。

毫无疑问,对流动性的一直、高度地关注,来源于他在2015年牛市取得较高收益后的一个总结。“我们认为推动本轮资本市场活跃的三大因素是货币宽松、改革预期和创新,市场总体处于在流动性充裕的基础上依靠改革和创新推动的慢牛过程中。”2020年的年报中,他认为“这就像 2015 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下,叠加流动性宽松,小市值股票涨幅非常大”。

进一步分析,“流动性推升的股票主要指两类:一类是业绩增速很慢但是估值拔过很多的;另一类是质地很差但短期业绩增速快而给了高估值的。”

流动性好像就是潮起潮落的江水,市场的波动毫无疑问是不会间断的,这种认识是能够引发投资界人士的共鸣的。当然,主动管理的投资组合收益如果是随着潮水(市场流动性),水涨船高,那么做一个弄潮儿,应该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

突出特点三:投资科技和消费,攻守平衡中的矛与盾

自从2017年后,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或者配置开始由2014/15年的“配置上集中在消费和成长”向“配置以科技为主,消费为辅”。或者说,经过近2-3年的投资实践和对市场的理解,李晓星的投资概念逐步演变后,将“成长”聚焦于“科技”上来了。

如何理解他在科技与消费上的投资?

“科技股的投资就是投资变化,投资变化受益的方向,投资壁垒形成的过程” 。科技的变化,某种意义上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即使投资获得较高收益所在,但也是风险所在。

“如果说科技投资的是变化,那消费给我们提供的就是确定性和稳定性。”

在攻守平衡之间,科技投资是李晓星进攻的矛,寻求不确定性的高收益,消费就是他防守的盾,在确定性中找到合理回报。

在攻守平衡和转换的过程中,平衡中找到合理的资产配置就非常关键了。是更注重进攻还是更注重防守?从2021年底的持仓股票来看,还是对于新能源、锂电池情有独钟。同时选择了分众传媒,有一定壁垒和稳定性的公司。十大重仓股展现的还是以科技为矛,以进攻为主。

李晓星:执旗立潮头,激流何所惧

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Wind

二、枕戈待旦看未来

毫无疑问,李晓星的团队对未来有所期待,在以往历史业绩的光环下,更加充满信心。

行业专家团队已经具有了战斗力。

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李晓星旗下已经形成了以行业专家为基础的基金经理团队。一个以专注多个行业,多个方向的行业专家制,具有研究某些行业、并能做到 90 分的基金经理,这样的专才们没有内耗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战队。李晓星认为“就是一个 90 分的基金经理团队”。这样的战队,已经在2020年以来正式形成。近两年的年报的长篇论述,即是充分展示了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是对团队成员的一种激励和认可。

基金团队以 2-3 年的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下的三件事是会发生的: 1)新冠逐步的流感化。2)经济逐步的上台阶。3)流动性逐步地回归正常。

研究成果剑指何方?

这个战队相信,未来2-3 年的维度,在经济上行流动性下行的大背景下,核心资产的超额往往是更大的。龙头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减小,在很多行业反而是加大的,有很多公司的估值反而在行业内变得是相对便宜的。

矛:科技股的投资。就是投资变化,投资变化受益的方向,投资壁垒形成的过程。从整体的科技产业变化来看,正在发生两大变化,即能源结构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光伏、风电、电网设备、储能和电动车仍将有大量投资机会。同时,看好车用半导体和设备材料国产化,更看好耗材属性的半导体材料,看好 VR/AR 创新周期、汽车智能化和 AIOT 对相关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的硬件拉动,以及受益于企业端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安防产业链。

盾:消费主题的投资。2022 年,互联网行业看好低估值顺周期以及游戏。在低估值顺周期方向,看好长期受益消费升级红利的品牌广告;看好海外收入占比及增速较高的游戏公司。认为 2022 年负面因素都会弱化,整体消费的投资会比 2021 年更加乐观。 消费的细分行业上,看好高端白酒和有全国化扩张潜力的次高端,有涨价弹性的调味品,以及受疫情压制较大的餐饮供应链复苏,养殖行业也会有机会。同时,坚信医药还会是长牛行业,展望 2022 年,在 CRO/CDMO 板块中优中选优;继续持有医疗器械和疫苗龙头;逐步买入消费医疗。

对于 2022 年的市场观点也可以总结成两句话,“碳中和、稳消费,聚焦核心资产。”

三、相信赢得未来,让时间来验证。

从科技方面和消费方面,攻守兼备,清晰具体,方向明确。在管理的第八个年头,李晓星坦言,相信公募基金是让大众社会进步红利的普惠金融的工具,继续做好投研和业绩提升,坚持与专注,负责与公平,以让基金持有人赚了多少钱为公募基金职业生涯的挑战目标,继续前行。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