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块百年匾额,出自谁人之手?它的题写者是清末著名数学家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段罗君

孙飞虎,一个在天目山脚下长大的“80后”,十多年里利用闲暇之余倾心寻觅收藏临安地方史料。

有人说,孙飞虎就像一个穿针引线的纺织匠人,将地方史料与浓浓的乡情缝合、拼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地方发展史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孙飞虎寻到一块百年匾额,心中很是激动,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是我上千件地方史料中,最为珍贵的一件。”

不禁让人好奇,这一方匾额的主人是谁,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1】

一块百年匾额,出自谁人之手?

今年清明假期,孙飞虎收藏圈的一安徽友人无意间提起,在当地看到了一块匾额,许是方克猷所写。“方克猷”这三个字早已镌刻在孙飞虎的脑海中,在他所收集的临安於潜籍乡贤史料中,既有进士洪咨夔的《平斋文集》、解元伍涵芬的《读书乐趣》、又有诗僧道潜的《参寥子诗集》,唯独缺少这位几何大家的史料。

方克猷何许人也?临安於潜方元人,清末著名数学家。1890年,20岁的方克猷远赴京城参加会试,中二甲,赐进士出身,成为於潜最后一位科举进士,任刑部主事。1896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方克猷作为随员参与和谈。(方克猷的故事,详见《遇见汉潜唐昌|方克猷,不只是数学家》)

为官之余,方克猷不曾停下对数学的探索,著有《曲线考》《八线法衍》《四元术赘》等合刻为《方子壮数学》,还有《圆锥曲线说》、《尖锥术解》、《尖锥术衍》、《三角公式》、《勾股公式》、《火器真诀衍》等未刻。

孙飞虎一听,心中很是激动,于是拜托友人前往确认。

一块百年匾额,出自谁人之手?它的题写者是清末著名数学家

友人所说的那块匾额,此时正闲置在安徽歙县农村的一处老房子杂物房里,落满灰尘。

揭开匾额上的报纸,仔细察看左侧的落款:赐进士出身 钦点主政特授贵州司方克猷拜题 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小阳月穀旦立。

一块百年匾额,出自谁人之手?它的题写者是清末著名数学家

“现在网上对方克猷的官职介绍是他曾担任过刑部主事,但只有光绪版《於潜县志》里介绍得更为详细。”县志里“贵州司”三个字跃然纸上。孙飞虎确信,没错,正是方克猷。

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孙飞虎买下匾额,假期的第二天便托友人将它从安徽运回杭州。

2】

方克猷的匾额,为何出现在安徽?

每一方匾额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是一块祝寿匾。匾额长约1.68米,宽约0.63米,榉木材质。历经百年,虽有些发霉变黑,但“甲满花龄”四个金色大字,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依旧清晰可辨。

“已年过六十,却如同花季年龄般年轻健康。”四个字的诠释表达了题字之人对匾额主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一块百年匾额,出自谁人之手?它的题写者是清末著名数学家

这块祝寿匾,为何会出现在150公里开外的安徽?众人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祝寿匾的题写时间为大清光绪二十年,这是方克猷考取进士的第四年。孙飞虎经过了解,这块匾额的主人祖上也曾为官,或许,100多年前与方克猷同朝为官,或许,与方克猷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孙飞虎分析,许是当时对方家中老人过寿,方克猷亲笔题写匾额送上,这个可能性存在。

一方匾额刻录了时间的过往,许下的美好祝福、传下的敬老品德,穿越古今,结成故事与后人述说。

望着眼前的这块祝寿匾,孙飞虎的心中不免感慨,这或许是唯一一块方克猷亲笔题写的匾额。

1907年,方克猷因积劳成疾逝世,年仅38岁,后归葬於潜方元村。2019年,方克猷的孙女、93岁高龄的方玫卿女士带着子女专程赶到临安,代表方氏族人把10件方克猷手稿捐赠给临安博物馆。“方克猷留下的手稿和出版的书籍很少,而他题字的匾额,在此之前还未曾出现过。”

3】

十年寻觅之路,守护更为艰辛

“这是我收藏10年来,一千多件地方史料中,我认为最珍贵的一件了。”

孙飞虎之所以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在他看来,这块匾额,不仅仅是研究文史资料的重要佐证,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激动的心渐渐平复后,摆在孙飞虎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

历经百年,匾额损伤严重,多处出现发霉、虫蛀等情况,再加上运输途中不小心的磕碰,导致匾额二次损伤。

孙飞虎拿到匾额后,小心翼翼地进行了简单清理,便将其包装好,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历经百年,木头已经很脆了,生怕一个不小心,让它再次受伤。”

可未来如何保存?这个问题一直在孙飞虎的脑海中萦绕,“只有将其保护好,才是对这位为官清廉的乡贤最好的慰藉。”

孙飞虎希望对匾额进行修复,将它更好地保存下来,但修复匾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原汁原味”。为此,他请教过圈内的不少朋友。

其实,这也是孙飞虎在收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清代康熙四年的昌化县《鱼鳞图册》、民国八年的临安县《重建钱王祠征信录》、抗战时期於潜县的《民族日报》、1949年昌化县野耕书店(王野耕烈士)出版的进步书籍等上千份泛黄的地方文献资料……这十年里,孙飞虎悉心收藏着临安这座城市的历史碎片,近千件有价值有珍藏意义的地方史料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保护下来,为地方留下珍贵历史记忆,“每一张泛黄的纸片,都是一个被拯救的故事。”

但守护之路更为艰辛。孙飞虎说,十年寻觅守护之路,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收藏者与藏品之间的缘分需要经历时间的打磨,有时擦肩而过,有时不期而遇,作为新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在欣赏美丽乡村和魅力之城蝶变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不断坚持和守护乡土历史变迁记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