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作者:装甲铲史官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在海战场上,驱逐舰和潜艇是一对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特别是在二战时期两者的较量达到了高峰,当时反潜已经是驱逐舰的基本任务之一,各国海军驱逐舰都配备了反潜武器,由于享有机动优势,驱逐舰在对决中常常占据上风。

虽然潜艇可以利用水下隐蔽性规避驱逐舰的攻击,甚至还会反杀,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尽量避免与驱逐舰正面对抗。

不过,在太平洋战场上,这种对抗形势却是逆转的,原本应该作为反潜猎手的日本驱逐舰却屡屡沦为美军潜艇的猎物,到战争后期在美军潜艇的目标清单上,驱逐舰的优先度还要高于商船。

在战争期间,被美军潜艇击沉的日军驱逐舰超过30艘,而毁于日军驱逐舰的美军潜艇只有7艘!这种交换比在反潜战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在于日本驱逐舰薄弱的反潜能力。

日驱反潜为何差

重雷击炮战,轻防空反潜,这已经是军迷们对二战日本舰队驱逐舰的固有印象了,这种强弱鲜明的技术特质是由日本海军自明治时代以来不断固化的攻势思维和决战思想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会忽视潜艇的威胁,只不过他们将反潜置于驱逐舰作战任务的次要位置。

从技术层面上说,日本海军驱逐舰与同期其他国家的驱逐舰一样,具有成为优秀反潜平台的潜质,它们拥有高航速、不错的航程和强有力的舰炮火力,对任何上浮的潜艇都是致命的,同时配备了日本最好的声呐设备和反潜武器,从而具备基本的反潜能力。

日军驱逐舰在反潜战斗中表现拙劣,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对反潜战术疏于训练;第二,反潜武备性能不足。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战前进行编队机动和炮术训练的日本海军驱逐舰。

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头号任务自然是在预想的舰队决战中向美国主力舰队发起鱼雷突击,因此雷击战术、夜间战术和炮战战术在驱逐舰的训练科目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

相对而言,作为次要任务的反潜战术演练所占的比例则少得多,而且这类训练的目的首先是确保舰队中己方主力舰的安全,而保护海上交通线和商船队在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眼中远不是优先考虑的事项。

在战争爆发后,日军驱逐舰在宽广的战线上疲于奔命,承担着繁重的作战任务,甚至作为“东京特快”从事火线运输行动,持续战损又导致可用舰只数量的下降和熟练水兵的大量伤亡,进一步压缩了日军驱逐舰的训练时间,使得本就不高的反潜技战术水平更加下滑,就算“雪风”这种保留了较多熟练水兵的幸运舰在反潜护航行动中的表现也相当差劲,“金刚”号战列舰和“信浓”号航母都是在“雪风”的眼皮子底下惨遭美军潜艇击沉。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日本海军“雪风”号驱逐舰的模型封绘,背景中可见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正在下沉的“信浓”号航母。

深弹是日军驱逐舰对付水下潜艇的唯一武器,最普遍的深弹投放装置是舰尾滑轨,此外也配备了深弹抛射机,包括向两舷发射的九四式抛射机和单舷发射的八一式抛射机,相当于盟军反潜舰艇上的Y炮和K炮,其中九四式的最大射程为105米,但没有类似“刺猬炮”的前射反潜武器。

二战时期日军的制式深弹为九五式深弹和二式深弹,相比英美的同类武器,日制深弹存在装药量少、沉降速率低、设定深度浅的缺陷,早期的九五式深弹装药仅100千克,沉降率为1.9米/秒,最大起爆深度为90米,而多数美军潜艇都能下潜到90米以下,成功躲避日军的深弹攻击,经过改进的二式深弹将起爆深度增加到145米,但装药少、沉降慢的问题没有太大改观。

此外,日军驱逐舰的深弹携带量偏少,通常在30枚左右,限制了它们对可疑目标区实施密集攻击的能力,也影响了反潜作战的持续性。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日本海军九四式深弹抛射机的复原图,可以向两舷发射深弹。

除了深弹性能差外,日本海军的声呐设备也性能平庸。日军驱逐舰配备的被动声呐为九三式水听机,最低可以捕捉到35分贝的声音信号,在正常条件下的探测距离仅900米!

日军的主动声呐包括九三式和三式探信仪,理论上最大探测距离为5900米,定位精度为3度,但实战条件下受背景噪音和舰艇航行状态的影响,实际探测距离远低于理论数值,日军报告显示,在反潜舰艇以14节航行时,探信仪仅能捕获1800米以内的水下目标。利用德国技术改进的后期型声呐在定位精度上有所提升,但探测距离没有提高。

山云警觉闻鲨踪

虽说日军驱逐舰的反潜能力是公认的差劲,但对于美军潜艇而言还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在某些特定战斗中如果日军驱逐舰足够警觉且能够把握时机,依然可以给美军潜艇造成足够的伤害,甚至击沉对手。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驱逐舰先后击沉了7艘美军潜艇,而1943年11月“山云”号驱逐舰击沉美军“杜父鱼”号潜艇就是日本驱逐舰反潜作战中少有的成功战例之一。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美国海军“杜父鱼”号潜艇,属于白鲈级,1939年服役,1943年战沉。

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发动“电流”行动,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和马金环礁,这是美国在中太平洋方向发起反攻的第一战。

作为战役部署的一部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派出由“杜父鱼”、“虾虎鱼”和“天竺鲷”号潜艇组成的艇群,前往特鲁克和塔拉瓦之间的海域警戒,准备伏击可能增援塔拉瓦的日军舰队。

“杜父鱼”号被指定为艇群旗舰,由约翰·克伦威尔上校坐镇该艇指挥作战。“杜父鱼”号是一艘白鲈级舰队潜艇,1939年1月建成服役,水下排水量达2350吨,水面航速21节,水下航速8.75节,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4尾4)和1门76毫米甲板炮。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杜父鱼”号作为第22潜艇分队的一员驻扎在菲律宾,并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到1943年11月,“杜父鱼”号已完成了八次巡航,确认击沉13艘日本商船和3艘军舰。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1943年5月,“杜父鱼”号潜艇的艇员们展示他们的战绩旗。

1943年11月5日,“杜父鱼”号在艇长弗雷德·康纳韦少校指挥下驶离珍珠港,开始了第九次战斗巡航。

在临行前,编队指挥官克伦威尔上校前往潜艇部队司令部接受指示,在那里他获悉了“电流”行动的详情,潜艇部队司令查尔斯·洛克伍德少将告诫他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注意保密,不曾想这个叮嘱最后竟成谶语!

11月29日,按计划克伦威尔应向艇群发出集结令,前往特鲁克海域搜索目标,然而潜艇司令部并未收到“杜父鱼”号的任何讯息,在等待了两天后仍无回音,只能指派另一艘潜艇代替指挥,同时反复呼叫“杜父鱼”号,但这艘潜艇犹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最后判定失踪,于1944年3月25日除籍。

直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后,从日军战俘营归来的“杜父鱼”号幸存艇员报告了潜艇的结局,它已在1943年11月19日遭日舰攻击受损,被迫自沉。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杜父鱼”号潜艇末任艇长弗雷德·康纳韦少校。

1943年11月18日夜间,“杜父鱼”号在特鲁克海域用雷达捕获一支高速船队的踪迹,以浮航状态展开追踪,计划在次日黎明实施攻击。

被“杜父鱼”号发现的船队以训练巡洋舰“鹿岛”号和潜水母舰“长鲸”号为核心,两舰正向日本本土返航,担任护航的是“若月”和“山云”号驱逐舰,后者为朝潮级6号舰,1938年1月服役,排水量2000吨,航速35节,装备6门127毫米舰炮和8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36枚深弹,在1943年时隶属第4驱逐队,舰长为小野四郎少佐。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日本海军“山云”号驱逐舰,属于朝潮级,1938年服役,1944年战沉。

11月19日黎明,“杜父鱼”号接近到鱼雷攻击范围内,在占据发射阵位时采取Z字反潜航线航行的日军舰队突然转向,迎面驶来,迫使“杜父鱼”号下潜规避。

大约一小时后,“杜父鱼”号再次上浮却骇然发现就在550米外竟有一艘日军驱逐舰!原来“山云”号已经发现了“杜父鱼”号的踪影,奉命拖后等待时机干掉这条危险的尾巴!

与艇同沉真英雄

“山云”号见美军潜艇再度现身,加速冲过来,“杜父鱼”号立即紧急下潜。由于接触距离太近,“山云”号螺旋桨的高速噪音很快就笼罩在“杜父鱼”号头顶上,接着就是深弹入水的恐怖声音。

“山云”号似乎很有耐心与猎物周旋,它首先分两次投下3枚深弹,隔了一会儿又连续投下10枚,剧烈的冲击波透过海水在艇壳上激荡,艇员们感受到地动山摇般的震动。“杜父鱼”号成功躲避了首轮深弹攻击,在检查后艇体仅有轻微损伤,但是深度计被震坏,指针卡死在38米深度,这让潜艇失去了最重要的行动参数。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1943年5月。“杜父鱼”号潜艇返港维修时拍摄的指挥塔和甲板特写,注意76毫米甲板炮。

就在“杜父鱼”号尝试升至潜望镜深度时,深度控制装置突然失灵,潜艇急速下潜,一度逼近安全潜深极限,在紧急处置后,潜艇停止下潜并开始上升,但由于深度计损坏,潜艇不能准确获知深度数据,竟然在11时09分直接浮出了水面,再度暴露在“山云”号的视野内,只好重新下潜。

这一次“山云”号毫不客气,在潜艇下潜的漩涡附近分三次投下了17枚深弹,一连串的爆炸给“杜父鱼”号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损伤,艇壳弯曲变形,管道破裂,四处漏水,操纵舵面也不听使唤,更要命的是声呐也被报销了,潜艇彻底成了瞎子和聋子!

为了维持深度,潜艇只能以最高航速潜航,产生的噪音使得“山云”号可以轻松锁定目标。在接到损伤无法修复的报告后,艇长康纳韦少校决定上浮与日舰展开水面战斗,他知道这样做毫无胜算,但至少可以给艇员们争取逃生的机会。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表现1943年11月19日“杜父鱼”号潜艇与“山云”号驱逐舰展开水面炮战的画作。

12时56分,“杜父鱼”号像一头受伤的鲸鱼浮出海面,康纳韦少校登上指挥塔带领艇员操纵甲板炮和机枪进行绝望的战斗,与“山云”号展开对射。

以潜艇羸弱的火力无论如何都不是驱逐舰的对手,“山云”号以舷侧正对目标,用127毫米主炮和25毫米机关炮猛烈扫射,大大小小的水柱将“杜父鱼”号团团包围。交火不久,日舰炮弹就直接命中潜艇指挥塔,康纳韦艇长、副艇长和枪炮长等一众军官倒在血泊中,飞溅的弹片让甲板上的艇员也多有伤亡,甲板炮归于沉默,仅剩一挺机枪还在顽强地开火。

接替指挥的布朗上尉无奈下令全体弃舰,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克伦威尔上校时,后者说道:“我不能和你一起走,我知道得太多了。”为了保守秘密,他毅然选择与艇同沉,后来被追授荣誉勋章。除了克伦威尔上校外,菲德勒少尉和另外10名艇员也与“杜父鱼”号同眠海底。布朗上尉命令打开所有通海阀,引擎保持高速运转,使潜艇尽快沉没,幸存艇员后来形容,这是“杜父鱼”号生涯中完成最漂亮的一次速潜。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随“杜父鱼”号潜艇一同沉海的克伦威尔上校(左),他后来被追授荣誉勋章(右)。

就在“杜父鱼”号自行了断时,在“山云”号上发生了一场争执。

此前“山云”号曾亲历了大型运输船“龙田丸”号被美军潜艇击沉的惨剧,当时有1500人丧生,因此舰员们纷纷要求射杀美军幸存者,为“龙田丸”号报仇,然而小野舰长拒绝了这种冷血行为,下令救起包括布朗上尉在内的42名艇员,并用咖啡和面包招待他们。除了一名重伤员途中不治身亡外,其余41人被送往特鲁克,接受了10天审讯,后来分乘航母“云鹰”和“冲鹰”号被押往日本,不幸的是,“冲鹰”号途中被美军“旗鱼”号潜艇击沉,“杜父鱼”的20名幸存者中仅有1人获救。

“云鹰”号运送的21名幸存者抵达日本,被送到足尾铜矿做苦工直到战争结束。至于“山云”号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救助幸存者的善举而改变,在1944年10月25日的苏里高海战中被击沉,除了2人外尽数殒命,包括小野舰长。

反潜拉胯的日军驱逐舰也有走运时刻,守株待兔猎杀美军鲨鱼

■1943年12月4日被美军“旗鱼”号潜艇击中后正在下沉的“冲鹰”号航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