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作者: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前 言

暴乱、疫情、封关……香港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过了这些年。有些媒体发出了香港外企和人才外流、经济大跌、社会一蹶不振等负面消息,于是乎一些“盲人摸象”的网友便认为香港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还有些不怀好意的键盘侠刻意去丑化香港,大肆渲染香港的负面报道,但凡出现有关利好香港的新闻便在评论区阴阳怪气地发出嘲笑与讽刺,有些甚至只看到标题便立刻前往评论区进行抹黑。

在这里小编并不想与这些键盘侠争论,毕竟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让一个拥有统觉偏差的人去改变自己已设定的事实。小编只想是展示些近期发表的客观数据,来一起体会下:香港是否真的不再有吸引力?

香港人才是否外流?

“香港吸引力”的话题近期成为热议,主要是因为在3月30日的特首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移民离港人数上升,香港是否仍有吸引力?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图|3月30日行政长官答记者问(香港政府新闻网)

对此,行政长官说明道,本港向来没有数据统计因移民而离港的人数,只会计算某段时间内人口移入和移出数字,传媒往往把人口净移出数字视为移民人数,做法并不准确。她还解释,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影响香港与内地和海外正常通关,以致移入香港人数大幅下跌。例如,每年有近5.5万个单程证配额,但过去两年均少于两万人持单程证来港;在港外籍佣工也跌至不足34万人。因此,人口移入和移出数字不能用作推论香港是否出现移民潮,也不足以反映大众对香港前景的信心程度。

另一方面,行政长官指出来港的人才和学生人数这两项数字更具有作为香港是否仍有吸引力的参考价值,而通过这两项数字,她深信香港可不断吸引和汇聚人才,并对香港金融发展和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特首的这番话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内表示仍不买账,认为是在自说自话、讲大话,甚至有些评论无趣的调侃道这两项数字应该是新冠确诊数和死亡数……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恰好在次日(31日)香港入境处便公布了第62期香港优才计划的甄选结果,其中有440人入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优才计划申请的档案号已经排到了4711,比去年同期2205翻了一番。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在这里,小编需要科普下:香港优才计划是香港政府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设有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政府会公布“人才清单”,列出香港最需要的人才,符合清单范围的人会更有竞争力。此项计划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和行业优秀人才来港定居,借以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计划配额于2020年由1,000个增至2,000个;2021年再增加至4,000个。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图|港府列出的今年人才需求清单

根据保安局的统计,截止2021年底,计划共吸引来9,131人,其中88%来自内地。其中,不乏许多知名的公众人物因在体育或者艺术上取得成就而参与该计划,例如,体育成就(李宁),艺术成就(周迅,汤唯,章子怡,郎朗等等)。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图|来港优才中从事金融及资讯科技占比最多(港媒报道截图)

可能有些评论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数字,去看看近些年是不是还有这么多人来香港。

然而,打脸的是,透过优才计划来港的内地专才,有4成是于近2年(2020和2021年)配额增加后来港,2020年和2021年分别有1,624和1,860人,较2019年803人多出超过1倍。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从以上数据说明,单单从来港人才上面说“香港吸引力不再”似乎不成立,如果还有些网友“杠精”的话,不妨先参照优才计划的自我评估表,看看自己是否有资格达到优才甄选的标准。(文末奉上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跳转。)

疫下为何来港升学人数继续攀升?

行政长官提到的第二个数字是来港留学的学生人数。同样地,有些评论想当然地以为“香港没有吸引力了,谁还愿意让自己孩子去香港升学”。然而,事实却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 自2017年起,获批学生签证来港的内地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上升。
  • 2017-2018年度赴港留学的内地学生为20361人;
  • 2018/2019年度为24922人;
  • 2019/2020年度为28911人;
  • 2020/2021年度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2332人。

至于为何仍有大批内地生来港升学,小编认为和香港本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分不开。在4月6日,世界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的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香港的大学均表现不俗,香港9间院校共178个课程上榜,5大学术领域,香港都有大学进入世界前100。(详见QS文章2022QS世界学科排名)。同样在早前发布的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亦有5间大学进入前100名,内地为6间。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图|QS官网截图

“疫情之下很多内地高校尤其是985、211的学生会选择香港的大学进行升学,这也导致以往双非普通一本学生逆袭到香港前三大的案例在今年甚少,因为真的很内卷!”香港瀚林留学的陆老师向本刊记者表示道。

谈及网友认为的香港封关和疫情会影响内地生来港,她表示,现在世界疫情都很严重,尤其是以往申请热门地的美国、英国等,相比之下香港反而好些,再加上有中央在背后的支持以及身处“家门口”的地理优势,所以近几年选择香港深造的学生不减反增。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谈及香港吸引力的问题,就会涉及到香港一直被人称赞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过,有一些暗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的声音却在评论区里不断发酵。

在3月24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明确指出,香港的总排名保持在全球第三位(备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是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数)。3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当然,即使有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也很难去改变某些人脑中已经认定的事实,认为这只是一个冰冷的报告,那么从内在逻辑进行探讨下。

综合多个专家观点和国际经验来看,市场流动性、监管环境以及人才是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三个主要因素。

在市场流动性方面,香港长期保持着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地位,即使在第五波疫情之中,香港金融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在3月30日,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3月以来股市的日均成交量为1800亿港元,沪港通、深港通北向和南向日均交易金额分别超过1000亿人民币和420亿港元,全部接近或高于去年第四季度数据。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其次,香港监管环境在整个亚太甚至全球都居于领先地位,这个竞争优势一直没变过。香港以普通法为主体的法律架构没有变,依旧最大限度地维持市场公平及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现有金融监管架构及其严格监管方式没有削弱;特区政府经济政策依旧具有灵活性,因应客观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能力;行政管理体系有利于商业活动,金融监管成本相对较低。

中国银行(香港)的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过,香港金融监管体系及商业基础设施成熟,营商环境公平公正,企业和个人税制简单透明,且鼓励商业发展和引进投资,拥有大批跨文化、多语言的专业人员。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最后,人才这一方面前面也有提到,正如特首所说,来港的人才数以及非本地的大学生入读人数均有显著升幅,少数人才的离开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香港原有的角色和地位。事实上,疫情之下世界各地都面临人才流动的问题。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以上提到的点仅是部分数据,更多的方面还未提及,在此小编也并不想仅仅基于以上几点就对“香港是否仍有吸引力”作出定论,相信每一位读者会有自己的想法。

小编只想再补充下,正如特首提到的“目前世上没有一个经济体或城市能如香港般在金融领域上拥有中央支持,外资的信心应建基于香港本身、一国两制以及中央对香港的态度”,从多项数据的反馈上也可以看出,香港的吸引力除了香港固有的优势与特色,也离不开背靠内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支撑,离不开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所带来的稳定。

(文/本刊记者 韩琪)

香港不再有吸引力?先看看这些数据再说话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