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药,以猴为贵

作者:jianshiju

4月6日,CRO公司美迪西发布了2021年年报,数据很是靓丽:去年实现营收11.67亿元,同比上涨75.28%;当期扣非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上涨119.53%。

美迪西2019年上市,正好赶上一轮CRO行业的狂飙猛进,营收和净利润逐年走高。只是从绝对数值来看,和业内大佬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药明康德营收和净利润都是美迪西的20倍不止,但市值却只有美迪西的12倍左右。横向比较一下,美迪西要更努力才对得起自己的股价。

只是,这位幸运儿可能要被一只猴子挡住去路。

受猴子拖累,也囤了不少猴

美迪西的主营业务包括两个板块: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通俗来讲,药物发现是寻找可成药的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则是通过动物实验等验证化合物。

因为体量小,这几年美迪西都处于高速成长期,业绩增幅数字相当美丽。2021年,美迪西实现新签订单24.52亿元,同比增长87.66%,再回看前两年,这一数字分别为46.49%和112.04%。

创新药,以猴为贵

增幅很大一块得益于临床前研究。自2019年以来,临床前研究的新订单增幅在快速提高,从70%上升至104.24%。因此,临床前研究业务被视为美迪西的重要标签。

如今,一只猴牢牢扼住了美迪西的咽喉。

美迪西2021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成本中材料成本达到2.51亿元,同比上涨94.79%。其中,临床前研究业务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56亿元,同比上涨113.16%。对此,美迪西给出了同一个解释:实验用猴价格持续上涨。

药物进行人体试验之前,猴是最好的实验动物之一。小白鼠、狗等主要在更早期的临床前研究中。到了末期,关键一步就是用猴子来做实验。

自2019年上市以来,美迪西历年年报都提到实验猴价格上涨。但在此之前,相应成本增幅最高不超过60%,与今年94.79%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猴到底多贵?

动物实验常用的猴是食蟹猴,近年身价只能用“暴涨”形容。

2020年1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食蟹猴采购项目》清单显示,食蟹猴平均每只4.3万元;

2021年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食蟹猴招标公告,平均每只7.05万元;

2022年2月,中国采购网公布食蟹猴中标公告,每只中标价12.2万元。

不到两年时间,食蟹猴单价从4万出头涨至12万以上,美迪西这样的CRO企业只能承受不断上涨的材料成本。

财报显示,2021年美迪西的预付款项达3.66亿元,同比上涨138.26%;存货金额达8347.99万元,同比上涨155.37%。这两项大幅增长的资金占用,主要是为了预定买猴和“囤猴”。

就和上海居民囤菜一样,“囤猴”是担心今后买不到,或者还要涨价。

猴命值钱,这是中国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产生的一点“副作用”。影响之下,实验动物的保障供应成为CRO行业的重中之重。

有意思的是,虽然买猴成本逐年上升,美迪西还是没打算自己养猴。今年年初,上市不过3年的美迪西发布了21.6亿元的定增方案,和当年IPO募资用途一致,拟用于投入和创新药相关的药物发现及研究方面的项目。

3月份的投资者关系会上,谈及实验动物价格上涨的影响,美迪西表示:将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获取稳定的供应来源,并没有布局实验动物领域的打算。

CRO开始自己养猴

同行里,已经有不少CRO企业准备自己养猴了。按照目前的用猴趋势,今后实验用猴只会越来越贵。CRO是创新药淘金浪潮中的“卖水人”,但卖水人背后站着的,却是养猴人。

创新药,以猴为贵

比如昭衍新药,该公司主要向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输出实验动物模型。昭衍的鼠类动物通过自行繁衍获得,猴子仍需向其他动物养殖公司采购。

据昭衍新药2021年年报,其营业成本同比上涨48.65%,主要因为动物采购价格上涨。

CRO企业这几年赶上了一轮行业扩张,不少都在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覆盖更高利润的环节,增强客户粘性,同时提高竞争壁垒。为保证业务及经营的平稳,不少CXO企业将布局延伸至实验动物领域,尤其是更容易影响业务链条的实验猴。

然而,实验猴哪是一般猴?食蟹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繁殖需要按规定申请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经营许可证》。

健识局发现:

昭衍新药已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并完成检疫场建设,拟建超1.5万只大动物的饲养能力;

药明康德子公司完成对广东春盛猴场的收购,其食蟹猴的饲养规模可达2万余头;

康龙化成也以收购方式控股肇庆制药,获得后者饲养的猕猴和食蟹猴资源;

反观美迪西,这家公司大本营位于上海,经营及在建项目也以上海为重。有一说一,在上海养猴子的确不合算。

那么,猴为什么这么贵?

2021年年末,在回应相应代表提出的 “关于保障本市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供应”建议时,上海市林业局表示,造成实验猴紧缺的原因,除了新冠疫情下医药行业需求大,及大动物养殖具备必要周期性、无法快速扩张外,部分大企业通过收购入股,掌握有限资源的纯市场性行为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头部公司的动作,指明了CRO行业的薄弱环节,也透露了行业资源集成的方向。对更多中小CRO来说,不可不免承受上游成本的压力。

中国创新药行业离不开CRO,但大批CRO在做的,却是一边砸钱囤猴,一边琢磨如何不被一只猴压垮。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