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比亚迪宣布,结束燃油车的历史:自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比亚迪同时表示,将为现有燃油汽车客户持续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售后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应。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认为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车的车企,而此举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冲锋陷阵。

这也是响应了国内的“双碳”潮流,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表示,“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

比亚迪为何决定停产燃油车?

停产燃油车,比亚迪并非一时兴起。

一方面,在2021年11月14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比亚迪作为唯一中国车企,和沃尔沃、福特、通用、梅赛德斯-奔驰和捷豹路虎5家车企签署了承诺书,比亚迪确认将于2040年前停售燃油车。

另一方面,比亚迪的燃油车困境也出现了,车卖得好,但钱赚的少。从销量来看,比亚迪全年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是2020年的3倍。这一销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排名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但2021年比亚迪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38%,但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57.53%,至12.5亿元。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营收1016亿元,净利润43.5亿元。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比亚迪虽然整体营收在提升,但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不过实际上这个问题长久一直就存在《市值第一却不上量的比亚迪,会逆风翻盘还是会名过其实?》。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比亚迪业务主要分为四块,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与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与光伏业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业务。 其中,汽车业务是比亚迪营收主项,其次是手机部件与组装业务。

2021年比亚迪汽车、手机部件和组装、二次充电电池三项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下滑。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与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息息相关,二次充电电池业务为汽车业务提供动力电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部分来自于自家生产的动力电池。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产品成为毛利率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比亚迪的利润为何下降?

比亚迪净利润下滑的背后,有主客观因素。

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成本端造成一定压力。原材料涨价也令比亚迪已经连续两次提价。去年比亚迪财报曾披露,生产所需原材料钢材、塑料(主要应用于汽车产品)等,金属原材料如锂、钴等(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集团主营业务生产成本。

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腾飞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0万辆,同比增长218%,占比亚迪全年汽车销量的近82%。

另一方面,营收结构的变化也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比亚迪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亚林曾也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

在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中,口罩生产和销售作为一项特殊的业务,并没有单独进行分类,而是分为汽车相关产品和其他产品。仅2020年上半年,口罩就为比亚迪带来了超过86亿元的收入,将比亚迪的毛利率提升至19.38%,为五年来的最高点。去年随着疫情缓解,全国口罩产能增加,口罩价格下降,这部分带来的利润逐渐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现金流明显好转。2021年净现金流654.67亿元,同比增长44.22%。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也是最近五年最好的。

当然,净利润、毛利率下滑明显,不代表比亚迪汽车业务实力欠佳。与传统车企相比,国内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2020年毛利率仅为10.76%。横向比较来看,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总共销售汽车28万台,不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其中,蔚来2021年净亏损40.2亿元,小鹏净亏损48.63亿元,理想净亏损3.2亿元,尚在亏损的泥潭之中挣扎。

2021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之所以增长如此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受到“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影响,在关键资源的把控上,如芯片、电池研发、生产方面,比亚迪比特斯拉都要强。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深度盘点

比亚迪能冲高成功吗?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倒逼,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会逐步增加,比亚迪此举之后,相信未来还会有不少企业跟进,但短时间不会对行业产生明显的变化,短期还难以对燃油车全部替代,更多的则是一种竞争关系。

2022年,王传福制定的销量目标是保持150万辆。如果供应链改善,它将冲击今年200万辆汽车的销量。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渐进性、资源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气候的复杂性,在新能源汽车经历快速发展,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燃油车则会朝着更节能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各领风骚。

目前,如何扩大规模和产能将是比亚迪的业务重点。随着规模效应的凸显,单车的成本降低,汽车业务的利润率会提高。

按照现有产能规模,比亚迪2021年实际投产90万辆。如果要实现150万到200万辆的目标,今年至少要完成60万辆的产能扩张目标。

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从今年5月起,包括常州、合肥、长沙在内的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将陆续投产,福迪电池将在多地扩产。如果生产顺利,比亚迪的整体产能将在今年提升至220万辆,2023年提升至360万辆。

在投资和生产扩张需要加快的同时,品牌高端化是比亚迪今年的另一个重点。

目前比亚迪的产品以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为主,其中20万元以上的车型,包括汉、唐EV、宋EV、e6等。作为比亚迪品牌向上的旗舰车型,汉切入的是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1.7万辆。但在2022年,中大型纯电轿车赛道还将迎来多款车型,包括蔚来中大型旗舰轿车ET7、中型轿跑ET5,智己的首款车型L7等,汉的销量还将受到更多挑战。

同时,腾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正式成立,也许会承担品牌高端化的任务。根据规划,腾势的价格定位在30万~50万元之间,并在今明两年陆续推出3款电动车。

此外,车辆智能化一直以来都是比亚迪的短板。对于市面火热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比亚迪更多发力在前者。

真正让比亚迪在意的是智能驾驶。在特斯拉和国产的蔚理鹏的推动下,智能驾驶已经渐成车企标配,但比亚迪智能驾驶还不足以与新造车势力抗衡。

目前比亚迪通过投资来提升业务能力,比亚迪与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联合成立一家智能驾驶合资公司,来打造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并不等于全球车企很快都会停产燃油车,这只是比亚迪公司根据其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产业变革趋势,从而做出的决策。未来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会更加白热化,比亚迪能否借助自身能力快速推出高端化、智能化产品,追平行业水平甚至突出重围还有待观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