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作者:印记电影

1953年,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就拍过一部名为《白鬃野马》的短片。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法国南部的湿地,一匹拥有白鬃的骏马和一个名叫福尔科的少年成为了朋友,然后一起逃亡的故事。

《白鬃野马》风格极简,在彼时的影坛可谓是一股清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探讨。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特别是其中所弥漫的欢快诗意,从“诗意现实主义”的传统框架中跳脱出来,更富有一种自然主义的美感,因此被称作“诗意幻想电影”。

三年后,拉摩里斯用自己的儿子帕斯卡尔·拉摩里斯作为主演,拍出了《红气球》。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红气球》虽延续导演的一贯风格,但却有点不太一样,它乍看起来简单,但却有种隐藏于内里的魔力。

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手册》创办人安德烈·巴赞毫不吝啬地盛赞过这部电影,称其为“前无古人”。

然而六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后无来者”。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红气球》不仅获得了第9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还在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摘得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

在它之后,未再出现一部短片在奥斯卡上获此殊荣。

影片不长,只有32分钟,也几乎没有台词。

一个有着柔软金发的男孩,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捡到了一只顽皮的红气球。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忽变的风,零散的路人,这枚红气球成了男孩最好的伙伴。

他们一起走过巴黎的大街小巷,他们互相依赖,彼此忠诚,他们是童年时代里人人都有的梦。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扮演这个孤独的、爱游荡的小男孩的,就是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的儿子帕斯卡尔。他带着红气球穿过曲径通幽的街道。

有一条叫做维兰街,在蒙马特高地上,那个到处都有传说的地方。

影片拍摄的时候,这条街即将拆除,看上去已经破败不堪。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它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的河流中,而导演却用它在影像里编织出了一个童话。

并且,用曼妙的笔画将这个童话故事永远地描绘在人们的记忆里。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这让人想起刘易斯·卡洛尔笔下漫游奇境的爱丽丝,即使是冰冷粗糙的石头,在那个世界里也能露出温柔的笑容。

艾尔伯特·拉摩里斯为拍《红气球》,准备了近千只替用的红气球。

这只征服了全世界的红色气球,把“红色”这个梦幻的色彩表现得极为亲切随和。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它不升空也不落地,就像存在在幻想里,饱满剔透。

仿佛是童年,仿佛是友情,又好像是爱情。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存在于脑海里美轮美奂的梦想。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男孩手中的红气球被一群坏孩子们夺走了。

他们获得了战争胜利一般,一边叫嚷着,一边围着它攻击。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忽然间,红气球怔得一下似乎被击中了要害,慢慢地变小,慢慢地萎缩下去。

观众们此时才如梦方醒,逐渐收起之前脸上流露出的、过分投入的天真。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里,帕斯卡尔和红气球成为了朋友。

被拟人化的红气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成为了法国影史乃至世界影视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片长只有三十多分钟的《红气球》道尽了纯真、诗意与浪漫,可影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当红气球彻底疲软的时候,来自巴黎这座城市四面八方的气球同时升起。

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的气球好似应了某种感召一样,一齐飞向城市上空,最终汇聚在小男孩帕斯卡尔的手中。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当帕斯卡尔抓着那些五颜六色的气泡,面带笑容晃晃悠悠地离开地面,飞向天际的时候,仿佛在向所有成年人宣告,这世上还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影片中这奇妙的一刻,不仅在刚被彩色装扮的银幕所处的年代引发了巨大共鸣,这种共鸣甚至延续至今,只因它所表现的是全部人类的愿景。

《飞屋环游记》中,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彩色气球;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鸟山明把气球变成了拯救地球的元气弹;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细田守在OZ系统中也完成了挽救世界的壮举。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至于那个红气球,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欠缺了在影片中使用红气球的梗,或者可以说,如果使用气球,岂敢不用红色?

五十年之后,来自地球另一侧的东方导演侯孝贤,拍摄了一部名叫《红气球之旅》的电影。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取景地同样是在巴黎,片中也有红气球晃晃悠悠地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场景,向诗人导演艾尔伯特致敬的意图毕现。

六十年后,来自世界屋脊的导演万玛才旦,为红气球赋予了新的含义。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然而,这只人人为之着迷的红气球,也有人不喜欢,比如批判先锋弗朗索瓦·特吕弗。

也许是《红气球》的调子,和特吕弗作品浓重的纪实性相悖。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太假,那个像小狗一样的红气球,更是让人出戏。

再有匆忙收尾的结局,更像是导演以装饰性的手段伪装出的悲剧。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特吕弗觉得想拍出《红气球》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拉摩里斯的片子有一个公式,一旦你破解了这个公式,拍摄就变得容易多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所谓“不难拍”的电影,却还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拍出来。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与特吕弗一样坚守真实电影美学理论的巴赞,却还是爱它爱到不行:

“《红气球》是个电影童话,它纯属虚构,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之所以是完全靠电影来表现的,恰恰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沿用任何电影技法。”

《红气球》,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剧本奖的短片

这也正是拉摩里斯和他的《红气球》独特的地方,他真正做到了将一个普世童话播散到现实的世界里,让其自由地生长,生根发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