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变现,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似乎很难想象,一个学习美术史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型广告公司工作,在30多岁时成功转行入职外资咨询公司,又在40多岁时进入专攻组织开发的咨询公司。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很简单——自学。他通过把读书与工作相联系的方法,让自己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出色的商务人士。

这个人就是山口周,日本知名的咨询顾问,也是《阅读变现》的作者。在《阅读变现》这本书中,他从自身多年自学和阅读的经验出发,把自己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无效阅读、低效率阅读,通过这个学习方法也能助我们在职场中走得更远。

阅读两类书,全面提升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阅读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大量阅读,就一定会有收获。事实却不是如此,回想一下看过的书,很多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有的甚至完全想不起来,更别提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了。

要知道,阅读量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造成人和人之间知识生产力存在差距的原因,往往取决于你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是否有活用到工作当中。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拉开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全面提升自己呢?

一般来说,成年人阅读的书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类书籍,另一类是通识类书籍。

商务类书籍,是指商务类的经典书籍,比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大前研一的《企业参谋》,这些商务类中的“名著”可以构建我们的底层认知,是塑造我们学习的基础。

通识类书籍,则是塑造商务人士个性的书,书籍的分类多样化。《阅读变现》将其分成七类:哲学(近·现代思想);历史(世界史·中国史);心理学(认知·社会·教育);医学·生理学·脑科学;工学(包含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文化人类学。

在作者看来,商务类书籍和通识类书籍,两者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特点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他在书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阅读商务类书籍,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陈酒历久弥香,经典百读愈新。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同样如此。

区别于一般的商务类书籍,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具有狭窄而深奥的特点,因此需要反复阅读、咀嚼才能消化这样一本有深度的书籍。

同时,这也是帮助商务人士构建底层认知的好时机。底层认知的构建,认知升级就会容易很多。当你终于把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都琢磨透了,那么再去阅读某一专业领域的书籍时就会事半功倍,大大拉开与他人的差距。

阅读变现,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当然,阅读这类书容易遇到一些困惑。第一个就是看书时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山口周说,跳过去10页。如果还有不懂的,再跳过去。

第二个是阅读商务类书籍,不要摘抄和做读书笔记。因为这类书籍中记载的是与商务有关的事例以及启发,一般立刻就能派上用场。

那么如何选择商务类书籍呢?山口周在《阅读变现》中详细整理了一份“商务书曼陀罗”书单,从基础到进阶一应俱全。他认为阅读商务类书籍,应该按照从中心向外沿的顺序去阅读。首先,从核心领域的相关书籍开始,接着按照你想深入的或者感兴趣的专业,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即可,从而通过学到的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阅读通识类书籍,实现自我增值

如果说商务类书籍中的知识是活学活用,那么通识类书籍中的知识则是相反。

通识类书籍具有不确定性,即不知道何时才能派上用场,但是可能在将来还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阅读完通识类书籍后需要做读书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遵循“三遍”阅读术。第一遍:画线。将比较在意的文字部分整体画线,而不是只画几个关键词。

第二遍:选出5项。辨别画线部分是否有摘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也正因为此,山口周将摘抄上限设定为9个部分。在挑选值得摘抄的内容时,这个过程会加深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头脑中扎根。

第三遍:摘抄。可以摘抄感兴趣的部分、为商务工作和实际生活所带来的的启发、具体行动的假设。同时,一定要记得添加主题,有意识地增加“注意”,提高对信息敏感度。最重要的是,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去重温笔记,否则只会在时光中彻底遗忘。

如何挑选通识类书籍呢?山口周在《阅读变现》中提了两个方法:一是从传统好书开始;二是从有趣的书开始。

传统好书,顾名思义,就是比较经典的好书。但是这样的书可能你并不感兴趣,所以选择书籍最好是从有趣的书开始,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判断这本书是否与自己合拍,先粗略阅读书的简介部分,然后看目录,以此来作为判断依据。

阅读通识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实现自我增值。

写在最后

山口周《阅读变现》就是属于通识类相关的书籍,非常适合快速阅读。我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目录,知晓这本书的框架,从中选择感兴趣地进行阅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从头看到尾。

@驴小驴树洞 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学以致用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