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作者:半支莲6

莫言沉寂头条很长时间了,如果不是一个上图讲座视频,我都快把他忘了。

主讲人是朱振武教授。朱振武教授在上海有很多响当当的名号:上海师大、华东师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三峡大学特聘高级教授,四川外语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通讯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英美小说美学及文学翻译。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之所以贴出这么多名号,是说明朱振武是知名教授、知名学者,他的观点是专家观点。人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可以拿来当“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的。这使我想起头条一篇某博士的文章,把网名是“诗道骏言”博士的言论当“论据”。这玩笑开大了。

言归正传,朱教授讲座的主题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偶然的吗?

我看到的视频中,朱教授首先批评了国内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质疑甚至怀疑的声音。说有作家嫉妒莫言,让莫言把奖送回去,朱教授调侃道:“度量太小了,只要寿命够长,都有希望的。”

朱教授还认真备了课,PPT显示:朱教授认为莫言、阎连科、贾平凹在竞争诺贝尔文学奖方面做得很出色,反而遭到种种质疑甚至怀疑。比如莫言获奖后,有许多人说:

1)体制内写作;歌功颂德之作

2)泊来之品,学习外国特别是西方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对于这两点朱教授都给予的否定,他说:有没有搞错?(还有一句英语感叹)

“这还歌功颂德?对社会上问题的揭露不能再往前走了!”

他还说了把这句话说给莫言听的反应:

“莫言说:有人就喜欢胡说八道。”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PPT展示朱教授跟莫言很熟

关于第二条,朱教授说,莫言出身农村,又生在那个年代,没读那么多西方的书,他的知识都是在农村听来的。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朱教授还谈了国人非议莫言的第三点,主要是翻译的原因。朱教授从专业角度说,葛浩文翻译很专业,没有对莫言原著进行“改写”。

本人听了这三点,禁不住想问朱教授,您这是认真的吗?

关于第一点,“体制内写作;歌功颂德之作。”本人从来都没听说过有人这样议论与评价。莫言说过:优秀的作家要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超越党派”专门揭露“人性黑暗”。他怎么可以受体质限制,歌功颂德呢?

朱教授自己都否定了,还举例《天堂的蒜苔之歌》《蛙》对社会问题的暴露。本人觉得朱教授举例莫言自认的代表作《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可能更有说服力,这两部可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打作品。

莫言自己都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给了我”。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关于第二点,据我所知,没有人诟病莫言的创作手法,倒是有人对他赞赏有加:北师大张清华教授说,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开创了“新历史主义小说”,《丰乳肥臀》是其代表作。

国人为什么质疑莫言,甚至是批判莫言,朱教授最好听听一些老作家以及广大的读者对莫言作品的评价。毕竟文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民大众喜欢不喜欢,是评价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马克思

朱教授的讲座最后得出结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

他认为,莫言向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文学经典学习的东西,远超过其向欧美学习的东西。“莫言的作品根植于家乡的土壤,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当然较好地做到了兼收并蓄,这是其作品走向世界的深层原因。”

朱振武教授谈,国人质疑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是认真的吗?

如果没有看过莫言的作品,单从这个评价看,莫言真的可称为伟大的作家,其作品也就是伟大的作品;如果反对鄙视莫言的作品,就是无理取闹,就是眼红病,就是度量太小。但对照一下作品,朱教授这样的“高度评价”真的合适吗?

“莫言的作品根植于家乡的土壤”?——说得似乎不错。莫言自称建立了“高密东北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家人,我爷爷、我奶奶、母亲、父亲、姑姑,都是他书中的人物,就连邻居也真名真姓地出现在她的小说中。

问题是,莫言写的是这些熟悉的人的真实的故事吗?莫言小说里几乎没有正面的人物,他在诺奖感言中坦诚,他的邻居经常找他父亲说理。他父亲无奈地说:《红高粱》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父亲这个土匪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莫言在诺奖获奖感言中说,在《丰乳肥臀》里“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他母亲的亲身经历,但母亲感情方面的经历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他说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但是他在高密、在山东、在中国,能找出一个九个孩子七个爹的母亲吗?小说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如果母亲真的有在天之灵,难道不惊惧吗?

“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再往上溯源是管仲,因为他最早提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并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后世儒家整合为“仁义礼智信”。但在莫言的小说中能体现出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吗?

难道朱教授指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能代表传统文化?是,莫言自称《生死疲劳》借鉴了《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但《席方平》的时代是满清黑暗的文字狱时代,蒲松龄不得不通过“魔幻”的形式来反应黑暗的社会现实。难道《生死疲劳》反映的50年所对应的新中国成立50年的历史是可以魔幻的?是可以从驴、牛、猪、狗、猴这些畜牲的思维评价的吗?

关于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人觉得与文学技巧流派无关,与什么有关呢?作为著名的翻译家,朱教授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理解得应该更准确,什么时候为大家做个讲座,解读一下,那才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