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林微纳:探针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

和林微纳:探针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

集微网消息,近日,和林微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就我们现在做的 GPU测试来看,现在国际上一流的这个基本上是在这个100、110g bpi以上,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是初期产品验收已经可以达到水平,今年才能够量产,这个是属于目前的世界的最高速的一个要求。所以在我们的特殊的几个领域,一个是5G的芯片测试,还有一个是GPU测试,这两块我们现在已经是可以做到国内一流,国际上面也是可以跟这些比较大的公司进行PK。

据悉,公司现在从事的芯片测试环节,主要分成前道和后道。现在我们做的业务叫做FT测试,这一块的一个即期的市场规模,就20年来看基本上是100亿人民币左右,这是一个绝对静态的。基于整个动态市场来看,它每年复合增速还是很可观的。然后主要的一个市场玩家基本上是以韩国的LEENO,台湾的大中和先德利,以及美国的本土一两家差不多有规模的一些企业作为主要的一个参与者。

CP测试方面,和林微纳称,现在的整个全球的市场规模差不多160亿到180亿人民币,然后这一块的一个市场竞争维度,它主要的一个竞争维度基本上现在掌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人的手里,所以这一块从竞争的维度来讲,它比FT测试的一个市场的竞争维度,就从我们作为中国大陆的一个参与者来讲,它竞争维度要更悲观一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整个芯片产业链,凡是有重要环节有重要价值的一个东西,美国人都会牢牢抓在自己手上,所以现在你也可以看到我们整个CP测试这个环节基本上还是以美国人为主,所以这块市场一方面国内的一个需求在增加,而另一方面国际需求也在迫切的要打破的市场的格局。

所以这一块的东西我们已经在布局和推进,但是这个东西还需要等市场来做最后一轮的验证。

对于未来国内探针市场行业增速,和林微纳称,只能说简单基于行业发展的一个未来态势简单做一个分析。未来整个芯片出货,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就是中高端芯片是未来趋势,不管从过去两年和未来两三年来看,还是属于绝对一个紧俏的态势,包括我们现在匹配的一个探针,你像我简单举一个维度,基本上你像我们探针严格意义上是有一个戴维斯双击,一方面你像基于28纳米的一个芯片测试和一个14纳米或者10纳米的一个芯片测试。

首先它检测效能在增多,检测效能增多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我们需要我们检测的一个探针就会增多,你像28纳米你检测一个探针相比于14纳米检测一个探针来讲,它的价值量也会提升,这是一方面,价值量在提升,一方面使用的数量在增加,这严格意义上从我们现在覆盖了一个中高端的芯片市场来讲,它有一个戴维斯双击,但是你要从整个一个全球的芯片出货来讲,未来我刚介绍了未来的一个中短期,不管是现在汽车芯片,包括一些高端的一些GPU,包括一些其他的芯片来讲,它还是处于绝对的一个出货紧俏状态。增速现在从我们来讲,现在基本上还是一直是供不应求的。

和林微纳认为,整个MEMS是大类中这里面涵盖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刚才讲了一些声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类领域的应用,包括这种光传感领域的应用,这些东西它不同的环境的应用。

那么过去我们更多的是集中在生意的环节的应用,所以随着不同应用领域的这种扩展,对我们而言,这些MEMS精微零部件环节,我们还是相对谨慎乐观的,预计它会保持我们过去相对20~30%的增长。这个不完全依赖于我们过去的一些新产品,更多的依赖于我们对不同领域的拓展,对不同客户新项目的开发。

设备方面,和林微纳表示,我们现在用的晶圆测试探针的设备,它的精度基本上在500纳米到一个微米之间,所以说这些精度的设备属于那种非管控的设备,所以说在我们也请律师调查了一遍这些设备的进出口情况,所以基本上限制性非常小,就是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然后我们也有同样一个方案。如果说国外有一些限制,我们也有国产替代的设备能够使用到我们的 MEMS这种测试探针上来,我们也做了评估,可能目前国内的设备在精度方面,在它的一次性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但是偏差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小,和国外的设备对比的性能是越来越好的。

探针业务方面,和林微纳认为,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针对我们国外的一流的芯片设计公司IBM,然后再一个重点也是我们今年会国内的一些芯片设计龙头老大,几家公司我们会逐渐去开发这些业务。

从技术产品路线来讲,公司还是继续做GPU高频测试,然后我们也会在存储市场上提供给客户总体的解决方案,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在整个的供应链上面的已经具备了整个供应链的资质的能力,这个是我们今年的大概的工作的重点。同时CP测试这块我们今年也会有所突破。

关于原材料涨价,和林为难称,最近确实大宗产品的涨价在整个市场环节在做一定的有效的发酵,但我们作为一个纯粹的制造业企业来讲,说一点点不受影响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但我们是绝对不以原材料为导向的企业,我们是属于技术研发驱动型的企业。基本上您要看见过我们的芯片测探针,有些尺寸基本上可以达到头发丝的1/3的直径,所以我们现在对于整个原材料需求确实是需要的,但是非常微乎其微的。

前面公司也跟投资者沟通过,最近镍价波动较大,但我们去年统计了整个21年年度,我们整个一个需求量也就差不多200万人民币,整体来讲,原材料导向整个大宗涨价对我们是有一点点影响,但是相比这点影响我们对于客户的一个收获,包括一些我们产品的一个升级来讲,这个影响是完全可以对冲的。

还有一点我们内部也做了一些动作,除了产品的升级,同时在内部的效率、良率上管理制造系统的完善上也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引进数字化,把生产的效率或者是成本降到,效率提高,尽量的去消除这些影响,所以保持我们相对比较高的一个毛利率。从过去一年的经营的数据来看,基本上我们也做到了。

总的来讲就是提高内部的效率,同时补助的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拓展新的市场需求以最大限度的最好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校对/李正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