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旧世界”与“新生”

汽车工业翻开了历史性一页。

4月3日,比亚迪宣布了两大事件:一是今年3月起将全面停产燃油车,成为全球车企吃螃蟹的第一人。二是3月销量破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60%,继续领跑新能源市场。

这将成为汽车工业史上里程碑事件,不仅对于TO B端汽车行业,更对于TO C端的消费者,均切身感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

对于比亚迪“断油”,行业褒贬不一;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颇具勇气的战略性决策。

股价走势或许是判断决策对错的最佳回复。4月4日,比亚迪股份(1211.HK)港股开盘大涨超过5个百分点,超过大盘指数涨幅,而这和公司前一天晚上宣布的一个主要决定不无关系。

比亚迪的“局”

公告显示,今年3月,比亚迪产销量分别为10.67万辆和10.49万辆,其中燃油车产销量均为“0”。

这意味着,比亚迪完全可以提前宣布停产燃油车。那么为何拖到现在才正式宣布?

不妨从财报洞察线索,财报显示,2021全年,比亚迪全年销量为7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突破60.4万辆,占比81.58%;而燃油车销量为13.63万辆,占比18.4%。

今年1-3月,比亚迪燃油车累计销量仅为5049辆,同比下降89.78%,且仅占总销量的1.7%。

燃油车卖不动,才是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核心因素。

其实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也面临困局。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汽车业务的收入为11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4%,而毛利却倒跌了7.59%至195.62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明明卖得那么好,为何增收却降利润?

首当其冲的原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去年底,碳酸锂在华东地区的均价比年初涨了5倍。

再者,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去年大刀阔斧扩产,直接导致成本上升。根据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公司的年产能由2020年的60万辆大增至2021年的90万辆,而今明两年更可望飊升至190万辆及330万辆!

业务快速扩张又倒逼人员刚需补充,公司去年还大力招兵买马,员工总数去年增加了63906人,达到288186人。其中,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分别增加了68206、8542人,而行政人员则减少了18486人。

俨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节奏,王传福应该深谙互联网公司裂变之道。

最后,比亚迪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研发,去年,比亚迪在研发方面投入了106.27亿元人民币,而其中资本化的投入(不被算入成本的投入)仅为26.37亿,占总数的24.8%,远低于吉利等国产品牌车厂的平均水平,即约50%。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比亚迪市盈率(TTM)高达226倍,已然超过新能源全球老大特斯拉的203倍市盈率,如何消化如此高估值,投资者仍需要继续观察。

总体来看,比亚迪在中国东部、南部、中部、西部都完成了战略布局,还大力进军海外市场,过去十多年间,比亚迪的电动客车和出租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其中,各类纯电动大巴在全球累计交付超过6.8万辆。

此外,比亚迪还面临提升主力车型竞争力和成本管控挑战。非主力车型销量上不去,耗费人力成本,当然,如果这些车型能在TO G端获得政府采购,另当别论。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只是一个“缩影”

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1.8%。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表示,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将超过28%,全年占比有望达到35%左右。

拥有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合动力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比亚迪的产品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今年3月销量为104338辆,同比增长160.%。其中,EV纯电动汽车销量53664辆,DM插电混动销量50674辆。

除了现有产品的不断发展,比亚迪还有很多新车上路,将继续为品牌带来更多增量。据了解,汉DM-i、汉DM-p、2022金唐、大宋MAX DM-i、驱逐舰05、比亚迪海豹、护卫舰07等多款新车今年也将上市。

从比亚迪投资者会议纪要中获悉,比亚迪尚未交付4万辆汽车的订单量,而且逐月增加;保守预测2022年销量为15万辆,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和增速来看,有望冲击150万。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官方宣布停产燃油车,除了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对中国汽车产业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望倒逼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诸多大型的车企都已公布了停售燃油车的规划。

去年6月,大众汽车宣布,计划最早于2033年在欧洲停止生产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汽车,以加速向电动汽车发展;

奥迪也表示,2025年,奥迪将投产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车型,并推出20款以上纯电动汽车;2026年起,奥迪推出的全新车型将全部为电动车型;到2033年将停止销售老款燃油车;

福特计划到2030年在欧洲将只销售电动汽车,并预计花费10亿美元将其在德国科隆的工厂改造成电动汽车生产线;

本田汽车计划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汽油动力汽车;

通用汽车计划在2035年之前放弃内燃机汽车,包括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等品牌在内,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的制造;

……

诚然,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只是一个开端,新能源汽车是历史必然。

今年第一季度,法国新电动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汽油动力汽车,这对低排放汽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根据 Plateforme Automotive(PFA) 提供的行业数据,全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占新车销量的近40%,而传统汽油车型的销量为38.3%。

在当下因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导致的高油价局面之下,能源安全与能源独立成为了所有国家都要追求的点,全球新能源进程的不断加速,油价的高涨不是危,而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芯片短缺也是这两年各家车企遇到的头号难题,长城停产魏派和欧拉,也是为了保利润大、有前景的车型。比亚迪砍断燃油车,优先保障王朝和海洋系列新能源车,顺势而为。

写在最后

比亚迪用短短4年时间,从一家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成为一家新能源车企。

对于传统燃油车车企而言,转型新能源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于团队内部,几大老牌车企纷纷宣布转型,但进展极其缓慢。

比亚迪之所以转型快,不仅在于很早制定了新能源车企的战略路线,还在于内部调整快。据悉,比亚迪很早就对燃油车部门做了大量调整,把燃油车部门打散,再和几个新能源汽车部门合并,燃油车业务部门没法抱团,内部重组几乎无阻力。

公司内部也形成了向心力,比亚迪放弃原有的价值网络,全面拥抱新的价值网络,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改革,避免柯达诺基亚这样巨头的命运。

在整个市场低迷的之下,比亚迪全毅然切断燃油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却暴涨,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AI商业评论预计,未来几年,比亚迪还会有更大体量的增长,在比亚迪的冲击之下,传统车企转型也会更加坚决。

毕竟,新能源汽车时代,真的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