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导读

文艺作品中屡屡被描写的藏宝地黑水城,比现实中的黑水城要著名得多。玄幻小说《鬼吹灯》、电影《龙门飞甲》,都把黑水城当成核心事件发生地。那些虚构的刀光剑影、怪力乱神,再加上传说中的宝藏,让黑水城成了一个充满神秘、惊悚、诱惑的符号。

01

厄运降临“被诅咒之地”

1908年3月19日,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带着4名同伴,从营地轻装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一座被当地人称为“黑城”的神秘遗址。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科兹洛夫

“黑城”地处茫茫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荒无人烟。所谓的“当地人”,其居住地往往也在“黑城”之外几十乃至数百公里,分布极散,属于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科兹洛夫的向导巴达就是一个土尔扈特人。他受土尔扈特贝勒的指派,带领科兹洛夫一行前往“黑城”。

科兹洛夫留下的笔记中写道:“当地居民本身对沉默的古代废墟遗址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进行考古挖掘,甚至对我出高价收买从哈喇浩特挖掘的每一件东西的建议也无动于衷。我发现许多人显然害怕接近哈喇浩特,认为那是一个危险之地。”

“黑城”用蒙古语直接发音为“哈喇浩特”,“哈喇”是黑色,“浩特”是城市,意思是黑色之城。它还有一个更诡秘的名字—“被诅咒之地”。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黑水城遗址

在巴达的带领下,科兹洛夫走进了神秘的“哈喇浩特”。科兹洛夫和他的同伴们,被这个巨大的遗址震撼了,他们立即在古城遗址内进行发掘和搜集古物的活动。面对这遍地宝物的城墟,科兹洛夫抑制不住惊喜和激动,他后来在书中回忆:“我们所有的考察活动和发掘活动,都进行得非常谨慎,非常用心。地层中或地表上发现的每件器物,都会引起大家的共同兴奋之情。我用铁铲挖掘几下,就发现一幅绘在画布上的佛像,那种惊喜充满心的感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考察队在哈喇浩特遗址仅仅数天,便获得了车载斗量的珍贵物品:书册、信函、文件、铁币、妇女装饰品、佛教画像,等等。装满文物的大包裹随即从中国内蒙古寄出,目的地是俄国境内的库伦及更远的圣彼得堡。

这一次考察的时间很短,因为水和食物的供应问题,科兹洛夫不得不暂时离开哈喇浩特遗址。此后,他又两次回到这里,重复着挖掘、发现、运走的过程。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科兹洛夫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将这里的珍稀文物成批运走,时间跨度长达20年。“被诅咒之地”成了科兹洛夫肆意挖掘的宝藏。而宝藏的真正主人中国,此时正在百年动荡屈辱之中,无暇顾及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场对历史文明的掠夺。

02

40头骆驼9天才搬空的“辉煌舍利塔”

在1909年5月,科兹洛夫接到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通知,他在古城废墟的发现远远超过预期,那是中国古代西夏王朝的遗迹。俄国皇家地理学会要求他马上放弃在四川的考察,返回黑水城,进行更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大量的文献资料

科兹洛夫自然不会怠慢,他再次返回到黑水城。这时候,科兹洛夫已经将黑水城视为“我们自己的哈喇浩特”。城内的情景让一直对遗址魂萦梦牵的科兹洛夫感到十分欣慰。在他们离开的一年多中,“谁也没有来访问我们这座亲爱的古城,各处遗址仍然是我们离开时的样子,就连我们从废墟和垃圾中发掘出并留下来的那些多余器物,也无人触动。”

科兹洛夫的第一次发掘,主要集中于黑水城中部,这次则将精力放在了古城的西部。如果说第一次掘出的各类精美文物已令俄国人深感幸运,这一次的发现则使科兹洛夫更加欣喜若狂。

1909年6月12日,位于西城墙不远处的一座佛塔被科兹洛夫掘开。这座塔后来被他称为“辉煌舍利塔”,那的确是一座“辉煌”的宝藏。

据科兹洛夫回忆,塔内底层约有13平方米,是个储藏室,它的四周有泥木佛像。佛像面前摆着书籍,塔内垫高的地板上,在平台面的四周,平台中央有一根立柱。而塔底的墙上都挂着神像,塑像的尺码与真人一样,这些塑像在出土之时都有色彩。塔内中央地台上还叠放着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绸布封套的书籍、簿册和经卷、佛画……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因为在黑水城发现的大量文献和资料,使得20世纪继敦煌学之后另一种东方学术诞生了,那就是西夏学。在那些珍贵的书卷和文物中,一种已经在人类历史中消失了的神秘文字——西夏文得以复活。

科兹洛夫等人用了9天时间,才把这座“辉煌舍利塔”里的文物搬空。所有的书籍用大帆布包运到营地,按开本的大小、外形或某种标志分类,甚至有些书籍只有半册,情形十分混乱,也没有任何发掘记录,以至于后来的学者很长时间都无法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进行整理。

据科兹洛夫的档案记载,从这座塔中发掘的文书数量大约有2.4万卷。他用了40头骆驼,才把这些文献从沙漠深处运出。由于随行的驼队不可能把所发掘出的文献、文物全部都运走,科兹洛夫决定,把一部分物品,包括一尊大佛塑像,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掩埋起来。他打算以后再次来考察时将它们挖出运走。

03

强盗探险家们掏空了黑水城

1926年,科兹洛夫第三次到黑水城考察时,已经是苏维埃时期,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后一次率队进行蒙古和西藏考察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专家们对黑水城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

像前两次考察一样,他们又发现了一些书籍和写稿的残片、各式各样的装饰品、陶器、硬币。在对其中的一个寺院进行考察时,他们发现了一些壁画,在北城墙的壁龛中,他们还发现了一整套黏土做成的佛头雕像。

藏宝地黑水城之劫

一尊密宗佛像

这次,考察队绘制了详细的黑水城平面图和一些个别建筑物的平面图。但令科兹洛夫无比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他第二次考察时所埋藏下来的大佛塑像和其它物品,因为沙尘暴和流沙破坏了当时留下的一切标记。它们也许至今仍然埋藏在那里,被厚厚的沙层所覆盖,等着后人去发现和研究。

这批带着掠夺性质的文物到达圣彼得堡后,几乎令整个世界都为之沸腾了。继科兹洛夫之后,其他国家的考察队也纷纷来到黑水城。1914年,探险家斯坦因率英国考察探险队在额济纳绿洲进行考察,进入了黑水城。1923年,美国考察探险队在黑水城进行考察。1927—1928年,贝格曼率瑞典考察探险队也对黑水城进行了考察。这些考察探险队继续着由科兹洛夫开始的工作,他们在额济纳三角洲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绘制黑水城的平面图,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科兹洛夫那样丰厚的成果,因为这个俄国探险家通过3次的盗掘,已经把黑水城几乎掏空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