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弹丸小国”立陶宛竟然接连和中、俄两大国“翻脸”?谁给的胆?

作者:嘤呀听我说

文 | 嘤呀君

降低外交等级,断绝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立陶宛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

再回想去年立陶宛和中国的交锋,简直堪称是一部“宫廷”剧,而立陶宛更像是剧本里的“太监”角色,自宫不说,还时刻舔着一张“老脸”到处喊冤:陛下,“奴才”冤枉啊!老奴觉得事情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啊!

好吧!奴才果然是没有骨气!

但奈何他“嘴贱”啊!

到处煽呼人给他“解套”呢!

但真的可以吗?有用吗?

看看立陶宛目前的现状吧!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近日有大量立陶宛国民进入白俄罗斯境内,其主要目的是采购白俄罗斯商品,据白俄一家商铺的店员称,他们经常接待来自立陶宛的客人,每天大概可以接待二十人左右,主要原因是与立陶宛商品价格相比,白俄同类商品的价格更低,并且其质量也更好,尤其是面粉、白糖、食盐等商品最为畅销。据记者了解,当前在立陶宛境内,很难买到食盐,其他种类的商品虽然可以购买到,但其价格非常高。

因为政府制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还禁止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往来,导致国内油价大涨,不接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人民开火做饭都需要犹豫再三。

面对这些民生问题,立陶宛政府并不急于解决国家内部矛盾,而是把目光瞄准了各种国际组织。

“弹丸小国”立陶宛竟然接连和中、俄两大国“翻脸”?谁给的胆?

在中东欧国家中有一个欧洲选举官员协会(ACEEEO),这个组织有25个成员国,内部成员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

随着俄乌战争的不断升级,立陶宛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入侵他国为由,希望该组织可以驱逐这两个国家,随后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以及乌克兰也提出了相关诉求。

但无奈只有9个国家投了赞成票,两个国家弃权,其他国家都没有投票,由于驱逐成员国需要达到17票才能达成,因此立陶宛等国的“阴谋”没有得逞。

眼看更过国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立陶宛愤然决定“退群”。

不仅如此,该国选举委员会主席佩特科维奇纳还叫嚣,加入一个无法驱逐两个“侵略国”代表的协会,完全不符合民主和人权的基本原则,摆出一副竖子不足为谋的架势。

“弹丸小国”立陶宛竟然接连和中、俄两大国“翻脸”?谁给的胆?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在制裁俄罗斯方面没有“红线”,已准备好讨论任何措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立陶宛这次会如此反应“激烈”?难道不怕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给他来一个“秋后算账”吗?

要知道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立陶宛这个国家本身去分析。

被前苏联灭国

立陶宛位于欧洲东北部,西邻波罗的海,与拉脱维亚、白俄罗斯、波兰、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比大陆的宁夏面积还小一点,人口280万,首都维尔纽斯。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

1939年纳粹德国驰骋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作为小国家的立陶宛也没有能够幸免,被迫割让克莱佩达地区(立陶宛的出海口↓见图)给到德国换取暂时的和平。

“弹丸小国”立陶宛竟然接连和中、俄两大国“翻脸”?谁给的胆?

被割让的克莱佩达地区

但让立陶宛没有想到的是,同样也是在这一年的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了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里其中的秘密附属议定书让立陶宛再次易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同时,德国还默许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二战初期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个边界完成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得当时欧洲局势顿时明朗化。

随后苏联军队占领维尔纽斯,苏联政府获得了波罗的海领土与政治谈判的主动权。至此立陶宛和它的波罗的海邻居全部被划归为苏联势力范围。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而同样也是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苏联和立陶宛两国的外长在莫斯科签订《苏立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将维尔纽斯城和维尔纽斯省转交给立陶宛。一旦遭到对立陶宛构成侵略或通过立陶宛领土对苏联构成侵略威胁时,双方应共同磋商互助措施。

于是,苏联以《苏立互助条约》为由,要求立陶宛准许苏联在立设立5个军事基地与驻军2万人,逼迫立陶宛政府让苏联驻军。

立陶宛岂能轻易就范,但面对苏联的大兵压境,立陶宛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苏军进驻。

这还没有完,1940年1月,苏联在立陶宛的驻军突然改变驻扎地,占领立陶宛各个战略要地和关键隘口,切断立陶宛国防军所有的陆路联系。

之后的25天,苏联在立陶宛境内大规模逮捕立陶宛精英:知识分子,教师,工程师。他们有的被处决,有的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而彼时立陶宛政府虽然存在,但由于苏联的武力,不敢作声。立陶宛事实上已经被灭亡。

1940年6月14日,就在德军进入巴黎的同一天,苏联以“苏联红军有人在立陶宛失踪,立陶宛反苏势力猖獗”为借口,大举越过边境,当天立陶宛宣告灭亡。随后,立陶宛举行全民公投,宣告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并于8月3日加入苏联。

在苏联统治立陶宛的这一段时间里,大概有一万多名反苏分子被送到古拉格集中营关押,大量的财产充公,立陶宛军队也被改编为苏联红军第29步兵军。

古拉格集中营

而在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之前,大概有17000名立陶宛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史称“六月遣送”。

这大概就是“弹丸小国”立陶宛“恨”俄罗斯的根本原因吧。

苏联?还是德国?

1941年6月22日,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军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让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主义者都看到了复国的机会。

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立陶宛人在前线发动“六月起义”,一举推翻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推行法西斯主义的立陶宛临时政府。

然而德国人并没有让他们好过,随着战斗的进行,攻占了立陶宛的纳粹德国又把枪口对准了这些义气的立陶宛军队,民族起义首脑被德军逮捕。

群龙无首的起义军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有很多人困惑:到底该支持苏联还是支持德国?因为两者貌似都没有让他们有生存的空间。

于是,“撕裂”的立陶宛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支持纳粹德国,一派支持苏联。

而那些支持纳粹德国的立陶宛军人则和纳粹德国一样,在德国占领立陶宛期间犯下了屠杀犹太人或波兰人的种族清洗罪行。

发生在立陶宛的屠杀犹太人罪行

等到1944年苏联大反攻,重新夺回了波罗的海三国后,这些曾经犯下罪行的立陶宛人遭到了苏联的逮捕,而苏联也为了让立陶宛融入其社会,禁止了一切有关立陶宛的国家象征。

虽然也有立陶宛也有其他的游击队一直在反抗着苏联的统治,但无奈其实力不足,直到1990年独立前,立陶宛苏维埃共和国也一直保留作为苏联一部分的地位。

立陶宛独立

苏联解体的原因暂且不论,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

1990年的时候,苏联的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俄罗斯还有很多的共和国和“总统”的原因,而这样的做法严重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而这个时候的立陶宛看到了独立的机会,于是在3月11日,瞅准机会的立陶宛最高委员会签署立陶宛复国法案,并宣布立陶宛恢复独立,成为第一个自苏联宣布独立的共和国。

但立陶宛的“叛变”遭受到了苏联的制裁,当年的4月苏联宣布对立陶宛实施经济制裁并停止供应石油等原材料,试图强迫立陶宛就范。

因内部问题急需解决,直到第二年的一月份,苏联才腾出手来准备在立陶宛境内策划一场兵变,以推翻当时的立陶宛政府。这次事件又称为“维尔纽斯事件”。

维尔纽斯事件

此时的立陶宛已深受苏联的经济制裁之苦,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最终,苏联还是从立陶宛撤兵了。

至此,立陶宛人彻底摆脱苏联的统治,宣布成立独立政府,领导立陶宛人民。

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立陶宛独立,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

而三个月后的12月26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夹缝中求“生存”的立陶宛

立陶宛的命运同样也代表着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在欧洲这个地图板块内,人口和国土面积都太小的波罗的海三国始终面临着被大国“瓜分”的悲惨命运。

夹在德国,波兰和苏联中间,立陶宛虽然从1920年就宣布独立了,但其中的战争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包括独立之前的西部政府和东部苏维埃政府间的战争,都让立陶宛一直处于战乱中。

而他们所处的波罗的海又是苏联进出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通道。三个强国为此争夺也是在所难免,只有当周边大国实力均衡时,立陶宛才有独立的可能。

如今,面对美国和欧洲国家集体制裁俄罗斯,这么多年生活在大国俄罗斯旁边的立陶宛自然也会因为过去的“仇恨”而奋起“反击”俄罗斯。

“弹丸小国”立陶宛竟然接连和中、俄两大国“翻脸”?谁给的胆?

波罗的海三国地理位置

也许在立陶宛人眼里,这是一次削弱俄罗斯实力的大好“机会”。

但谁知道呢?

如果俄罗斯这一次没有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落败”,不知道立陶宛是否能够承受的起俄罗斯人的“报复”呢!

毕竟立陶宛仅仅是一个国土面积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80万的“弹丸小国”而已!

中国离的远,无法真正的影响到立陶宛,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可是邻居,而且三国之间的贸易等等比较频繁,要制裁立陶宛那还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吗?

如果真的惹急了,直接发兵立陶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到时候的立陶宛该何去何从?

这样的“豪赌”未免太冒险了!

免责声明:

文中所引用图片出自网络资源,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作者原创,请您务必点赞分享并留下您的建议!嘤呀君今后将不断为您奉上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