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之后,影像话语权在谁之手?

华为之后,影像话语权在谁之手?

集微网消息,“华为对于整个手机摄像头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整个摄像头市场,早前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到。深究其原因,他表示,华为推动了多摄的发展,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玩家挤入这一赛道,并使得不少人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在华为因受制裁,淡出手机市场后,手机摄像头的用量已明显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那么在华为之后,影像话语权又掌握在谁手上呢?

对此,集微网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但给出的结论却明显不同。其中,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是苹果,后面可重点关注荣耀和华为。

华为为影像产业立下功劳

其实,自2000年首部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问世以来,手机摄像头经历了数次技术变革。

2007年,苹果第一代智能手机的发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后手机的摄像功能出现了飞跃式发展,后置摄像头从第一代iphone的200万像素快速上升至iphone 4S的800万像素,同时,用户对于智能手机自拍功能的诉求愈发强烈。

手机终端因此在前置摄像头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的研发精力,逐渐向着800万像素以上的中高阶配置发展。

华为之后,影像话语权在谁之手?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

不过,从摄像头的用量上看,后置摄像头的持续升级是拉动手机摄像头发展的主动力。从历年来主流品牌旗舰机后置摄像头演进路线上看,2016年华为首次发布华为P9全球首款徕卡双摄像头手机产品,此后双摄便在2016年—2017年盛行。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18全球后置双摄的渗透率达到高峰,占据40%的份额。随后在2018年华为又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摄手机华为P20 Pro,三摄是对双摄的进一步升级,可大幅改善成像质量,提供更好的光学变焦功能,同时在硬件和算法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为摄像头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此以后,多摄持续发展,并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产品。

由此可见,从双摄到三摄,华为在影像的升级之路上,立下了不少功劳,而反映至手机供应链端,手机摄像头厂商的摄像头产能和出货持续攀升。

集微网查询欧菲光的公告时发现,2016年年底欧菲光双摄像头模组有效产能约3KK/月,到了2017年欧菲光双摄产能为15KK/月,截至2017年,欧菲光摄像头模组产能整体超过60KK/月,2018年欧菲光多摄出货达到1.23亿颗。

在总的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上,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出货由2018年的5.51亿颗增加至2019年的6.6亿颗,2020年其手机摄像头模组总出货量高达8.06亿颗。

不过,在华为受到制裁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上游摄像头供应商的出货。以舜宇光学为例,2021年舜宇光学的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出现下滑,而这一年舜宇光学光学零件和光电产品事业部收入同比也有所下滑。

对此,舜宇光学坦言,主要是因为手机镜头、手机摄像头模组降规降配及客户结构变化的影响,平均销售单价较上年有所下降。

换句话说,华为推动了手机摄像头持续向多摄发展的进程,而在华为受到制裁后,手机摄像头市场出现降低降配的现象,同时国内手机厂商并未补足华为空缺的市场份额,进而导致手机摄像头相关产品出货下滑。

由此不难看出,华为对整个摄像头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真正比肩华为影像能力的厂商还未出现?

有人说影像的话语权掌握在了苹果手上,苹果在影像方面颇具优势,且实际效果较佳,华为引领了双摄潮流,是0到1的突破,现在是1到N,创新难度提升。

但有人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能真正比肩华为影像能力的厂商。在其看来,苹果、三星、华为是一个档次,而国内的小米、OPPO、荣耀又是另一个档次,两个档次主要区别是6000元以上手机销量存在较大差距。

上述人士直言,6000元以上的手机销量要达到至少5000万部以上,那对影像团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并不是一百人以下或是几十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要数百人甚至更多的投入,外加昂贵的硬件投入。

“苹果、三星、华为对影像的投入巨大,所以他们对镜头、马达、传感器的技术已经超越或比肩索尼、大立光、TDK、Mitsumi等上游供应商,而他们会付出巨额开发费给这些世界一级的镜头、马达、芯片供应商,生产出他们要的高端定制化影像组件”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其他的终端多半采用镜头、马达、芯片厂的标准品,这样很难与苹果、三星、华为同一个档次比拼影像水平,这是最大的差别。”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均了解,华为受到制裁后,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销量有限,而中低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利润方面也远低于国际大厂,而利润的巨大差距,进一步影响了产品在研发端的投入,另外人才的紧缺或许也是造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从目前整个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情况来看,影像的升级明显变弱,而它的升级之路似乎也已遇到瓶颈,一方面摄像头的配置明显减少,另外一方面利润更高的手机潜望式摄像头、3D TOF用量也不尽人意,而对于摄像头上游供应商而言,它们急需找到增量市场来填补因手机降配等因素导致的产能空缺。(校对/Aruko)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