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斩将夺旗,全民皆兵,星链传奇,共建共享:俄乌冲突中的通信网络

作者:马继华

1917年美国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所言,“真相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

在这场战争中,烈度并不高,俄军占据主导,但据乌克兰方面的消息看,至少有七位俄军少将一位中将阵亡,这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其实,如果考虑俄军人数和参战的规模,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八九位将军阵亡的,除非是俄军现在已经全军覆没了。事实上,俄军并没有战败。

我们假设即便没有这么多将军阵亡,但俄军将领伤亡却不小。因为,俄军是全球唯三的要求营级指挥员要冲锋陷阵靠前指挥的军队之一。

当然,因为军衔制的差异,俄军的少将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俄军没有大校,也没有准将,但是却有元帅和大将,也就是说,俄军的将军有点通胀。

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信息化的提升,军队组织的扁平化和智能化,将领在整个作战中的重要性也在上升。

在古代,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将领阵亡,群龙无首,兵败如山倒。(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特别是营级战斗群样式中,少将这种指挥员虽然还很重要,但已经不能影响战役战斗的进程。

一般认为,乌克兰军队可能得到了北约方面信息化支持,能准确发现和锁定对方的主要将领,实现了小成本大收获。所以,我们从这里出发,讨论一下战场上信息化的问题。

手机软件让乱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军黑海舰队负责军事政治工作的副指挥员帕利近日在乌克兰马里乌波尔附近的战斗中阵亡。据称帕利上校当时正在负责平民撤离的和平走廊运作,其死因可能与乌军炮击或狙击手有关。

斩将夺旗,全民皆兵,星链传奇,共建共享:俄乌冲突中的通信网络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乌克兰国防情报局有一个专门搜集俄罗斯高级军官信息的军事情报小组,这个小组专门跟踪俄罗斯参战部队的指挥官的行踪和指挥部设立地点位置。自俄乌冲突打响后,北约大约10架的无人侦察机,战场监视和情报搜集飞机以及军事卫星全天候扫描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动态,乌克兰从五角大楼和北约那里实时获得情报。北约侦察机在获得新的信息后,会迅速破译,然后通过卫星定位,然后将数据传输至乌克兰地面部队。同时美国的网络战部队还参与其中,负责渗透到俄军的保密通信系统中。把获得的俄军重要行动情报共享给乌克兰方面。

据说,某国为乌国提供了一个手机软件,号召老百姓和士兵下载,无论在哪里发现对方士兵和武器就拍照上传,这种精确制导软件实现了全民皆兵。不管这个消息是否为真,但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只不过,“随手拍”这种小玩意,在大陆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科技。

斩将夺旗,全民皆兵,星链传奇,共建共享:俄乌冲突中的通信网络

据 Wired 报道,乌克兰方的在线侦探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仅通过屏幕截图就能用五分钟识别出俄罗斯士兵的身份信息。路透报道称乌克兰国防部开始使用Clearview AI的面部识别技术。Clearview创始人表示,他的初创公司拥有超过20亿张来自俄罗斯社交媒体服务VKontakte的照片,这些照片的数据库总数超过100亿张照片。

同时,俄乌战争爆发没多久,MIT 便立即宣布与俄罗斯莫斯科的一所私立科学研究院切断研究合作关系。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这所俄罗斯研究机构名为“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要研究人工智能、能源、核能、生物医学与太空,此前曾发现并量化Google广泛使用的量子算法技术的基础功能缺陷。

所以,很多人认为,在信息化的战场上,将军作用大不如前却容易被干掉,以后军衔制确实有了太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了。

信息舆论战成为主阵地,短视频直播走俏

这场战争有很多奇葩的地方,比如没有出现原来大家认为必然性的断电、断网,甚至,俄罗斯的士兵在城里发现对方用城市摄像头在查看,竟然不去将摄像头击碎,而是仅仅将摄像头扭到一边。

更大的变化是,全世界的网民都在新媒体上时时关注着战场变化,乌克兰的老百姓和士兵抓住一切机会拍视频做直播,这也是信息化数字化战场的一个形态。

还有一个战争史上的新鲜事物,两国军队在战场上殊死鏖战,另一方面两国的代表在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谈判,两不耽误。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短视频的流行更加促使现代化战争进程“毫无隐瞒”,但也为各国利用“宣传”“虚假情报”与“心理攻势”等手段谋求战场优势提供了空间。这次俄乌冲突与之前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信息战已经从单纯的对外释放消息,演变为在全球互联网上争夺舆论控制权。

另外,一方的主要领导人物动不动就去发表视频演讲,或者发布一些鼓舞士气的短视频。近日,国外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演讲视频的真实性。不少网友都在质疑泽连斯基近两次发布的视频是在绿幕前拍摄的。

斩将夺旗,全民皆兵,星链传奇,共建共享:俄乌冲突中的通信网络

信息安全和反侦察越来越高级

在战场上,信息战也无处不在。相关各方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信息来识别对方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的隐藏自身的战略价值目标。因为信息能力的提升,侦查与反侦察的斗争也在升级。

比如,据说有一个俄罗斯的车队距离基辅很近,蜿蜒60多公里长,数天都不动地方,后来还有的军车跑到树林里,被乌克兰武装相当轻松并无防御的给轰炸了。其实,这很有可能是给北约方面的侦查卫星准备的假目标。

我们认为,这个车队里,应该有真实的各种运输车辆,也应该有很多是假目标充气道具,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现在卫星、无人机等信息化工具而创造出来。

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无处不在

斩将夺旗,全民皆兵,星链传奇,共建共享:俄乌冲突中的通信网络

据了解,本来小米公司原计划2月25日在乌克兰举办Redmi Note11的本地发布会,并且为这款产品的到来进行了全面的宣传预热,然而战争的到来中断了这一计划。

据资料显示,乌克兰与手机还颇有渊源,1973年研发出第一部手机的摩托罗拉工程师之一马丁·库博,正是一个来自乌克兰的犹太移民。然而直到1992年随着乌克兰沃达丰的成立才拉开了乌克兰手机市场的序幕。

还有一个问题,围绕着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网民们也展开了热议,甚至很多人把这个上网系统吹的神乎其神,其实,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卫星有多大,也分不清楚什么是侦查卫星,什么是通信卫星,什么是导航卫星,以为扔个球上去就可以无所不能。

当地时间2月26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办人马斯克表示,其公司的“星链”服务系统已在乌克兰启动,乌克兰可以通过正在运行的“星链”卫星使用宽带服务。北京时间3月1日,乌克兰基辅地区收到了来自SpoceX发送的多达一卡车的Starlink终端,初步估算到位的Starlink终端的数量约为150台。

不过,其实这个消息真实度存疑,这种终端并非是手机,因为到目前为止,星链卫星只有接受终端,也就是WIFI。

据说,为了应对战争带来的通信网络问题,乌克兰的几家运营商已经放弃了之间的竞争关系,开始全面的共建共享共修。

3月11日,位于阿赫特尔卡市的乌克兰最大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Kyivstar的一处设施遭到攻击,当地通信服务受到影响。Kyivstar面临的问题是,在阿赫特尔卡市的员工已全部调派出去维修线路,只好从附近的波尔塔瓦抽调人手前来“支援”。

乌克兰有多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平时它们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但在战争期间,它们不仅共享网络,甚至还共享员工。自冲突爆发以来,各电信运营商不再“各自为政”,尤其是Kyivstar、沃达丰和Lifecell,它们相互维修彼此遭到损毁的基站,即使一家运营商的网络遭到损毁,其客户可以无缝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