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修心分享系列(3)世界的真相

修心分享系列(3)世界的真相

了解真相,依真相规则生活

人生是一场大梦

这一次我们会讲关于修心的核心基础,这些内容可能跟大家的世界观有所冲突,我建议大家先放下头脑的怀疑和抵触,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些内容,你不妨以开放的心态了解一下。

修行的各个法门经常都会谈到世界的真实与虚幻这个问题。这是很底层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后续的很多内容只会越谈越乱,因为我们没有在彼此认可的前提下去探讨,这样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在这里我不做太多的铺垫,我直接抛出观点:这个世界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会跟大家梳理一下,怎样理解这种虚幻和真实?

相信大家经常在看电视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一个人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他会掐一下自己的脸,通过疼痛感来判断。如果感觉到疼痛,那么就是真实的;如果感觉不到痛感,那么他就是在做梦,意味着他处于一个虚幻的世界。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对真实与虚幻的判断方式,通过触感来判断。比如当我们摸到一张桌子,我能真实感觉到桌子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说这张桌子是虚幻的,我肯定不相信,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我以前也会有这样的看法,直到我后来开始做清明梦。清明梦又叫做清醒梦,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梦,而且还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梦境走向。比如在梦里我下达了一个意识命令,我要见到某某人,结果走过某个街道的转弯,某某人就在对面向我走过来。

在清醒梦当中我也会有触感,但是触感会跟现实有点不一样。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把自己中指的指甲贴到手臂上。但是在清醒梦当中这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而且我也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正在做清醒梦。当我在梦里将中指的指甲贴住手臂,其实就是差不多把整个手掌180度翻转过来。梦里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觉整个手掌软绵绵的,像是捏着一块橡胶。所以在梦里也有触觉,通过触觉来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梦,其实不是那么绝对。

佛家常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大梦,从清醒梦中醒过来之后,我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梦中我们依然会有感觉,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可能是一场梦吗?其实电影《黑客帝国》早就表达过这个主题,电影当中有这样的情节:人类的所有感受其实都是大脑接受到的信号,电影当中的人类社会其实是电脑程序模拟出来的,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其实都是电脑给我们的大脑发射出相应的电信号。

电影当中有这样一幕: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在虚拟世界中吃一块牛排,他知道那块牛排并不存在,只是程序给他的大脑发出相应的电信号,让他以为自己看到牛排,尝到牛排的味道。其实这样的场景也不是特别异想天开,相信科学再发展几百年,像这样的仿真模拟游戏是可以做出来的,因为从原理上来讲,它是绝对可行的。

世界的真相:意识创造现实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不展开太多,我只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通过感官去判断这个世界是否真实不是那么有说服力。我想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的精神意识可能会比物质更加真实。事实上,这就是我想跟大家传达的要点:在我们这个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精神意志,而不是物质。修心圈所说的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意识创造现实”这条规律之上。

在这里我们并不反对物质的真实性,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意识。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意念和想法可以影响物质变化。我们谈到的世界的虚幻,主要是指这一点:只要我们的意念改变,外界的现实就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修心的核心基础。而修心所说的创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心想事成。

那么这个规律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量子物理学当中的“观察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观察者的意识会影响实验结果。这是在微观层面上被证明出来,而在宏观的层面上我们目前无法直接看到意念影响现实的具体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来感受这样的规律。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心血来潮想吃烧烤,但那段时间比较忙没有去吃,过了几天你闲下来,突然有朋友约你去吃烧烤。这就是意念创造现实最常见的套路,这样的套路说白了就是“碰巧”。现实中出现的碰巧,基本上都是意念创造现实的结果。甚至有些修心书上明确指出,宇宙中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被创造出来的,或者基于某些原因出现的。

修行领域有不少规律,基本上都是“意识创造现实”的不同版本,本质上还是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有两个版本大家可能也听过。第一个版本是:你越是渴望的东西越难得到。这种渴望是偏向于焦灼的渴望,如果某件事情不能发生,那么现实可能会过得很难受。第二个版本是:越是恐惧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我一开始听这样的规律有点郁闷,觉得这样的规则太扯蛋了,那我们怎么玩人生这个游戏?想要的得不到,讨厌的躲不开,这次的规则不是纯粹虐待我们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乐趣?后来我找到了应用这两条规则的答案,但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后来被反反复复打脸了,才相信那个答案就是真相。在这里我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跟大家说一说修心圈是怎样解决这个事情。

想要的得不到,害怕的躲不开,我们要怎样去应对呢?这两条规则从文字上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启发,正确的应对心态就是:我们不去期待,我们也不用害怕事情的发生,保留一份平常心。不渴望得到好处,也不害怕得到好处;不渴望遇到麻烦,也不害怕遇到麻烦。不期待,不抗拒,不惦记。这种状态就是:无忧,无求。它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无为,也是佛经所说的如如不动。

有些朋友可能一听到这里就会觉得特别没意思,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哪怕做到了也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无趣了。这句话好像就是一句心灵鸡汤,不实用。大家设想一下,佛学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只是心灵鸡汤,能够哄住这么多人能够流传两千多年吗?大家想想《狼来了》这个故事,如果是虚假的东西,骗几个人就骗不动了。但是佛学已经流传两千多年,至今还有无数人去学习,甚至用一生时间去实践。这肯定是人们看到了效果,加强了信心,才有可能发展下来。

同学们也不用担心这样的日子过得无趣。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智慧,佛家所说的佛性,灵修书所说的高灵、高我,这个内在的智慧会安排我们的生活,而且祂在无时无刻都给我们指引。只是我们的头脑经常处于一种思绪杂乱的状态中,我们很难辨别哪些是内在智慧的指引。如果我们能够每时每刻听从内在智慧的安排,我们会过上最适合我们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也许不是别人所认为的一种很成功的状态,但我们自己会过得很舒服,无忧无求。这种状态意味着我们自身已经满足了,没有必要再获取更多,我们也不会感受到痛苦或者无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跟内在智慧产生了深入的连接,祂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灵感。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写作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有过这种经验的朋友肯定会认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一天写十个小时,都觉得是享受,根本不会觉得无趣。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世俗所认为有趣的东西经常就是金钱、权力、食欲之类的物质追求。当然也不是说这些东西一点乐趣都没有,但跟内在智慧连接时的乐趣相比,要少很多。小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玩具非常好玩,小时候的卡通片超级好看。现在大家再玩回以前的玩具,看回以前的卡通,还会有以前的那种乐趣吗?就是这样的规律, 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之后,他会找到新的乐趣。

到这里我们先小结一下,我们刚刚探讨了几个问题:这个世界是意识起主导作用,我们的意识会影响物质世界的变化。“意识创造现实”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有两个常见的版本:越渴望的越得不到,越恐惧的越甩不掉。而应对的心态就是不要期待,也不害怕,保留一份平常心,听从内心智慧的安排。这样才是真正的随心而行,这就是修心的原理以及目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