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从古至今,收藏圈都有一个大类,即“古币”,这也是数千年来,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载体,其收藏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当然,“物以稀为贵”一直是古董、文物的价值体现,这里还有一段“国宝镍币”的传奇故事。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回到1888年,正值清光绪十四年。当时的华夏可谓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这就生成了两种对立的派别,即“洋务派”和“保守派”。

其中“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在1888年手托3枚“硬币”让光绪皇帝看,并希望尽快通过他主张的“币制改革”;这3枚硬币是委托英帝国“伯明翰造币公司”代铸10分、5分和2分面值的镍制样币。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研究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清末党派之争异常激烈,想“改革”可谓千难万险;更何况李鸿章要“改”的是国之根本,而且这3枚硬币上还都是洋文。

朝上“守旧派”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既然是清朝的货币,怎么可以连一个(满)汉字都没有呢,这种货币流通出去,岂不有损“国格”?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还有一点,当时的清朝没有镍矿,要改币制,就要交给洋人代铸;清廷不仅要支付给洋人“代铸加工费”,还要支付镍材、起运等费用,这种“币改”明显得不偿失。

暂且不管这场改革的必要性,反正无论什么,“洋务”和“守旧”之争是必然的。最后还是垂帘听政的慈禧一锤定音,否定了李鸿章的“币改”,那3枚硬币样板也从此不知所踪;虽说“3枚样币不知所踪”,坊间却一直在传闻,而且成了珍贵的收藏珍品,也就是后来俗称的“伯明翰币”。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说到这,事情也该结束了吧?恰恰相反,这段故事在此时才刚刚开始。前面说“3枚硬币不知所踪”,谁知新中国成立后,它们居然再次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上海有位叫“陈福耕”的人,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在废品站里“捡漏”,尤其对铜、铁、锡等金属感兴趣。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实事求是地说,那时候虽然有古董收藏,但对“古币”有研究的人并不多,其价值远远不如邮票,因此废品站时常能看到各种铜钱;“陈福耕”比较特殊,大家都在集邮的时候,他却收藏起了“铜板”,还拜在古币专家“马定祥”的门下。

1982年,“陈福耕”在上海中兴路,花7块收来一大罐的铜板;那时的“7块”可不一般,花7块买一堆废铜烂铁,这更是令大多数人难以理解。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谁让“陈福耕”有这爱好呢,回家后忙不迭摆弄起一堆锈迹斑斑的铜板,其中一枚灰白色,满是油腻的镍币引起了他的注意;按理说,中华历代王朝用的都是铜钱,这枚镍币应该是年代比较近的东西了。

也是好奇,“陈福耕”将这枚镍币清理干净,就见其大小和当时“1分”硬币差不多,正面印着数字“5”,周围有珠圈,上下都是洋文;尤为明显的特点是,这枚镍币的背面居然出现了一条蟠龙,上下两端也全是“洋码子”。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这就奇怪了,满是“洋文”,按理说这枚镍币是外国的东西,但印着“蟠龙”是啥意思?陈福耕对照《英汉词典》仔细查看,原来,这枚镍币的正面上端洋文是“伯明翰造币厂”,下端是“英格兰”字样;其背面上端的洋文是“镍币样板”,下端标着“千克”字样。

陈福耕一阵狂喜,难道这就是马定祥老师,经常给自己提起的“伯明翰镍币”?陈福耕抓起那枚镍币,飞也似地直奔老师的家。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马老师听闻后也不敢相信,百年前那3枚镍币早已不知所踪,如今就连国外也只有“10分”镍币的拓本;如果徒弟发现的真是“3枚镍币”其中之一,那可是国内第一次发现此类珍品,堪称“国宝”。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后经反复确认,陈福耕手里的正是3枚“伯明翰镍币”中的“5分镍币”,也就是后来的“龙图镍币样板”;至此,“陈福耕”名声大噪,其影响力直达海外,就连后来英女王访华,想看看此币都未能如愿,只得到一纸“拓本”。

放下“后来”,先说1984年12月28日。一辆豪华轿车驶进了“陈福耕”的家,下车的是一位自称“受英国皇家钱币协会所托”的人,想以10万美元收购他手中的“伯明翰”5分镍币。

别说1984年,就是现在的“10万美元”也称得上巨款;结果,“陈福耕”不为所动,起身送客表示“国宝绝不出售”。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这番义正言辞,虽然赶走了来人,却引来更大的祸端;1989年3月27日,“陈福耕”家忽然闯入两个人,将其五花大绑,搜罗出两大包“古币”后逃之夭夭;幸好“陈福耕”未受到大的伤害,并及时报警,该事件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轰动,因为那枚国宝级“5分镍币”也在丢失物品之列。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随后,上海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但经过半年多的侦查,那些“被劫古币”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直到第二年,一枚“天德重宝”在福州出现,“陈福耕”怀疑这枚古币就是自己曾被劫掠的众多古币中的一枚,并跟随侦察员直奔福州。

对“古币”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天德重宝”的价值,曾有一枚在新加坡公开拍卖,竟拍出了150万新币的“天价”,换算后,当时价值近800万人民币;毋庸置疑,“天德重宝”堪称珍币,国内拥有它的人并不多,“陈福耕”就是其中之一。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当见到那枚“天德重宝”后,陈福耕一眼就辨认出这正是自己被劫古币中的一枚;警方顺藤摸瓜,终于在上海圆明园路抓获了一名窃贼,随后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也终于落网。

幸好,这两名窃贼知道事关重大,不敢轻易出手,直到被抓也未来得及将“两大包”古币进行分售;如此,警方顺利追回被窃赃物,其中也包括那枚国宝级“伯明翰5分镍币”。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还要强调一下,“陈福耕”在古币收藏圈享誉盛名,他尤其对明朝钱币颇有研究;据说,他的收藏里包含了明朝所有“年号”的古钱币。

这讲究可多了,“陈福耕”的收藏,从朱元璋起事时铸的“大中通宝”,直到明朝覆灭后,“南明”福王等政权铸造的“南明钱”;甚至还有李自成、张献忠、韩林儿、吴三桂等人物、政权铸造的钱币。

“7块”收来一大罐铜板,里面竟然有“国宝”,连英女王都看不到

试想,“天德重宝”就已价值数百万,那么世间只有一枚,且连英女王都看不到的“伯明翰5分镍币”,它的价值又该是多少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