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爱的奏折你批阅,情的枷锁我挣脱。愿你不乱于心,不惑于情,宁缺勿滥。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敏敏情感课堂。

在四川大凉山里,一位周游各地的“蹭饭族”拍摄者,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在深山茂密、小路崎岖、人迹罕至的荒坡上,有一座低矮破败的瓦房。瓦房的主人,是三兄妹,三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老大是个男孩,10岁,正在当地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很差,因为常年没人辅导。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老二是弟弟,8岁,但还没有语言,不会讲话,也没有上学。老幺,是个女孩,4岁,倒是不怕生,同样没有上学。

荒凉的山上,冷清的瓦房里,就只有这三个可怜的孩子。那他们的父母,究竟去哪里了呢?原来,父亲在三年前,就因故去世了。而孩子们的母亲,却没有留在家里独自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而是改嫁到了较远的其他村庄,离家大概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而平时,老大寄宿制,每周五才回来一次。其余时间,瓦房里只剩下老二和老三这两个毫无生存能力的孩子。

那他们的饮食起居,有没有人照顾呢?没有妈妈的日子,他们又是如何过活呢?他们饿了,病了,又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拍摄者随同附近村民,一个叫吉吉的邻家女孩,来到了这间瓦房。刚赶到的时候,还挺幸运,孩子的妈妈正巧这天回家了,三个孩子也都在。老大正坐在地上,望着远处的太阳。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老二低着头,挖着地面上的沙子玩。老三则走到妈妈跟前,嚷嚷着要抱。孩子的妈妈,看上去40岁光景(也许真实年龄要小一点,山里人因为长期日晒,劳作,不懂保养,看上去容易显老),穿着朴素的褐色夹克衫,但还算干净。她把头发高高盘在脑后,皮肤黝黑,不懂讲普通话,只会讲当地的彝语土话。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拍摄者一群人的到来,让她有些不知所措。虽然有些腼腆,但还是很热情,她脸上淳朴而憨厚的笑容,无不表达着山里人的友好。在征得孩子妈妈同意的情况下,吉吉带着拍摄者,参观了孩子们赖以为家的瓦房。走进瓦房,里面只有两间屋子,一间猪圈和一间牛圈。而这两间屋子的地面,都是坑坑洼洼的土坯,水一泡进去,地上就能打起泥。放眼望去,偌大的堂屋内,只有两张霉斑清晰可见的桌子,以及烂得到处都是窟窿眼,稍微一碰就擦一身黑灰的锅碗瓢盆。

再往里走,就是三个孩子的卧房。这间卧室非常小,没有窗,即便在光线充足的大白天,屋内依然是一片漆黑。卧房内,就放着一张摇摇欲坠的薄木板床,床上横七竖八堆着几床薄毛毯和被子。而被子里面的棉絮,都漏出来了。拍摄者担心地问孩子母亲,晚上睡觉冷不冷,孩子母亲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在房子的最末端,就是一间连着孩子卧室的已经废弃的厨房。厨房里除了一个用红砖搭成的灶台,台面上什么都没有。因为常年无人使用,灶台上已经霉迹斑斑。邻居女孩吉吉说,自从孩子父亲过世后,厨房就几乎没使用了。因为平时三个孩子都不懂得做饭,而母亲也早已改嫁,很少回来给孩子们生火。就在吉吉带着拍摄者参观厨房时,听到了对面猪圈里几只小猪嗷嗷的叫声。

走近一看,猪圈里有两条干瘪瘦小的小猪,正趴在栅栏上,萌萌地望着来访的陌生人。吉吉解释说:“这些猪平时都是孩子的大伯在负责照料,如果邻居家有空,也会帮忙喂。别人家的过年猪,都是养得很肥的那种,你看他们家的,都是很瘦一头的。”可以说,典型的家徒四壁。可想而知,平时没有母亲管的三个孩子,每天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吉吉带着拍摄者参观屋里屋外时,三个孩子木然地看着这一切,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拍摄者把带来的棒棒糖分给他们,老大没有说任何话,感激地看了一眼拍摄者,就伸手接了过去。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老二因为还不能讲话,只顾埋头吃他的棒棒糖。此时的他,也许只能从口里的糖果中,懵懂地感受到生活里的一丝甜。而三个孩子当中相对活泼一点的老三,大胆地走到拍摄者面前,说了一句:“谢谢叔叔。”老大发现弟弟妹妹的脸上弄脏了,就一边含着棒棒糖,一边拿着块蓝色的毛巾,轮流给弟弟和妹妹擦脸。

孩子虽小,却很懂事。本以为孩子母亲回到了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吉吉告诉拍摄者,孩子妈妈刚回来,但当天天黑前,她还得赶回去现在的新家。因为再婚后,她跟现在的丈夫又生了一个孩子,才几个月大。看着三个孩子尤其是老大黯然的表情,大家刚放下去的那颗心,又开始揪了起来。妈妈离开后,三个孩子如何吃晚饭呢?老大周一去学校后,接下来的这五天,其他两个孩子又由谁来照顾呢?看着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拍摄者忍不住来到他们面前,和老大进行了一番对话。

“想不想让妈妈陪在你们身边?”

“想!”

这个刚满10岁的小男孩蹲在地上,用力地点了点头。

“那你妈妈多久回来一次?”

小男孩刚才还燃起希望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去,他使劲嗫嚅着嘴巴,却不知道该如何说。

当拍摄者再次问他,小男孩才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艰难地挤出几个字:

“一天,两天。”

他的眼里,开始泛起泪花。

“到底是多长时间回来一次呀?”拍摄者看到孩子无法确定,再追问了一次。

“很久!”

小男孩挪了挪蹲得发酸的腿,眼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悲伤。

那一刻,我能很明显地捕捉到,藏在他眉宇间的那种无助和绝望。

“你爸爸很早就走了是吧?”

“是的。”

“那平时谁带你们呢?”

“妈妈。”

“可你妈妈不是改嫁了吗?”

小男孩低下头,又是一阵沉默。

“平时想不想妈妈呀?”

“想!”小男孩使劲点了点头。

“你周一去上学后,弟弟妹妹怎么办呢?”

“不知道。”

小男孩一副无奈的表情,他并不知道,他不在的时候,弟弟妹妹在家是怎么过的。

三幼儿被母亲抛弃荒山,最小的才4岁,孩子妈:丈夫早逝,我养不了

他更不知道,自己每周五放学回到家,妈妈会不会回来。在这个破败冷清的房子里,他和弟弟妹妹无数次盼着妈妈回家。可当他站在山坡上往下看,通向家里的山路上,始终都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在拍摄者和老大的谈话过程中,孩子神情忧郁,两眼呆滞,寡言少语,言语间,还能感受到他的怯弱与敏感。

很多网友看了后,都表示“莫名的心痛”。是啊,这不该是才10岁的孩子,该有的样子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们目前的处境是,靠左邻右舍和自家大伯的施舍和救济,有上一顿没下一顿的,天天盼妈妈回家。父亲英年早逝,但一夜之间沦为寡妇的母亲,虽然有三个年幼的儿子等着去抚养,但依然改变不了她执意改嫁的决心。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了反对,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理解孩子妈妈。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选择。也许,对于妈妈来说,在自身没有文化和能力养活孩子的前提下,在贫困山区里“女人就该嫁人生孩子”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下,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也许,妈妈是觉得,人这一辈子,就该好好活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忘记自己。比如说追求爱情,追求婚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我们始终都不能忘了,我们的肩上有责任,我们的身后,还站着需要依赖我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无关贫穷,无关艰难,只关乎爱与责任!希望三个可怜的孩子,能获得好心人的帮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道一声下期再会。时光如逆旅,一去不复返,叹往事悠悠,不如昂首阔步,了却情丝,斩断情愫,敏敏将与你一起向前,携手共进,与过去再见,向未来交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