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编者按: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将于4月5日正式施行,《条例》旨在保护管理雨花台烈士陵园、宣传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条例》的相关内容及含义,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推出【事以释“例”】系列专栏。《条例》第三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宣传、党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打造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等文艺精品。

舞蹈《雨花石的等待》是以雨花英烈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最高奖项,本期为您讲述该舞蹈的创作故事。

清明将至,雨花台烈士陵园一如往常的寂静肃穆。在宝华玉兰映衬着的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下,一个身影久久伫立在前,这里的一个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让她沉默、思考、叹息。她是冀晓春,一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教师。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舞蹈里的她“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三年前,正是在雨花烈士陵园,冀晓春和同学被雨花英烈许包野与妻子叶雁苹跨越生死、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创作编导了群舞《雨花石的等待》,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古典舞奖。从2019年到如今,这部作品在众多国内大赛甚至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频频获得高等级奖项。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雨花石的等待》是以雨花英烈许包野与妻子叶雁苹的故事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海归博士许包野舍小家奔赴革命,妻子叶雁苹独自在家怀念着与丈夫新婚时的恩爱点滴,把守候丈夫归来当做毕生的信仰,独自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由红颜少妇变为白发老妪的故事。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事业里的她“与他一起同行”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回想起《雨花石的等待》的创作过程,冀晓春记忆犹新,“2019年4月,我的同学,就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孔德辛和她的爱人郭海峰,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采风。他们看到了许包野和叶雁苹的故事,阅读了叶雁苹写的信后,被深深打动,内心的创作欲望喷薄而出。我们仨一合计,决定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在有了这个想法的后三天,三位编导为了拉出群舞的主要框架,几乎废寝忘食。当时,冀晓春手上刚好带了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古典舞方向的大一新生,这群姑娘都只有十七八岁,基本功很扎实。三人商量后决定,就由这群年轻的姑娘来表演。

为了让姑娘们感受“信仰的力量”,冀晓春除了带她们倾听雨花英烈的故事外,还去看江姐、中国女排等“巾帼英雄”的故事,从书里、电影里领略伟大坚韧的中国女性魅力。很快,姑娘们就找到了感觉,慢慢开始“入戏”。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信仰里的她“用舞蹈传递红色力量”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从最初的排练到第一次上大赛的舞台,只有短短4个月。为了在舞台上呈现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呈现饱满而有张力的情感,群舞设置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在“荷花奖”的舞台上,为了防止地板过滑影响发挥,姑娘们就把松香和可乐涂在舞鞋底上,最终呈现出了一场完美的表演。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这是江苏省地方舞蹈首次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最高奖项。在打磨作品的同时,这群年轻的女孩子自身也迅速成长,对职业生涯、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通过深入学习和感悟百年党史,更加坚定了“强国有我”的神圣使命。

本期编辑:戴梦青

审阅:张洪 王瑫

【事以释“例”】|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信仰的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