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钳形攻势是一个战争术语,简而言之就是进攻方兵分两路,像蟹钳一样对敌方进行围歼。二战时期德军和苏军都非常善于利用这一进攻手段给对方以重击,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基辅战役等都是著名案例。

商场如战场。本文中,我用“钳形攻势”这一战争术语来形容微软对索尼在游戏领域发起的合围攻势,并分析了索尼的应对战略。期待为各位梳理出一幅当今世界游戏界双雄争霸的格局图。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世界游戏机市场的“双雄争霸”格局

在当今世界的游戏行业,索尼和微软占据绝对的主导权。特别是在硬件市场,两家旗下各自的产品PlayStation和Xbox几乎垄断了市场。

以美国市场为例,如下图所示,PlayStation和Xbox两款产品整体的市占率从2012年开始一直保持在80%以上,特别是2017年到2021年,两者的叠加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趋势,一直保持在95%左右以上。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来源:Statista

从两者对比上看,美国市场上微软游戏机终端在2014年迎来拐点,出现暴增。此后微软游戏终端一直维持较陡的增长斜率,虽有起伏但总体上逐步接近并最终反超索尼游戏机终端的市场份额。两者在2021年的市场率分别为53.3%(微软Xbox)、46.65%(索尼PlayStation)。

从最新型号的比较上看,从2022年初到2月19日,据市场研究机构VGChartz报告,索尼PS5的销量约为111.6万台,同比减少13.8%;Xbox最新型号同期的销量则约为102.2万台,同比增长41.7%。销售量差距不大,但对比增速来看,虽然两款最新机型都是在2020年11月发布的,且初期索尼产品的销量更大,但微软产品的后劲似乎更足。

微软作为游戏机领域的相对后起者,到底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和索尼旗鼓相当的呢?我认为主要是通过策略打出了一组“钳形”组合拳。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微软的钳形攻势

在说具体策略攻势前,我们也必须承认,微软Xbox最新款在硬件上相对索尼PS最新款也保持了领先。如下图所示,两者最新款顶配游戏机的售价同样都是500美元,但处理器、显卡和硬盘“三大件”上微软Xbox X系列都明显高出索尼PS5一个档次。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来源:tomsguide.com

在不考虑游戏内容差异的前提下,消费者势必会用这些硬件参数作为购买前的对比考量,性价比更高的Xbox占据优势。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Xbox最新款机型从发售以来的总销量要比PS5低,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这个区间内,PS5总共销售了约1700万台,而Xbox最新机型仅销售了大约1200万台。

但据外媒分析,这个销售差距主要来自于索尼PS5所独占的游戏对其“死忠”粉丝的强大吸引力。随着销售时间推移,一旦这部分有强烈购买欲的死忠粉都买完了,两者的销售差距将逐步趋近。这或能解释为何进入2022年以来,Xbox最新款的销售增量明显要多于索尼的销售增量。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钳形攻势上。

首先,在游戏领域,微软近期给予索尼最大的压力来自游戏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

该项服务是一个类似Netflix(奈飞)的订阅服务,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

最让隔壁老邢感到新奇的地方在于订阅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流媒体技术在Xbox游戏机、个人电脑、甚至个人移动设备上运行游戏。这就让用户规避购买Xbox设备的硬性要求,让游戏用户完全摆脱了硬件条件的束缚。

这个变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们第一次可以串联起游戏机和电脑等其它更多元的游戏终端机设备,而不再受到“硬件隔离”的困扰。

试想一下,如果王者荣耀也能上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躺在家里舒服的沙发上,对着50寸液晶大电视机,用Xbox游戏机操控角色进行对战,而游戏中的队友则可以在地铁车厢中用手机参与,或者下班后在单位电脑上加入。

每个Xbox的订阅用户需要每月支付最低10美元的订阅费开启畅玩模式。如果我们计算目前2500万的总订阅户,则即便按照每个订阅户最低10美元/月的收费,这项服务也能为微软带来了每月2.5亿美元的收入。一年就将带来至少30亿美元的营收。

据微软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软当季度游戏领域总收入接近40亿美元,环比增长8%,创出单季历史纪录。其中游戏订阅服务增长约为10%,Xbox硬件收入环比增长约4%。微软全年的游戏板块收入达到154亿美元。

作为对比,2021年第三季度,索尼游戏板块的总收入约为108亿美元。其中PS游戏机硬件设备单季收入约为14亿美元,游戏软件销售收入约30亿美元。虽然看上去索尼的数字还是领先微软,但从增速上讲,索尼游戏销售收入仅仅同比增长3.5%,相对微软的游戏订阅服务增长率较慢。

如下图所展示的微软和索尼游戏业务收入图,按季度分,从21年一季度以来,微软游戏业务收入与索尼游戏业务收入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来源:FactSet

索尼更突出的隐忧还在于其游戏订阅服务的收入是一片空白。索尼自己的全新游戏订阅服务PlayStation Plus至今还未上线。

最新消息是该服务将于今年6月上市,有三种级别每月订阅费从10美元到18美元不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索尼直面Xbox Game Pass的背水一战。基本服务内容和微软的Xbox Game Pass差不多,允许订阅用户在PS4、PS5以及个人电脑等多种设备上运行索尼数百部游戏。

唯一的区别在于,索尼将不会在该平台上发布旗下游戏公司最新的游戏作品,玩家要想第一时间玩这些产品还是得去线下商店购买。而微软的游戏订阅服务平台会和线下商店同时首发旗下最新的游戏。

虽然索尼此举肯定是考虑到线下游戏零售业务不能被自己的线上业务所蚕食,但对于订阅用户来说,索尼的PlayStation Plus订阅服务在性价比上将落后微软的Xbox Game Pass。

目前微软平台上的游戏种类和数量已经更加多元,微软正通过不断收购游戏制作公司不断充实其中的游戏资源。

这就引出了微软针对索尼钳形攻势的“第二只钳子”——大举收购游戏公司。

总结来说,微软近年来频频发力游戏内容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收购,扩充其Xbox Game Pass的可玩性。索尼则显现出疲于应付的势头。

近年来,在收购游戏内容这条路上,微软远远甩开了索尼。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两个标的:“B社”(Bethesda Softworks)和动视暴雪。

“B社”在游戏玩家心中有较高地位,旗下《上古卷轴》系列、《耻辱》系列、《辐射》系列等游戏受到众多玩家的追捧。2020年微软斥资约81亿美元将这家游戏制作公司连同游戏平台一起收入囊下。

据外媒报道,上述这些游戏在Xbox Game Pass吸引了众多粉丝。

动视暴雪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视频游戏开发商、发行商和经销商,代表作有《使命召唤》系列、《炉石传说》、《暗黑破坏神》、《魔兽世界》《星际争霸》、《守望先锋》、《风暴英雄》等。

在中国游戏迷的世界中,上面这些游戏名称如雷贯耳,不知陪伴多少80、90、00后度过了多少个青春激昂的日夜。

今年1月,微软突然宣布将以现金形式,按照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总价将超过750亿美元。

这笔交易将是微软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但价值绝对不一般。如果该笔交易最终被监管机构核准,微软除了将收获暴雪公司全部游戏版权和未来新开发游戏权益外,更将收获目前在暴雪平台上每月活跃的约3.7亿用户。

令人震撼的是,微软宣布收购的当天,索尼股价一天内下跌了13%。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索尼的应对之策也稍显羸弱。一周多时间后,索尼宣布正式同意以总价36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Bungie。

索尼收购Bungie其实也不是乱投医,这家公司创作的《光环》、《光晕》系列游戏也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特别是《光环》游戏的第一部正是微软Xbox当初首次上市发售时候的首发游戏,历史意义重大。

微软游戏部门的负责人是资深《光环》粉丝,曾经向媒体透露每天都要玩这个游戏。好在对他来说,索尼的收购不会那么郁闷,因为《光环》系列游戏已经从2011年开始由微软旗下公司开发。

索尼想要反击微软的地方还在于这家公司曾经在2000年到2007年属于微软旗下,索尼这招看上去更像挖角敌人的“前任”来解个气。受到利好影响,就在索尼宣布当天,其股价上涨4.5%。

但上面这些还是掩饰不了这笔收购相对微软对动视暴雪并购的平庸。

总的来说,游戏行业的双雄在收购游戏内容公司方面都毫不含糊。

两家企业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摩根士丹利研究表明,2020年,随着新冠大流行,有5000万美国人开始玩游戏,这一数字同比增长31%。2021年,美国游戏产业又创了新纪录,达到604亿美元,同比增长8%。

从两家公司的游戏板块收入分析来看,21年游戏软件和游戏订阅服务的收入双双都超过了硬件游戏机的收入。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游戏时代,一个爆款游戏往往就能为这两家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好的游戏内容能带来更多用户,更多用户则能带来更多的订阅费也能带来更多的游戏机潜在买家。

想必索尼和微软都知道这个简单的算式。谁控制住了最优质的游戏内容,谁就捏住了对方的命脉。而在这一点上,微软似乎正在扩大优势。

在游戏机战场,索尼能否抗住微软的“钳形攻势”?

尾声

各位需注意,截至2021年底,游戏领域对于索尼来说几乎是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而相对微软来说只占9%的营业收入。据万得数据,21年底微软账上躺着的现金是索尼的1.3倍,营收是索尼的2.26倍,经营性净利润是索尼的8倍。

可见,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争。

钳形攻势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在兵力上做到绝对优势,至少从账面上看来,微软有这个资本对索尼采取主动的攻势。

然而,孙子有云:“兵者,诡道也”。索尼在PS5硬件上还保持着销售优势,面对微软在订阅服务以及游戏内容上的步步紧逼,索尼还会有什么奇谋呢?我们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