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1995年的某一天,本来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抱紧铁饭碗的王传福,毅然决定辞去工作。随后,他叩响了表哥吕向阳的房门。

此时的吕向阳已经打拼出自己的公司,见到自己的表弟,两人在屋子里促膝长谈。

听着王传福讲述自己的创业规划,吕向阳也当即掏出250万用作创业资金,殊不知这250万的资助,日后将为其带来了200亿的回报。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01、火眼如炬,慧眼识人,吕向阳的成功之旅。

1962年,吕向阳出生于安徽巢湖无为县的一个小村庄,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天生了一副聪明的头脑和机敏的商业嗅觉。

1980年,16岁的吕向阳进入了中国银行安徽分行工作,20多岁就坐上了科长的位置,可谓是年轻有为,成了村子里人们谈论艳羡的对象。

可他并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他志不在此。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可在吕向阳的眼里,他看到的是遍地商机。

他将目光瞄准了广州、深圳等地,依靠自己积累下来的人脉和积蓄开展贸易金融工作,就这样摸爬滚打了数年,之后瞄准时机,进驻纺织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1995年创立了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靠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

要说一帆风顺那是不可能的,创业初期,虽然有自己在银行工作的积蓄和人脉,可终究是在异乡打拼,人生地不熟,也经历过失败,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在被媒体问起其成功诀窍时,他说:“我们投资,是做判断题,而非证明题。”

是的,他从来不会做需要证明的题目,投资的风险在他眼里必须降到最小,这条投资秘诀保证了他在投资界的不败姿态。

在成立融捷投资公司不久,表弟王传福便找上了门来,表弟开口希望能借钱创业,他给了表弟250万。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他有预感这笔钱必定会在王传福手里升值,一个崭新的商业新星必定在自己的扶持下冉冉升起。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在借出250万元并与王传福联手创办公司后,这家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它便是大名鼎鼎的比亚迪公司。

为了感谢自己吕向阳的帮助,王传福将那最初的250万元,兑换成相应的股份赠予他,换算下来,这250万摇身一变成了200亿元!

如今的吕向阳已经拥有着上千亿的资产,从2016年开始,多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胡润百富榜等富豪榜单,他慧眼识人的佳话也让他获得了“中国巴菲特”的美誉。

02、厚积薄发,一举成名,王传福的汽车大王之路。

同样在安徽巢湖无为县,在诞生吕向阳的4年后,也就是1966年,另一个大人物降生了,他就是王传福。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王传福

王传福也出生在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父亲靠着自己做木匠活儿的手艺赚钱,不说富裕,也可以支撑这个家过日子。

父亲为人忠厚淳朴,被群众推荐做过村里的大队书记。

在王传福上初中时,他的父母先后过世。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这一年,少年时期的王传福暗自发誓,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不枉费父母的养育之恩。

1983年,王传福成功考入湖南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现在中南大学的前身),就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刻苦上进,87年顺利从大学毕业之后,王传福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后留院工作。

在研究院的日子,王传福过得稳定而体面,但他并未从此安心享乐,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推进研究进度,提高科研水平。

很快她发现了通过向宝石中掺进金属粒子,可以让宝石发出丰富绚丽的色彩,这个研究成果被称作“熔盐电解用于改色”,很快便被英国《宝石杂志》收录刊载。

年仅26岁的王传福,因此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也是院里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1993年,他从研究岗位开始步入企业经营。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当年他所在的研究院和内蒙古有关方面合资成立了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总经理。

这段在比格公司的经历,可以说是失败的,却也是成功的。

说它失败,是因为比格公司的经营并没有很顺利,刚刚从研究院出来的王传福还不是非常适应商海的浮沉。

说它是成功,是因为这段在比格电池的工作经历,为王传福的商业事业揭开了帷幕。

1994年,王传福开始了创业。在研究院工作了5年的王传福发现自己曾经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当时要花2万到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

他在其中嗅到了无穷的商机,王传福意识到电话市场的需求量如此巨大,那自然意味着电池的需求量同样巨大。

而凭借他多年的研究经验,可以轻松打破技术壁垒,只要能够提高生产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

这个时候,他去敲响了表哥吕向阳的房门:“表哥,你相信我,电池行业我有经验”

“兄弟,我相信你,这250万你拿着,将来成功了还,失败了也没关系,而且依我看,你必定能成功”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03、从两百万到两百亿,比亚迪的崛起

拿着表哥的250万,从1994年到1997年,短短3年的时间,王传福创办的比亚迪公司实现了飞跃般的发展。

从最初的20多人的冶金小作坊,到在深圳注册成立比亚迪公司,再到成长为年销售额过亿的中型企业。

3年来,比亚迪每年的营收增长率都能超过100%,一时间成为广为流传的商业神话。

九十年代末期,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重创了电池行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高昂的电力成本,人力成本,使得他们处于亏损边缘。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稳坐镍镉电池头部品牌的宝座之后,王传福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加大投入研发新兴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这种前瞻性的眼光给了王传福走在前列的资本。

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在今天已经结出硕果。

根据《日经电子新闻》的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3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后来镍镉电池逐渐没落,电子产品大量涌现,锂电池需求暴增,王传福坐收其利,他的大胆和远见给其创造了无穷的价值和财富。

2002年,比亚迪在港交所上市,王传福也成为福布斯富豪,这一年,他只有36岁。

中国人讲:未雨绸缪,坐吃山空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王传福积极开拓未知领域市场。

2003年,王传福又看上了一个正在爆发的行业:汽车。随即他收购了年年亏损的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杀入汽车行业。

收购秦川对于王传福来说可能是一个偶然。为什么如此说呢?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第一是秦川汽车本身,在早年的军工企业转型期间,有四家企业得到了以小型车见长的铃木汽车的技术转让,分别是长安奥拓、江南奥拓、江北奥拓和秦川奥拓。

秦川奥拓位于西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当时西北地区唯一具有资质的轿车生产企业。

而秦川受当时经济大环境影响,正值年年亏损,濒临倒闭,所以比亚迪公司能够收购,是一个机缘。

第二,王传福决心进军汽车,主要原因还是为自己的电池行业找一条后路,他只是在手机电池增长空间有限之后,找一个门槛高一点,竞争弱一些的行业,而秦川汽车的出现只是偶然。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干和智慧,还要有一分机遇,并且能够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王传福做到了,即使当时比亚迪公司的股东们醉心于电池行业带来的红利,也不愿意冒着风险进入汽车领域,频频反对王传福的做法。

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即使短时间内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影响了公司,导致股价下跌,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随后的比亚迪汽车爆发,正是上天奖励给勇者的礼物。

虚心学习才是制胜王道,收购了秦川之后,比亚迪汽车一时间并未着急研制新车。

直到2004年,比亚迪品牌还是只有一款车型在售,而且还是秦川企业的老车型福莱尔。那比亚迪这两年都在干什么呢?

原来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员工,投入数千万元购买市面上各个先进畅销的车型,带回工厂进行拆解,分析其配件和构造,将机车结构彻底摸透,弥补了技术上的青涩和不足。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车正式上市,仔细观察,便可以在这款车上看出不少已有车型的影子,上市之后,一时间销量暴增。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传福两次投资,在进军电池行业前,有着数年的研究院经历,和比格电池公司工作的经验。

在选择汽车行业后,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虚心学习。所以说,哪有那么多的天才,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说,吕向阳是中国的巴菲特,那么可以说,王传福一生都与两位“巴菲特”息息相关。

2008年,巴菲特的手下实地考察过比亚迪公司后,向股神巴菲特力荐,巴菲特本人之后亲自会见了王传福,并投资了18亿港元,买下了比亚迪10%的股权。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要知道,巴菲特被誉为“股神”,是投资界不败的神话,这笔投资不但给了王传福极大的信心,也让投资者们纷纷把目光集中在比亚迪上,比亚迪公司股价水涨船高。

据中国汽车工会统计,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销量高达1362万辆,同比增速45%。

2009年,王传福以35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首富,其财富较2008年增加了290亿元。

巴菲特这么评价王传福,“王传福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有困难的。而马斯克则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我宁愿在那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身上下注。”

10年以后,经过了燃油车赛道拥挤时期和低迷时期,王传福带领的比亚迪在逆境中,再次靠一个选择绝处逢生。

早年的研究经历,王传福对于能源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发展困难时,比亚迪快速转型,研发新能源汽车。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电动汽车,混动汽车以及新电池,各种超前领域的研究,比亚迪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不可再生石油能源受限,油价上涨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独占一席之地,而较早掌握核心技术的比亚迪更是稳坐大牌的宝座。

这一切都得益于王传福的商业头脑,创新和研发是一个企业常保活力的秘诀,不懂得创新和研发的企业,终将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淘汰。

回顾王传福的商海沉浮,有贵人相助,也有靠自己闯荡出来的成就。

为了回馈创业伊始表哥给自己的帮助,他大方地拿出了公司的股份,在吕向阳手里借来的250万元,已经翻了又翻,变成了200亿,而随着比亚迪的不断发展,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巴菲特(左二)王传福(右)

04、热心公益,回馈社会

或许是自幼的教育,或许是王传福的感恩之心,在取得一定成功之后,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做慈善。

王传福带领的比亚迪始终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

无论是支持地方教育发展、抗击非典、东南亚海啸捐赠,又或是南方洪灾赈灾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等过程中都有比亚迪的参与,真正发挥了一个大企业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比亚迪公司在第一时间紧急捐助了1000万元现金,并从新车上拆下1000只千斤顶,通过军方紧急空运至四川灾区,以尽最大能力挽救灾区更多的生命。

除了以公司名义做公益,王传福还携公司高层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赠300万元,公司内部还多次组织多次慈善募捐,用于灾后学校重建。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席卷全球,成为了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一时间,人们都被困在家中,企业生产遭遇巨大困境,全球经济尽显颓势。

谁都不会想到,尽管如此,王传福还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要生产口罩!

王传福说,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可以调动所有供应链,什么都可以造。

从无到有,并非易事,特别是疫情时期,所有口罩生产的机器都投入生产,市面上很难买到。

于是王传福出动全体工程师,3天时间设计图纸,7天时间自己生产出了口罩机,更是只用了三周时间就研制出了口罩过滤布的材料熔喷布。

两个月后,比亚迪已经可以日产一亿只口罩。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2022年3月,吕向阳以1250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86名。

而王传福以1400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73名。

同样在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与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

此外,在近几年,王传福在陆续卸任比亚迪部分公司的董事长职务。

根据2022年2月比亚迪的最新回复,卸任董事长旨在简化流程,并未对业务造成影响。

从汽车大王,到口罩大王,不但体现了王传福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王传福作为企业家,比亚迪作为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有需要,我必义不容辞!

投资公司老板借250万给表弟创业,表弟成中国首富后,还他200亿!

结语:

通过阅读吕向阳和王传福的人生,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启示

1、要善于投资,适当地给予他人以帮助,可能也会对自己有益,就如同吕向阳给王传福的250万变成了200亿一样。

2、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始终稳扎稳打,不打没有准的仗

3、企业要注重科研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4、要懂得感恩,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巴菲特”吕向阳[J].安蔚.决策.2017(01)

[2]“技术狂人”王传福[J].王彰彰.中国工业评论.2015(09)

[3]王传福: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麦婉华.小康.2018(35)

[4]中国榜样(公益人物)篇:王传福.新浪公益.2009-09-2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