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时节,天明气清,万物生机盎然,清洁而明净,“清明”由此得名。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前后,大陆北方气温回升很快,干燥多风;而大陆南方,则时阴时晴,雨水充沛。此时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处处都是明朗清秀景致,此时最适合踏青,故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从唐代开始,踏青、郊游、荡秋千、踢球、插柳、拔河、斗鸡等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具有缅怀逝者的感伤情怀,也洋溢着踏青赏春、亲近自然的灵动气氛。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时节饮食与养生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时节,柳暗花明,草长莺飞,人的心情也会豁然开朗。在饮食调养方面需定时定量,也需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吃冷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吃青团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等等。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避酸、宜温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肝气在暮春之际的清明期间可以达到顶峰。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肝在五味中对应的是“酸”,此时如果再多吃酸性食物,就会不利于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因此在饮食上还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

避免发物

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宜食:白菜、萝卜、芋头、螺蛳、鸡蛋、韭菜、山药、粳米、鹌鹑、苹果、樱桃等。

忌食: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海产品、竹笋、菌类等。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思故:青团糯香话家常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时节,将对先人的追思和怀缅浸润在全家人温馨协作的食俗和祭扫活动中,将读者带回可以陪爷爷奶奶一起做手工和捏果果的童年,带回满是亲情和关爱的故乡。

《清明节——奶奶的青团》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赏花:恰遇人间芳菲。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节气,是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花,是节气的容颜,时间的表情,文化的风骨。清明节,一起在书中踏青赏春。洗练时光的中国特色花卉:迎春、玉兰、杏花、油菜花、花毛茛、海棠、丁香、杜鹃、郁金香……

《四季花解语》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诗话:人生看得几清明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清明习俗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历史上,志士仁人从来没有中断过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关注和追求。唐宋清明词或反映清明节的民俗风情世态人情;或反映做为存在主体的人在清明时节对生活、情感的把握。清明词大量描写清明民俗风情,美人、花柳、烟雨、秋千等抒情意象成为清明词中一道独特风景。

《唐宋清明词辑释》

气清景明,芳菲始盛,踏青赏春正当时

进学致和 行方思远

翰墨飘香 古城西安

在看的,点一下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