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提起最可惜国产汽车,莫过于奇瑞汽车,从自主品牌领头羊到滑落成二线车企。尹同跃努力了18年,奇瑞汽车五次战斗,却迎来五次失败,还先后两次“卖身”求生,到底怎么回事呢?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1. 最可惜国产汽车?

1997年,奇瑞诞生于安徽芜湖的一片荒草滩上。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尹同跃带领奇瑞逐步发展成为民族汽车的领头羊,2010年之前连续多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而且还走上正向自主研发之路,赢得“技术奇瑞”的美誉。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奇瑞便因为不善营销、多品牌战略屡战屡败等原因,而逐渐没落,被昔日的“小弟”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相继超越,沦为二线车企,可谓最可惜国车汽车。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2. 奇瑞汽车五战五败?

自主品牌的头部车企,基本上均早已上市,长安1997年上市,比亚迪、长城、吉利则分别在2002年、2003年和2005年实现上市。反观奇瑞,直到如今也没能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没有上市的整车企业。事实上,18年一路走来,奇瑞上市之路命途多舛,五战五败。2004年奇瑞首次推动上市,却因与上汽集团之间的股权问题等原因功亏一篑;2008年奇瑞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重启上市计划,但受制于多品牌战略的惨败,上市一事不了了之。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整体上市受阻之后,奇瑞调转船头,转而推动优势的业务板块独立上市,但进展也不是很顺利。虽然几家零部件公司独立上市,不过重要的业务板块未能实现上市。2015年奇瑞旗下合资金融公司——奇瑞徽银先后冲击港股和A股市场,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图通过海螺型材这家建材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依旧未能成功,后来有转向申请A股科创板上市,还是失败。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3. 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上市道路上接连摔跤四次之后,奇瑞在2018年又遭遇车市寒冬,销量大跌,每况愈下。极度缺钱而又无法上市融资的情况下,奇瑞只好启动混改,挂牌出售股权来融资,然而却无人问津,这让奇瑞尹同跃都尴尬不已。最后经过多方资本接洽,终于青岛五道口成为摘牌者。青岛五道口出资196亿,入主奇瑞控股与奇瑞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由此,实控人发生变化,奇瑞第一次以近200亿“卖身”,缓解了资金饥渴症。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青岛五道口摘牌后,奇瑞系近30位高管退出,迎来十多位资本证券背景高管,奇瑞整体上市再次提上日程。而且,奇瑞在2019-2021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一举扫平了A股上市最大的障碍。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白衣骑士”青岛五道口却出现问题,无力解决后续百亿摘牌资金。“果链一哥”立讯精密乘虚而入,出资100.54亿元,成为奇瑞新的战略投资者。由此,奇瑞第二次“卖身”,并迎来第五次上市失败,离上市梦越来越远了。

尹同跃的尴尬:奇瑞18年来五战五败,先后两次“卖身”求生

纵观奇瑞18年来的上市历程,先后五次上市失败,两次“卖身”求生。奇瑞堪称“玩转”各路资本的高手,可惜未能实现整体上市。难怪有人评论说:“奇瑞是离资本最近的车企,也是离资本最远的车企。”作为自主品牌最早的领头羊,奇瑞曾经是国人的骄傲,积累着很多拥趸和粉丝。希望奇瑞能够早日上市,并焕然一新,实现王者归来,重新成为国产汽车的骄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