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哭闹着要玩具,父母无法满足?智慧的父母会给孩子画饼充饥

在小区滑滑梯,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把自己玩具车掉地上,摔掉了两个车轮,爷爷就尝试着把车轮安上去,谁知小男孩刚一拿起玩就又掉了。爷爷告诉他玩具坏了,下回再买一个。小男孩哇得一声就哭了,边哭边喊“就要这个玩具”,爷爷抱着他哄。小男孩越哭越厉害,还挣扎着往地上躺。

爷爷就放下他不管,自己在旁边凳子上坐着看孩子哭。旁边的人看不下去,就边拉孩子边给他讲道理,孩子边踢人边哭着要自己的玩具。一位暴脾气的老人在旁边,就对着小男孩吼一声,吓得小男孩不敢哭了,躲到爷爷的怀里啜泣。

孩子哭闹着要玩具,父母无法满足?智慧的父母会给孩子画饼充饥

正好我坐在男孩爷爷的旁边,就微笑着对小男孩说:“玩具车没有轮子没法跑了,是不是?如果我们像超人一样,会飞该多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眨眼功夫飞到超市再买一件一样的玩具?”

“我要是超人,直接就能弄好了,不用飞去超市……”小男孩就忘记哭了,和我聊起来。说实话,如果这个小男孩是自己的孩子,我不一定会做到心平气和。正因为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是旁观者,才能不带情绪地和他沟通。

作为妈妈,我经常遇到这样崩溃的时刻,虽说因为我们和大宝订过规矩,她基本没有因为玩具和我们大哭大闹,但也会遇到需求不满足大哭大闹的时候。比如,我们去爬山,她就哭闹着不想爬;家里的苹果被切分两半,她就哭闹着要整个;出去玩饼干吃完了,她哭闹着要吃……

正是因为有过崩溃的时刻,我才从冷处理、讲道理中走过来,发现最好的方法是给孩子用幻想法,给孩子画饼充饥。

任凭孩子哭闹是下策,给孩子讲道理是中策

现在,随着父母的科学育儿意识的崛起,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能娇惯着孩子,不能100%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任凭孩子哭闹的处理方法蔚然成风,似乎是管教孩子的一股清流,被很多家长追捧。

网页上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撒泼打滚置之不理,淡定的在旁边陪着,看谁扛得过谁。小燕只能暗暗佩服这些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太强大,可以在众目睽睽下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妥协。

孩子哭闹着要玩具,父母无法满足?智慧的父母会给孩子画饼充饥

这些任凭孩子哭闹的方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孩子的骄纵和勒索,让他们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眼泪是没用的,威胁父母是没用。

但是,我们冷眼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崩溃哭闹时,能换位想过孩子的感受吗?我们看似在用耐心管教孩子,其实是在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是和问题站在一起对抗孩子。

我们的冷处理,其实是冷暴力,会让孩子害怕失去我们的爱,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要么出于恐惧,破罐子破摔;要么压抑自己的感受,成为讨好型的孩子。

《全脑教养法》书中讲道,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他们的理智脑是关闭的,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孩子在情绪中是听不进去任何一句道理的,我们的讲道理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目的,不达目的不罢休。

所以,任凭孩子哭闹是下策,给孩子讲道理是中策,而上策就是带着爱去管教。

智慧的父母会带着爱去管教,给孩子画饼充饥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说过:“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

在孩子20岁前,他们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还不能像我们大人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小孩子的沟通能力有限,不会通过辩论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简单有效地撒泼打滚的方法来争取。

孩子哭闹着要玩具,父母无法满足?智慧的父母会给孩子画饼充饥

当孩子撒泼打滚,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简单粗暴地冷处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而是可以采用共情的方法给孩子画饼充饥。

什么是画饼充饥?

哥伦比亚大学儿童教育学家Laura Markham在实验中扫描人们的大脑发现,大脑是很容易被欺骗,当我们被别人画大饼是很,哪怕只是脑海中想象出愿望已经满足了,我们的大脑也会得到暂时的满足。

所以,曹操的画梅止渴是有科学依据的。当孩子的需求我们无法满足时,可以试试画饼充饥的方法,在幻想中满足他们,接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然后用幻想和画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连接,从而满足孩子的愿望。

用语言来描述孩子憧憬的画面

记得在一期综艺节目中,胡可带着小鱼儿去超市买玩具,原本是给哥哥安吉买玩具,但是小鱼儿看到奥特曼就挪不开脚,想要妈妈买。妈妈温柔地提醒他,今天是给哥哥买玩具,只能明天给他买奥特曼。

但是走了一段路,小鱼儿发飙大哭,说妈妈不讲道理,非要奥特曼。胡可就蹲下来抱着孩子与他共情:“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奥特曼,如果我们能买这个奥特曼就好了,这样就能回去玩了……”

孩子哭闹着要玩具,父母无法满足?智慧的父母会给孩子画饼充饥

小鱼儿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自己拿起牛奶开始喝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要买玩具的愿望了。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时,可以用“如果……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出孩子的幻想,给他们画饼充饥,满足他们的需求。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爬山,孩子不愿意走,大宝喜欢爱莎公主,我就用假想游戏的方式给孩子画饼。“如果你是爱莎公主就好了,使用魔法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大宝就开始叽里呱啦地说爱莎会怎么怎么办?

孩子们天生喜欢假装游戏,只要我们和孩子玩得逼真、生动,把画面描述得越详细,孩子就会沉浸在童话故事里,实现他们的愿望。除了假想游戏,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天上的小鸟或者索道来幻想。

写在最后

孩子们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发脾气是人之常情,毕竟他们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还不能像我们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冷处理只会寒了他们的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好的,压抑自己的需求。

而画饼的幻想法则是带着爱的行动,传递出我们对孩子愿望的尊重和共情,建立彼此的连接,从而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和孩子在一起解决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