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14年前 那个受到很多人关注的教育类综艺节目《变形计》?因为当时这个节目的形式非常的新颖。

而且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父母来说都有非常大的观看意义,所以在当时这档节目也可以说是赚足了全国很多观众的眼球。

现如今这档节目已经开播了14年,相信很多人也非常关心参与这档节目的小孩儿现在长大之后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

《变形计》的初衷是“让孩子体验不同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育的目的”。很多人应该看完后,并没有再关注过那些孩子怎么样了,我零零总总去找了找,发现那些孩子并没有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理论洗脑的父母,在面对叛逆的孩子束手无策时,想到的方法是让他们吃苦。

在他们看来,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生活太安逸,吃苦太少。

然而,让那些城市孩子在短暂时间里吃点苦,过几天窘困的生活,就能这些叛逆孩子们脱胎换骨吗?

而那些见识过城市繁华的农村孩子,是否又能安然回归贫困呢?

那段短暂的“交换人生”,真的让他们都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了吗?

01

“吃苦”一个月,能换来个听话的孩子?骗人的。

被网友称为“最恶毒养女”的李耐阅,在上《变形记》之前,逃学,离家出走,抽烟无所不会,甚至面对镜头一脸笑意地说:

“他(养父)死了就蛮多钱。”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这个大家眼中无药可救的少女,在与藏族少女罗真互换生活7天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乖巧女孩。

回到学校的她,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与养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正当人们以为一切都会向着好的一面进行时,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李耐阅却堕落得变本加厉。

她频繁整容,把自己整成了一个蛇精脸。在微博上频繁发与不同男人的亲密合照,甚至还发过一张因为失恋自残的照片。

后来还在微博上宣布断绝与养父母的关系。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上,是因为吸毒被抓,彻底把自己的人生作没了。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李耐阅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不过从《变形计》中走出来的这些孩子中,她的人生还不是最魔幻的,那些被送到山里改造的城市孩子,回归后的人生轨迹,一个比一个出人意料。

在节目中宣称要“活到老,整到老”的韩安冉,在交换生活结束后,曾宣布不再整容,取出了下巴假体,最后也与继父和解,承认了他的“爸爸”身份。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然而走红后的她,却彻底忘了当初的承诺,在整容的路上越走越远,从16岁到现在,她已经在已经在脸上做了35次手术,与过去的照片对比,整个人像是换头了。

而她的人生就更加狗血:两次流产,未婚先孕,19岁当妈,22岁已经经历了结婚生娃、离婚复婚、再离婚、闪婚,二胎……

而被称为变形最成功少年的易虎臣,在节目中流露出的纯善曾让人们一度对他寄予希望。

可是后续的走向却令人痛心。

回到学校后因为旷课、打架,最终没能参加中考。辍学后,投资相继失败后,他以创业的名义陆续向粉丝借钱不还,金额高达30万元,成为“老赖”,上了社会失信人员名单。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这些孩子的父母,以为吃苦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然而,城市里的叛逆少年们变坏,难道仅仅是因为没吃过苦吗?

孩子的叛逆,并不是因为有金可拜,也不是在短短7天时间内,“换个环境吃吃苦”就能解决的。

说到底,孩子变“坏”的症结,还是原生家庭。

这些“富二代”的父母,他们或是忙于赚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与陪伴,或是把物质奖励作为教育孩子唯一的手段。

当孩子出了问题,就迫不及待送孩子去改造,与那些把孩子送去豫章书院、网瘾学校的父母别无二致:即对家庭教育的逃避与偷懒。

父母不改变,这场吃苦教育只能沦为一场“吃苦秀”。

有孩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问父母“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过得这么好,而那些山区的孩子过得这么苦?”假如是你,你将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命好,家里有钱。也有的父母说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很努力,所以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也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的。还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远是沉默。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当一个孩子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总有一天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孩子这样问起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来的,所以你必须努力读书,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父母不仅仅应该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为孩子的“战友”。

02

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来过,看过

却从不属于我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如果《变形计》对于这些城市的“富二代”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改变,那对于被交换的另一个“山村穷娃”们来说,无疑更是一场毁灭性的破坏。

董建设变形结束后回到农村,却再也接受不了自己家徒四壁的家,开始埋怨父母不能为自己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于是离家出走。

当被找到后,这个少年愤怒地对着大人们说:

“我恨你们,原本我在家里生活得很好,我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子,原本我可以一直就那么过下去,可是你们却偏偏要让我知道,城市里是怎么样的生活。”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与易虎臣交换的吴宗宏,始终惦记着城里的爸爸,渴望回到那个繁华的大都市。

当亲生父亲生病时,他第一时间想到城里的爸爸,打电话借钱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拉黑。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消息传出来之后,嘲讽,批评的声音蜂拥而至,他们又成了被网暴的牺牲品。

女孩王红林被网友抨击“没有公主命,染上了公主病”。

似乎这个农村女孩就应该安分守己,吃苦耐劳,不能提出一点逾越自己“阶层”的要求。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可当初让他们看到这些五光十色浮华的不正是大人自己吗?

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曾说:“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年人所不能想象的。”

他们无法安于贫穷,然而也无力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于是只能被浮躁和怨恨包裹。

既然带他们见过太阳,又如何要求这些孩子去继续忍受黑暗。

得而复失,远比失而复得要难受成百上千倍。

一场交换,生生改变了这些农村孩子的人生轨迹。

贫穷的孩子无法面对巨大落差的改变,富人家的孩子也不可能因为看见别人的困窘,就彻底改变。甚至因为走红后名利的诱惑,走上歧途。

《变形计》最大的毒性就是不断给父母灌输这样的教育理念:

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孩子,而不是在他们成长的路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结果导致孩子们没有对自身清醒的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彻底迷失方向。

03

把孩子拉出黑洞的

是陪伴与关心

节目制作人谢涤葵曾说:

“‘变形计’是我们在偏远山区挖到的一剂良药,专门治疗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的城市独生子女病。”

把农村孩子当成城市孩子的药引子,效果也看到了,那就是两个孩子的人生都没有变好。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温暖的故事。

农村女孩李勒优母亲很早离世,父亲又因为犯罪被判重刑,失去双亲的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家境的贫困,在学校里被同学嘲笑是犯人孩子的李勒优,生活没有一丝光亮。参加《变形记》却成为改变她命运的契机。

来到城市见到“妈妈”吴丽的第一面,她便脱口而出一声“妈”。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实在太渴望母爱了。

在城市的这一个月,妈妈吴丽极尽所能去陪伴照顾李勒优,带她去吃美食,去买新衣服。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后来,她们还一起回到李勒优的家乡,一起去看看她成长的地方。

一个月的陪伴与温暖,让女孩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

回到家乡后的李勒优并没有感到失落的挫败,反而是坚定了走出大山的决心。

而吴丽也信守自己的诺言“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她资助李勒优的全部学费,在寒暑假时会把女孩接到大连一起生活。尽自己的所能,给予李勒优陪伴与关心。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如今的李勒优,变得自信又大方,对于未来也有了清晰的目标,那个山村里的女孩,在城市妈妈的爱护中,没有迷失自我,而是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成长路上的迷茫无措,如果此时能够有父母亲人的陪伴开导,那么原本叛逆的孩子也会有“重生”的机会。

城市男孩王晨正在参加《变形记》之前戾气满身,挥霍无度,打架斗殴、惹事生非,被学校开除,让父母头疼不已。

但当他遇到了爷爷尚成苍时,一切慢慢发生了改变。

爷爷会在他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时,替他向工作人员道歉,这让王晨正很诧异。

有一次,爷爷因为要给他凑土豆去读书,天不亮就翻过山路去镇上借。

知道真相的王晨正,内疚又感动,眼泪止不住地流。

而当听到爷爷担心土豆不够,抓着老师的手说:“给我这孩子多吃点,我想多给些也没有了,我腿疼,要不来了。”

王晨正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哭成了泪人:“从来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家人,能够这样对我。”

当年《变形计》里的城市孩子成了网红,农村孩子的现状却令人唏嘘

从小不缺吃穿的孩子,却没有感受过这种真正的关爱。

父母对他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就是给他零花钱,却很少能陪他吃饭聊天。

犯了错,动辄就是打骂。

孤独的他只能情感寄托在坏朋友身上,渐渐变成叛逆少年。

在爷爷的关爱下,王晨正释放自己的善良,去掉了不该属于自己的戾气,改写了人生。

在爷爷去世后,他在讣告中写道:“爷爷一生为人善良朴实,陪伴了我那些叛逆的时期。也教会了我如何成长,谢谢您。”

在迷茫的时候,在被风雨淋湿的时候,爷爷给他点了灯,撑了伞。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过:“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被足够的爱滋养,生活会更从容淡定。”

这些问题孩子,最缺少的是父母的爱与陪伴,而不是收买和吃苦。

孩子是一面镜子,清晰折射出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不从自身的教育方法去改变,却妄图通过一个节目获得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无疑是一场最大的骗局。

最应该被改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龙应台说过:“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

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作用了。

父母为了自己少些麻烦,缺席了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那几年,以后会有更多更大的麻烦等着你。

没有从小的亲密相处,没有和孩子建立起足够安全的依恋关系,等孩子大了,再想插手孩子的教育,往往为时已晚,孩子不再是那个“人之初性本善”,像刚生下来一张白纸的孩子了。

没有坏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偷的懒,都会变成你为自己挖的坑。

世界正在惩罚那些带孩子偷懒的父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