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苏庆龙专栏:命运

命运

文/苏庆龙

青未了|苏庆龙专栏:命运

说起来命运似乎都不陌生,它已经被大家领悟了几千年,相信在以后的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会提起它,它在现实中是那么的真实,在历史长河中又是那么的缥缈,虚幻。

曾几何时?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本书,出生的时候页数就定了,里面的内容也定了,也有人提出相左的说法,说这种认为是消极,是逃避。我没法否认这两种说法,但是也不完全认可这两种观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平凡的,每个人都是唯一,有共性,也有特殊。

要说历史上把人生看得通透的当数北宋宰相吕蒙正,以及那篇广为流传的千古骈文《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命运赋》《时运赋》《劝世章》等,名字之多,尚不去考证。现摘取如下内容“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也如“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直到文末“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若通篇审视,吕相更倾向于天时也,但并不是人就是一本定格的书的概念,而是看透兴衰,历经两极变幻,一种坦然的领悟。而这种见解却并没有因为时间与地域而改变,再之后以及现在,还是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史上惊人的相惜,也当数两位伟人了。

大风歌

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诉衷肠(赠周恩来)

现代· 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虽跨越了千年,却又同样的忧国忧民,从伟人评《二十四史》的佳句“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的字里行间,读出是何等的认可,以致亘贯古今。

当我们学习,仰望、经典述评的同时,感受着他们的胸怀,时有波涛汹涌,时有壮志未酬,也时有命运的使然。

而在普通民众中呢?他们怎样看待命运呢?

以自身为例,许多年前,在庄稼地里拔草时,也曾抬头望着天空思索着以后的道路,那时候充满着未知?以此联想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也同样在思考着命运,但结果是许多人找不到结果,大多数人还是认了命!

2010的时候,我在滨州博兴待过一段时间,与工地的监理韩工说起来唐 袁天罡的《称骨算命》,就是我们常见的在大街上,弄个马扎算时辰的那种算卦,一般他们会翻书查,查的就是此书。韩工当时近60岁,我问他准不准?他回答:“准!一生不能与命争衡。”这也是历经沧桑的老人的看法。但是后来我也深究过《称骨算命》,12个时辰,2个小时内出生的人都是一个命,这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可信度不高。但是也有准的,比如诸葛亮的“小六壬”,总之对这些古籍抱有敬畏之心,也要持怀疑态度。

真正说到实质的当数《道德经》里的那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其实也不用信命,也不用认命,保持善良诚实之心对人,对世界,世界也同样会以博爱之心相赠。也与物理学里的“万有引力”异曲同工,任何事物都是有磁场的,正能量多了,一切都是美好!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是一种高深的哲学,用来解释“命运”,应该是最好的答案!

“命运!”时也!命也!运也。

青未了|苏庆龙专栏:命运

作者简介:

青未了|苏庆龙专栏:命运

苏庆龙,菏泽市牡丹区人,1989年生,年少时难以解惑,取笔名三恨。

现从事房地产行业,工程师,建造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业余喜欢文学,历史、诗词,曾获过诗词奖项,有作品发表于《胶东散文年选 2022》《黄海散文双年选》《黄海散文精选二十家》《黄海散文十四家》《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中国楹联学会 野草诗社》《牡丹区诗词学会微刊》《曹州诗词》与新华网、中国诗歌网,部分作品被齐鲁晚报网、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转载,唯愿书中耕耘,徜徉在文字中。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