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月份卖爆的长安汽车,现在等车2个月起,芯片又荒了?

在去年整个汽车市场笼罩在芯片荒背景下,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仍然售出120万台,在中国品牌中仅次于吉利汽车132.8万台的成绩。

时间来到今年1月份,长安CS55 PLUS、CS75 PLUS单月销量双双破三万之后,2月份紧跟着的是让人没预料到的销量异常。也正是因为2月份销量波动,带来了我们这一次对长安终端市场的走访。

这次走访之后,我们能看清什么问题?

等车最长要3个月,受供应商制约?

此次走访过程,总共涉及两家长安经销商和一家UNI系列经销商,工作日的原因当天所去门店的客流量非常少。其中一家长安经销商店内的长安CS55 PLUS展车已经售出,也没有库存车,仅有一台试驾车可供展示;长安CS75 PLUS在两家店内都仅有少量现车,配置不是很全,只能那现车或者订车。

看一下两款车1月和2月之间的销量变化。长安CS55 PLUS在1月份时候售出3.03万台,2月份0.52万台;长安CS75 PLUS在1月份售出3.36万台,2月份1.36万台。

当问及此类车型在1月份和2月份两个月销量差距为什么如此大的时候,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是“确实没车,1月份到了一批车卖了之后,到现在了依旧没车”。两款主力热销车型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长安CS55 PLUS,在春节前集中到过一批车,随后就陆陆续续的没再来过什么车,厅内的展车已经售出一个星期了。

现在两台车优惠和等车情况是怎么样的?我还记得在去年芯片荒较为严重的时候,走访的奥迪、奔驰和长城几家店的时候,最多也就是1个月、2个月的等车周期(坦克300除外),但到了2022年3月份,长安CS55 PLUS的等车周期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而长安CS75 PLUS也需要2个月等车周期,UNI-V和UNI-T也分别需要2个月和1个月的时间,还算正常。

即便长安CS55 PLUS和CS75 PLUS两款车在2月份销量有明显波动,但长安汽车1-2月整体依旧比去年同期增长0.17%。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除了主销车型有销量波动之外,其余车型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UNI系列三款车中,UNI-K连续两个月超0.4万台销量、UNI-V月销破0.2万辆、UNI-T销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当然网络上有一种关于长安2月销量波动的声音,是由于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安全气囊控制器、EPBI等物资短缺所导致的。在长安系的产品线上,有部分车型使用的安全气囊传感器装置就是由博世提供,还有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压直喷系统等零部件。‘

这次不是车企面临芯片影响,而是零部件供应商受到了芯片荒?长城汽车也因博世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不足导致了销量波动,看完这条信息之后两家销量波动的原因归咎为博世的供应链制约,看似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原因。

低优惠+等车数月,长安汽车不愁卖?

我们从这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即便是现在订车需要1-3个月的等车周期,也每天仍有新的订单生成。根据长安经销商的反馈,现在长安CS55 PLUS、CS75 PLUS两台车单店单月能售出合计不到200台(规模比较大的经销商),而且每天都有2-3台的订单。

促成这样的供销关系,或许有一部分用户会认为,是不是国产品牌的终端优惠力度很大?显然不是,长安CS55 PLUS优惠0.3万,置换补贴0.3万;长安CS75 PLUS优惠0.3万,置换补贴0.3万;UNI-T优惠0.3万,置换补贴0.2万;UNI-V没有优惠,置换补贴0.2万。

对这些优惠多与少没有概念?拿我们之前走访过的大众举例,途观最多优惠2.5万、帕萨特最多优惠1.5万、威然最大优惠2.5万、朗逸最大优惠2.6万。即便在终端高优惠政策下,今年1月上汽大众销量为13.06万辆,次于长安汽车的15.92万辆。

步入2022年,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2月份的销量已经累计突破20万辆。在去年底长安汽车从10月份开始放缓销量,直到去年12月销量连续下行,直到今年1月份整体销量来到16.37万辆,但去年11月份产量高于销量3.25万辆。

我们有理由相信销量下行与芯片紧缺有着直接关系,但产量高于销量的时候,个人认为长安汽车在去年底放缓了销售速度是为2022年留“余粮”。透过这个操作,再结合终端市场的反馈,长安汽车产品力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即便在终端低优惠、等车普遍2个月左右,依然还能获得不错的销量,也能消化掉单月16万台。

步入2022年,长安汽车正在反扑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同样像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反扑”。

同样步入2022年之后,汽车行业依旧没有甩开芯片紧缺的影响,产能依旧会受到零部件供应商、芯片供应量所困扰,从1月份长安CS55 PLUS的热卖到2月份0.5万辆销量数据,这背后的真相或许真的因为受到了零部件供应的制约导致。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汽车依旧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终端市场能有序交车,关于产能调配的事儿,我相信长安汽车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