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又一个赛季的CBA常规赛评奖,争议声依然不断。

和很多联赛可能只是最终的评选结果引发争议不同,CBA是常规赛评奖才开始就争议不断。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根源是联赛官方每个赛季都会公布各奖项的候选名单,可官方依据的评选标准却不止一次受到质疑。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上赛季,CBA最大的争议是常规赛MVP候选名单没有表现出色的郭艾伦。本赛季,CBA常规赛最大的争议不仅是MVP候选名单没有郭艾伦,还有最佳教练的候选没有辽宁主教练杨鸣和上海主教练李春江等人。

CBA官方自有一套选人标准。上赛季,联赛对常规赛MVP的评选标准要求是:排名前12的球队也就是进入季后赛的球队、个人累计贡献值(取代过去的“综合得分”这一计算公式)名列前茅的球员,以及每支球队不超过一位候选人。相比过去,上赛季的CBA在评选上已经做出了改变,候选人从过去经常只有5位增加到此时的12位就是证明,这么做也是为了给更多球员机会。但“一队只有一人”的平均主义非但无法起到一碗水端平的效果,反而抹杀了很多真正表现出色球员的努力,郭艾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一些排名靠后球队主力的入选,也明显不能让人信服。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上赛季的MVP评选出现巨大争议后,CBA官方明确表示:“未来,CBA联盟将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奖项评选体系。”现在,CBA再次改进和完善评选体系,取消了上赛季引发争议的“一队一人”,但争议声依然不小。

争议之一自然还是没有表现出色的郭艾伦,而郭艾伦无缘评选是早就注定的事情,这一次,郭艾伦无缘倒不是因为“一队一人”,而是因为只打了21场,无法满足CBA官方在赛季初就要求的“至少打26场”,也就是常规赛场次的70%。这一硬性要求主要是因为很多技术统计榜单通常要求球员出战70%的场次。但所谓的“70%出场数”在NBA尚且不是硬性要求,举个例子,上赛季的NBA常规赛MVP投票中哈登就获得了一些票数,而哈登上赛季只打了44场,只有常规赛场次的6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CBA这里,是否有70%的出场数这一门槛显然也值得商榷。最起码不应该把这个要求“一刀切”,导致球员直接被取消评选资格。更何况,郭艾伦等很多国手都在联赛期间的窗口期代表国家队出国比赛消耗巨大,如果对这些国手出场次数的要求适当下降,可能并不过分。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争议之二是“累计贡献值”的计算标准同样不能服众。根据这一计算公式,最终出现了一些球队角色球员成为12名候选人,但辽宁只有赵继伟一人入选,上海等排名靠前球队无人入选的情况。

除此之外,辽宁主教练杨鸣和上海主教练李春江无缘最佳教练的评选同样争议很大,两人无缘是因为都在本赛季被联盟官方处罚过,不符合标准之一的“赛季中没有因违反赛风赛纪被主办单位处罚”。但这一看起来更像是维护联盟形象的标准,和最佳教练的评选看起来并无关联。而且,“未受处罚”的标准只出现在最佳教练和最佳星锐评选中,为何各奖项评选标准要“区别对待”?联盟并无说法。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落选后,杨鸣在社媒上回应:“维护CBA品牌维护中国篮球的价值从我做起!严格要求,高标准管理自己才是关键!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还能正常比赛,是球迷的福分,希望大家多关注季后赛,永远支持CBA,我谢谢大家了!”但这非但没有让球迷停止发声,反而有更多人质疑联赛官方。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比较让人疑惑的是,在大众的印象中,最佳教练理应选择带队后成绩比上一季进步明显球队的主教练。上海主教练李春江、天津主教练张德贵、广州主教练郭士强、广厦主教练王博、山西主教练杨学增、辽宁主教练杨鸣等人显然都应该成为候选人,反而是本赛季战绩下滑、广东主教练杜锋却依然入选候选名单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可联盟最终只将联赛前6名球队的主教练纳入候选范围,这显然很难服众。

其他奖项比如最具进步球员、最佳星锐球员,也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早就拿过最具进步球员的阿不都沙拉木再次进入最具进步球员的候选名单,上赛季当选最佳星锐球员的张镇麟本赛季依然在最佳星锐的候选名单里,实际上都有待考虑。毕竟他们二位不仅拿过这类奖项,而且早就是国手级别的球员,理应参与其他奖项的评选。

又一季CBA常规赛评奖,为何争议依然不断?

以上种种,也造成了最近两个赛季,每一次只是奖项候选名单刚公布、还未到最终答案出炉,就已经是争议一片。任何联赛的评选显然都不可能博众人所爱,但CBA的特殊在于是联赛官方指定候选人名单,这也难免导致很多球迷对官方颇有微词。

上赛季,CBA官方曾表示:“联赛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改革与调整都伴随着相应的问题与风险,在必要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现在,联赛的确在常规赛评奖上进行了一些修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并没有达到“自我完善”。而CBA的评奖之路,距离质疑声消散看起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