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孔艳玲指导女儿练习蹬桌技巧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蹬大鼓训练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孔艳玲矫正女儿表演姿势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蹬技中的《女子转碟》

躺着表演的脚上“绝活儿”——访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孔艳玲

演员练习蹬大缸

在菏泽北方杂技团训练中心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个个杂技小演员们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训练。在杂技老师孔艳玲的指导下,蹬大缸、蹬桌子、蹬大鼓、梦幻呼啦圈等一个个杂技节目轮番上演。

孔艳玲是我市杂技家协会主席,也是我市市级非遗项目蹬技传承人。蹬技就是杂技表现形势中以足蹬物的项目,也是传统杂技节目中的大项目,它分为“重蹬技”“轻蹬技”和“蹬人”三大类。表演者仰卧在头低臀高的睡垫上,双腿合上,将各种轻重的道具放在脚上,靠腿的力量、脚的技巧使不同的道具在脚上旋转、翻腾,改变角度,做出不同花样的技巧。常用的蹬弄道具有四方桌、水缸、水桶、梯子、雨伞、坛子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也形成了最早从劳作到艺术的升华。

孔艳玲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父母和叔叔都是杂技演员,她从小耳濡目染,12岁时就接受了系统的杂技训练,15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987年,在一次演出活动中,孔艳玲获得了当时我市市杂技团著名蹬技演员朱桂英的认可,遂收其为徒,悉心教导。1998年,26岁的孔艳玲成立了菏泽北方杂技团。20多年来,她带领杂技团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期间多次受邀到东南亚进行杂技文化交流。

三十年的艺术表演和传承生涯,孔艳玲培养了近200名学生和弟子,仅在云南就收徒40多人。一路走来,她坚持守正创新,在创作新杂技节目的同时,把传统节目融入现代因素和其他表演风格,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由她亲自创作的节目“空中飞人”“飞车”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蝉联全省杂技比赛一等奖。她个人在2020年被我市授予牡丹文艺奖。

近年来,孔艳玲已经不再登台演出,在运行好杂技团的同时把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和技艺传承上。她与菏泽艺术学校联合在校内开设了杂技专业,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杂技,也吸引了很多杂技爱好者慕名而来。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时苏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