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文丨卿心君悦

顾磊去世之后,冯晓琴一直在为以后的生活盘算着。

依靠顾家的接济度日,显然不现实。她受不了顾清俞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向顾家伸手要钱,即便是为了小老虎,她也低不下这个头。

况且,即便她厚着脸皮接受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习惯把所有事都提前考虑好的冯晓琴来说,这只能是走投无路时的最后退路。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那么,如何靠自己谋条出路,还要是那种一劳永逸的出路,这是冯晓琴内心最迫切的想法。

可是她深知,自己一没本钱,二没一技之长,想要靠自己谈何容易。

于是,她把目光锁定在了大户展翔的身上。

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冯晓琴多年来早已运用自如的技能。

原著里的冯晓琴,并没有出去送外卖,外卖这种工作根本满足不了她的野心。她在顾磊去世不久后,便开始撺掇展翔做生意,并表示愿意出谋划策,还可以帮忙管理。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精明如冯晓琴,她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之所以鼓动展翔投资做买卖,隐藏着她“一箭三雕”的谋划。

最好的结果——成为“老板娘”

认识展翔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户”。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他靠着年轻时的冲劲与独到的眼光,屯了十几套房子。从此便靠着收租,过上了“退休”般惬意的生活。

几千上万块钱的红酒,包机去南极旅游,随手送给顾清俞的礼物,也都是以万计算。

这样的展翔,其实很早就入了冯晓琴的眼。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要知道,没遇到顾磊之前的冯晓琴,曾经还对小区开足疗店的史老板动过心思。即便史老板又油腻、又好色,人还有些不靠谱,但架不住他有条件。

不过,以“钻石王老五”自居的展翔,那么多年一心一意扑在顾清俞的身上,眼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冯晓琴即便有心思,也没有机会。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展翔笼络得很好,不仅顾磊是展翔介绍给她的,连妹妹冯茜茜银行的工作也是展翔帮忙找的。

因此,冯晓琴在丧夫之后,最先想起的便是展翔。

在冯晓琴眼中,展翔是有钱人堆里,为数不多的既有爱心,又有正义感且重情义的好人。从他身上谋出路,即便不成,也绝对不会吃亏。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展翔开了一个“私人养老院”,名叫不晚。

自从“不晚”开业,冯晓琴俨然一副“老板娘”的样子。日常的所有工作,包括招聘几乎都是冯晓琴负责,唯有涉及大支出的事,展翔才象征性地发表些建议。

成为“老板娘”,是冯晓琴最想看到的结果。

她的心思,妹妹冯茜茜与张老太太(冯晓琴的忘年交)看得清清楚楚。冯茜茜觉得冯晓琴距离老板娘只差一步,而当张老太太当着展翔的面撮合他们的时候,冯晓琴索性说道:

“爷叔,你听过这句话吗——不想当老板娘的女员工,不是好员工。”

说实话,无论是从人品,还是经济实力,展翔确实是冯晓琴能够接触到的男人中的最佳选择。一心想要留下上海过好日子的冯晓琴,看上展翔是情理之中的事。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对她来说,如果真的能与展翔在一起,那么后半辈子就彻底无忧了。而妹妹冯茜茜与“私生子”冯大年也能借着展翔的经济实力,在上海站稳脚跟。

顺带“报复”顾清俞

撺掇展翔做买卖,冯晓琴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恶心,甚至报复顾清俞。

冯晓琴深知,展翔爱了顾清俞那么多年,这样深厚的情感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自己想要成为老板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婚姻这种事,强求不来,人家不动心,她也着实没办法。

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对顾清俞的“报复”。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无论是原著里,还是电视剧中,冯晓琴都恨透了顾清俞。

从她与顾磊结婚开始,顾清俞就以一种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姿态,插手她与顾磊的婚姻。在她看来,如果没有顾清俞,她不会在顾家过得如此谨小慎微;如果不是顾清俞,或许顾磊也不会惨死。

是顾清俞毁掉了她在上海立足的“最保险”的机会。原著里写道:

“冯晓琴二十岁不到便来了上海,寻找机会。各种各样的机会。未必都能抓住,但至少试过了,便不懊恼。顾磊也是她的机会之一。最靠谱的机会。和买房子一样保险。”

在冯晓琴看来,如果顾磊没有意外去世,她根本不需要再重新为自己谋出路。即便在顾家生活并没有那么顺心,但是只要挺到顾士宏与顾老太去世,房子、票子都会是她儿子的,所以她早就做好了隐忍的准备。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所以,她心里怨恨顾清俞,自己8年的隐忍,在顾磊去世的那一刻全都白费了。

最令冯晓琴气愤的是,顾清俞还不止一次在展翔面前说她的是非,打乱她“拿下”展翔的计划。

那时,“不晚”的生意开始欣欣向荣,而关于她想要成为“老板娘”的八卦也几乎人尽皆知。而顾清俞则曾旁敲侧击地试探过展翔的态度:

“你要是真跟她好了,那说明你展翔也就是个普通男人。”

对于顾清俞来说,她虽然不爱展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愿意接受展翔爱上别人,尤其是自己极其看不上的冯晓琴。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为了进一步阻止冯晓琴与展翔的可能性,顾清俞随即将冯晓琴做保险销售时,曾经与客户开房的事(顾磊告诉顾清俞的,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告诉展翔。

顾清俞对展翔说的这些话,恰巧都被冯晓琴听见了。此时的冯晓琴对于顾清俞的恨与怨,更上了一层楼。

而这也更坚定了冯晓琴要在展翔与顾清俞之间插一脚的决心。

在她看来,顾清俞如此着急地向展翔吐槽自己曾经的“黑料”,就足以证明顾清俞不希望她与展翔真的发生什么。即便展翔对她没有意思,但是她的存在,顾清俞一定会不舒服。能让顾清俞不舒服,冯晓琴自然乐见其成。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此外,冯晓琴知道,那时的顾清俞与施源已经离婚,保不准顾清俞会把展翔当成托底的存在。自己现在插一脚,成了以后衣食无忧,不成就恶心死顾清俞,怎么看她都不吃亏。

最“坏”的结果——自己有了出路

当然,冯晓琴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自己没能成为“老板娘”,而顾清俞与展翔也走到了一起。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她在“不晚”的工作很可能受到影响,毕竟以展翔对顾清俞的感情,一旦顾清俞提出让她离开“不晚”,展翔几乎不可能拒绝,那时,她又得重新找出路了。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也因此,从一开始就全权挑起了“不晚”的经营与管理,让“不晚”难以离开她。在经营状况越来越好的时候,她又顺势向展翔提了一个请求:

“爷叔,我是真的想把‘不晚’做下去。我想,我想……”

展翔明白冯晓琴没有说出口的后话,便问道:

“你晓得前期投入一共多少?不是小看你,你付不出的。”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冯晓琴想把“不晚”盘下了自己做,她知道展翔从来没想过在“不晚”这个项目上赚钱,所以她有机会把“不晚”变成自己的。她随即对展翔说道:

“或者这样,租金我付,每个月再按营收给你提成。爷叔不是想当许文强嘛,这些就算是保护费好了。”

虽然展翔当时没有直接答应,但是他心里明白,“不晚”能走到今天,确实离不开冯晓琴,而且冯晓琴对于“不晚”,真的很用心。

最后,展翔还是接受了冯晓琴的请求,将“不晚”交给了她。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就这样,冯晓琴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没有花一分钱便成了“不晚”的老板。从此,也算彻底为自己谋了一条好出路。

纵观原著,冯晓琴鼓动展翔开“不晚”,无论结果如何,她都站在了不败之地。最好的结果是通过不断地接触,拿下展翔从此经济自由。最坏的结果,便是有份可以自足的工作,甚至产业。期间,还可以顺带恶心下顾清俞。

原著里,这一箭三雕的谋划,最难的一关是如何说动很少投资的展翔开私人养老院。对于别人来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对于冯晓琴来说,却胸有成竹。

高明的手段

原著里的冯晓琴凭借着“先抑后扬”外加“撒娇”的手段,说服展翔在小区里开了一家“私人养老院”。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当时的展翔,正被史老板撺掇着放贷。虽然动了心,但是犹豫在史老板的为人以及风险上。倒不是展翔缺钱,而是他太闲了,想要找点事做作。

冯晓琴就在这时找到展翔。她先是不客气地问道:

“爷叔,坐地收租有意思吗?借给别人做,不如自己做。”

看着有些懵的展翔,冯晓琴继续说道:

“否则就抱着你十几套房子,混到老吧。你是上海人,是地主土豪。你将来生下儿子,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什么都不用做,把房子租给外地人,会数钱就行。反正会有一批一批的外地人拥过来,落不了空。”

冯晓琴的话,是在讽刺展翔除了收租,什么都不会。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看似刺耳,但是这确实直击了展翔的要害。在展翔心里,他也认为一辈子坐地收租太窝囊,没啥技术含量,还经常被人嘲笑是“暴发户”。

冯晓琴早已把展翔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她吃定了展翔不会因为自己说了几句过激的话而生气,反而更容易接受她接下来的话。

在展翔反问她,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冯晓琴顺势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头头是道地分析小区周围的生意,常住居民年龄以及需求,提出开发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产业——“私人养老院”。像幼儿园一样,可以白天托管,也可以长期住下来。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看着有些动心的展翔,冯晓琴补充道:

“关键还是爷叔有本钱,输得起。有钱有闲,就当玩呗。”

随后,冯晓琴又嗲嗲地撒了个娇:“不是高帽子,人家完全是实事求是呀。”

就这样,展翔听从了冯晓琴的建议,租下了小区后面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让冯晓琴作为“管事”,做起了“私人养老院”。

冯晓琴全权负责管理与经营,展翔只负责掏钱与收钱。

不得不说,冯晓琴的手段确实高明。

她摸透了展翔一直觉得“收租窝囊”的心思,也知道展翔一直想向顾清俞证明自己并不庸俗。养老院的投资对于展翔来说,几乎算是小菜一碟,但意义却非比寻常,这能证明他不是一个一身铜臭只认钱的俗人。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冯晓琴便是抓住了展翔这样的心理,为投资“不晚”撕开了一个豁口。但仅凭这些还不够,她需要向展翔证明,这不是心血来潮,没有头脑的建议。

所以,她前期在小区周围做了很多工作,凭借着有理有据的调查与数据,才成功地让展翔认真地对待了她的建议。

此外,冯晓琴吃准了展翔是个好人而不是商人,有同情心且愿意帮助别人,尤其是像她这种“丧夫”的可怜女人。况且,顾磊又是展翔介绍给她的,所以展翔不可能真的对她坐视不理。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这一点从一开始她就知道,所以她没有去找对她有意思,又一门心思赚钱的史老板,而是直接找到了展翔。

当然,冯晓琴有她的优点,她并不是唯利是图,完全没有底线的人,她有她善良的一面。一次“不晚”发生火灾,她不顾一切地冲进火场,只为抢出张老太太的记事本。当展翔问她为何如此时,她回复道:

“老太剩不了两个月了,有些话,她活着未必说得出口,都写在纸上了。烧了就没有了。记事本是她的灵魂。”

正是那一次,展翔对冯晓琴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与感觉,让他决定把“不晚”交给冯晓琴。也是那一次,展翔对冯晓琴动了心,只不过他当时不愿承认罢了。

《心居》:“撺掇展翔开养老院”的冯晓琴,暗含她一箭三雕的谋算

《熊镇》中有这样一句话:

“关于好人和坏人最复杂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同时扮演好人和坏人的角色。”

对于顾家人来说,或许算不上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但是对于张老太等人来说,冯晓琴又真的可以用好人来形容。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蠢还贤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