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爸爸妈妈打怪兽回来啦!我好想你们!”

“我们也好想你!”

3月19日早上,刚结束闭环勤务的蔡晓城和吴慧芳夫妻俩,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就被飞奔出来的儿子“小菜心”抱住了。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一家三口相拥

一家三口的这个拥抱,已经等了21天。

蔡晓城和吴慧芳是广州边检总站白云边检站民警,一个在执勤八队,一个在执勤十七队。2月25日,两人第二次同时进入了21天闭环勤务,两个执勤队轮流值班,一个白班一个夜班。

他们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是彼此最可靠的战友。

“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千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吴慧芳背着包刚回到集中备勤宿舍。经历了一个彻夜忙碌的夜班,记挂着丈夫的她叮嘱着对方。

“今天报道又有一例境外输入确诊,上班时你可千万注意啊!”

“我知道,你也要注意,昨晚勤务怎么样?”

“昨晚机组很多,一夜没睡。对了,我昨夜看了预报,今天的航班很多,外国旅客占比大,个别护照录入比较复杂,千万得认真核对,别出差错……”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插画)蔡晓城和吴慧芳。作者:史雪晴

除了执勤队之间的交接班,他俩也有独特的“交接班”。

一份工作,两份关心,是他们对彼此独特的感情。

进入闭环后,两个人在同一栋楼住,在同一个执勤点上班,近在咫尺,却又像相隔千里。

因为疫情防控和勤务的要求,两个执勤队总是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只能在勤务交接时有短暂的相逢。蔡晓城在接班时,总会下意识地寻找吴慧芳的那个验证台,毕竟,闭环期间线下见面的机会很难得。

“记得录第二证号,我帮你一起核对,别着急。”

“今天接班这么早啊。”

在交接班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讲话。一两句话,承载着万千的关心。日夜更替,蔡晓城从吴慧芳的手里接过守护国门的接力棒,开始新一轮的奋战。

“妈妈,我想跟你一起进闭环”

在漫长的闭环中,夫妻俩的宝宝“小菜心”交给了外婆照顾。他虽然才四岁半,却不得不习惯离别。

进入闭环前,“小菜心”撒着娇,想让爸爸妈妈带他一起进闭环。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插画)一家三口。作者:史雪晴

“不行呀,爸爸妈妈要去和病毒战斗啦,就像奥特曼打怪兽一样,你在家要乖一点,爸爸妈妈才能放心!”

“小菜心”有些难过,小小年纪,他已经知道了父母的不易,甚至知道什么是闭环,什么是白班,什么是夜班。

他在自己的小日历上圈下了爸爸妈妈的归期。每次爸爸妈妈下勤后,他都会准时找外婆要手机视频。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小菜心”在日历上画下父母的归期。

“妈妈,今天是3月16号,还有三天就能见到你啦!”

“妈妈,老师说我喜欢当第一名,前两天运动会,别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来了,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来,但是我比别的小朋友跑得都快,我拿到了第一名!”

“妈妈,我不想当第一名见到你和爸爸,我想当第零名!比第一名还要早!”

看到“小菜心”这么懂事,一向刚强的吴慧芳很是心疼。

对于她和蔡晓城来说,在国门一线,验放旅客、查伪假、进闭环都已经习以为常,无论面对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夫妻俩都能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唯独对“小菜心”,他们心中始终觉得亏欠。

去年的中秋节和冬至,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由于闭环勤务,同在广州的一家三口却只能云赏月、云相聚。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发出的荧荧微光点亮了人间的万家灯火。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蔡晓城和吴慧芳在交接班。

“以后闭环我还去。”

“就不能不去了吗?总要留一个在家吧。”刚开始,亲友会这么劝他们。

“肯定要去的,不去,我不放心!”

身为各自队里的业务骨干,夫妻俩深谙闭环勤务的复杂艰巨。少一个人,意味着其他同事肩上的担子就会更重,执勤的风险就会越高。更何况,大家都有自己的困难,总不能一有困难就撂挑子吧?作为守护国门的移民管理警察,他们不会退缩;作为父母,他们更要以身作则。

吴慧芳夫妻是白云边检站一线执勤的“大白”之一。“大白”们的特征,就是朴实、勇敢,迎难而上,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冲锋在前。

边检夫妻国门并肩战疫,连续21天未归家

一家三口的合照。

新冠疫情开始以来,白云边检站涌现出一大批平凡而又伟大的“大白”们: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世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于歌、国门逆行的“急先锋”宋晓东……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只有平凡而又踏实的赤诚之心。他们将一颗忠心献给国门,披星戴月,日夜坚守。如果你问他们: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们还上吗?

他们会用行动告诉你:“义无反顾!”

【记者】汪棹桴

【通讯员】史雪晴

【作者】 汪棹桴

广东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