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中国在过去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百姓主要是靠着土地过日子,地大物博的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在农业经济的支持下,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发展为大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有着强劲的实力。唐朝时期中国的发展到达了巅峰,那一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及辉煌的艺术文化为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在许多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关于唐朝的描写。

01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唐朝的文学作品多得数不清,但能反映盛唐时期皇室的文物却留存很少,大部分都是民间常见的各种器具。

不过即便是民间的普通器具,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当时匠人高超的水平,想必当时皇室所用的金银器具一定更加精致。而在万众期待下,唐朝皇室所使用过的金银器具在一个普通的午后终于重见天日。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1970年10月5号下午,西安南郊何家村公社的一个农民在打地基的时候挖出了一个罐子,西安当地人都知道,地底下挖出文物是常有的事情,于是这个农民立刻丢掉锄头,用手小心翼翼地将罐子取了出来。一揭开盖子之后他惊呆了,罐子里面装满了金子,耀眼的光芒简直刺痛人的眼睛。

这个农民善良淳朴,挖出文物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通知了村子里的领导,领导很快联系上了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不久之后便有六个专家来到挖出文物的地方进行视察。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作为内行,专家们一见到瓦罐里的东西就惊呆了,不小的瓦罐里面塞满了金银器具,还有各种宝石,其价值不言而喻,光是四块没有打造过的“赤金箔”就重达11斤。

02

专家们很快将现场保护起来,然后在附近展开挖掘工作,不久后他们在北边又挖出了一个类似的罐子,里面同样装满了珍贵的金银器具,另外还挖出一个银制的小盒子,里面装着的玛瑙杯后来还成为了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次挖掘工作可谓是收获满满,粗略估计挖出的文物就有1000余件,其中金银器具是最多的,一共有700多件,水晶玉器比较少,但也有十几件,珍贵的玛瑙器都有三件,这样丰富的文物发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省博物馆领导对此次挖掘工作十分重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经商议后大家决定先不对外公布此次挖掘的结果,等待会博物馆分门别类整理好之后再对外公开。但谁也没想到,即便是这么小心,意外却还是发生了。

当时第一个罐子中存有四块一共重达11斤的“赤金箔”,但在半年之后,金箔的重量却少了3市斤!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第一次称重的时候这4块金箔是被泡在罐子里面,当时工作人员也是等晾干水分之后才称重的,半年后因为要纂写相关报告,专家再次对四块金箔进行称重,结果却发现其中两块赤金箔足足少了2.22斤的分量。还没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次称重的时候金箔的重量再次变化,这次少了240克。

03

发生这种事,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认为有人在金箔上面动了手脚,但博物馆对这批文物极为重视,看守人员轮流值班,根本不会给有心之人可趁之机。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专家们决定去查看一下另外两块金箔,这一查就发现另外两块金箔居然又少了63.7克。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四块金箔不约而同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应该不是人为了,为了查明情况,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联系上了西北大学的物理和化学专家,希望他们能够为所有人解答疑惑。

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聚在一起商议之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几块金箔在出土之前一直都是被泡在水里的,金的质地比较软,所以在经年累月的浸泡过程中,金子内部渗透进去了一些水,这些水短时间内无法被完全蒸发掉,所以称重的时候重量实际上还包含了水的重量。

农民上交11斤黄金文物,半年后莫名少了三金,专家却称是正常现象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箔里面的水分被逐渐蒸发掉,金箔的重量就变轻了,这属于正常现象,金箔本身并没有变少或者减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