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

自1971年以来,已经有12个空间站被发射到近地轨道。 按时间顺序,它们分别是礼炮1号、天空实验室、礼炮3号、4号、5号、6号和7号,和平号、国际空间站、天宫1号和2号,以及一个更大的中国空间站,也就是天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空间站的发展史。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

苏联的礼炮1号空间站是世界第一个空间站,它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由质子号火箭搭载。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26天。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礼炮2至礼炮7号空间站分别于1973年至1982年间发射,最后一个即“礼炮”7号在1991年坠落到地球。其中1至5号为第一代空间站,它们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为第二代空间站,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入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天空实验室

天空实验室是美国第一个环绕地球的航天站,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这是NASA阿波罗应用项目中唯一没有屈服于尼克松削减预算的项目。 虽然在概念上和礼炮号相似,但天空实验室更大,更有能力。

它的轨道高度约435公里,运行周期93分钟,倾角50度。由轨道工作舱、过渡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和“阿波罗”飞船5部分组成。航天员由“阿波罗”飞船接送。自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先后接纳过3批航天员,它的最后一批船员创造了近三个月的耐力记录。1979年7月11日进入大气层烧毁。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被誉为“人造天宫”。和平号空间站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发射升空,与礼炮7号处于同一轨道平面。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地坠毁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据统计,在它轨道运行的15年来,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实现对接,另外自1995年到1998年,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作为国际合作空间探索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国际空间站重39.1万公斤。 它的平均飞行高度为400公里,每小时绕地球一周,平均速度为28000公里/小时。 从地球上不用望远镜就能很容易地看到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开始创建,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美国认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因此在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时遭到美国反对。中国最终也遗憾得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启动方。值得自豪的是,现在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都有哪些组成模块呢?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1、曙光号功能舱:1998年11月20日,曙光号搭乘俄罗斯“质子-K”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曙光号是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等多种功能。

2、团结号节点舱:它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团结号用于存贮货物和调节电力供应,是国际空间站上负责连接6个舱体的主要节点舱。

3、星辰号服务舱: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星辰”号服务舱由俄罗斯出资和建造,于2000年7月12日发射,7月26日与国际空间站联合体对接,使国际空间站具备了接待航天员居住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4、命运号实验舱:命运号是NASA在1974年2月天空实验室退役后的第一个永久性运作的在轨实验室,于2001年2月与国际空间站的团结号节点舱顺利对接。命运号实验舱是美国进行微重力科学与研究的场所。

5、寻求号气闸舱:寻求号是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气闸舱,2001年7月14日发射升空。气闸舱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前穿戴航天服的空间。

6、和谐号节点舱:和谐号是国际空间站3个节点舱中的第2个,2007年10月23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它把美国命运号实验舱和后来的欧洲航天局哥伦布号空间实验舱、日本希望号空间实验舱连接在一起。

7、宁静号节点舱:宁静号是国际空间站的第3个节点舱,它长约7米,直径约4.5米,在轨重量约18160千克。宁静号能够为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以及许多生命支持和环境控制系统提供额外的空间。

8、哥伦布号实验舱:哥伦布号是继美国命运号之后的第二个国际空间站实验舱,它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洲航天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哥伦布号实验舱装备有多种实验设备,其使用寿命至少10年。

9、希望号实验舱:希望号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座连接到空间站的载人太空舱。它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实验舱的第一部分——保管室于2008年3月11日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首先运往空间站。

10、莱昂纳多号多用途后勤舱:莱昂纳多号于2001年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2010年3月,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莱昂纳多号执行最后一次货运任务。返回地面后,莱昂纳多号进行了改装,并更名为永久性多功能舱。

中国自主打造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2011年9月,中国成功年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九、神十分别是两艘载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太空知识小讲堂(三):历史上都有哪些空间站?

天宫二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它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空间站:它的基本构型有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连接于两侧,整体呈T字构型,供航天员工作活动的空间可达110立方米。核心舱被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其代号分别为TG、TH、WT、XT、TZ。空间站由大陆自主建造,在轨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科学过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