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Z时代互联网原住民,“百年福特”也要加码数字化

文 |李怡彭

出生即拥有互联网的Z世代,被认为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一代人。

几年前起,从游戏、社交到教育,都在寻找满足Z世代人群需求的方式。只有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产品,才受到更多追捧。以颇受关注的视频平台赛道来看,MAU不到爱奇艺一半的BiliBili,市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前者的3倍。

在将虚拟世界推向了视频、圈层与社交化后,来自新一代的需求也开始改变现实世界。一个被普遍认可的预期是,下一个被Z时代需求大幅改变的行业可能就是汽车。

研究显示,Z世代认为汽车并非只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而是具有更多的情感属性,是“出行伙伴”甚至是“家人”。车内数字化体验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高度,新一代消费者希望汽车能够完成社交、电竞、流媒体、工作等多方面诉求。

尽管电动化受到更多关注,数字化成为了行业进化的驱动力。不只是刚刚加入的新势力们,拥有百年历史的福特汽车也开始在此押注。

早在2015年,福特就在CES上宣布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开始在车载互联技术、消费者体验及大数据应用方面发力。2021年,福特更是直接将数字化的研发团队部署在了中国。据官方透露,为满足中国市场在产品数字化上的研发需求,这个名为智能网联与数字体验(Enterprise Connectivity and Digital Experience, ECDX)的团队在一年的时间里人数增加了3倍。

将人机交互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C-V2X车路协同系统等的研发部署在中国,在合资车企中也并不常见。福特中国智能网联与数字体验副总裁 方昱樑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者对数字化体验的要求已远高于欧美市场,这是促使福特将“数字化”能力部署在本地的原因之一。

目前,ECDX团队半数以上的成员来自国内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数字化团队与数字化业务,带来了研发节奏更快的“敏捷”模式。方昱樑认为,汽车研发的目标已不再是做出一个更好的“工业品”,而是做出用户想要的产品。“软件定义汽车”的前提,是由用户驱动的开发方式。

相比于此前由工程师定义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车内系统的数据埋点,ECDX团队在开发前期对用户使用习惯及偏好进行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福特中国还加入了大量用户共创环节,利用Workshop、lab等方式让用户向开发团队反馈体验感受。

原本只出现在互联网产品中的灰度测试也出现在了车上。在部分车机版本的迭代中,内测版本被定向推送给种子用户,基于实际反馈完成上线前的优化。每一个新版本的用户意见,也成为未来开发的重要指导。

数字化业务同时带来了新的组织方式。不再是通用于车企中的科层制,ECDX团队采用了项目制的方式,基于每个成员的核心能力,个人可以进入多个项目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数字体验方面,福特中国也选择了开放合作,特别是面向具有成熟经验的互联网公司。2019年,福特中国与百度共同发布了面向中国市场打造的SYNC+系统。据透露,福特中国还将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内领先科技公司的合作机会,加强在系统开发、人工智能、IVI语音、导航、娱乐内容、互联网服务生态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智能座舱的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

2020年,福特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的智能网联架构FNV(Fully-Networked Vehicle),并将其打在到了福特Mustang Mach-E、EVOS等车型上。相比于已发展多年的CAN总线,FNV能够让车内所有的ECU控制器全部连接起来。通过CAN总线需要几分钟时间下载的文件包,在FNV架构下仅需几秒钟时间。

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出现,让全车OTA不再是电车的专利,油车也有了在发售后不断升级的可能。

面对Z时代互联网原住民,“百年福特”也要加码数字化

福特新一代智能座舱

而在智能座舱体验方面,ECDX团队在已售车型上实现了AI语音识别、手势控制、面部识别等多维交互方式。免唤醒的多轮交互、在27 英寸大屏上的主副驾协同体验等,都成为福特中国产品的“数字化卖点”。

“中国区的数字化成果也会向Global分享,”方昱樑表示,“但从整体的状况看,中国市场已经拥有相对独立、要求更高的数字化体验要求。”

汽车行业进入三化加速期(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早已不止于一个优秀的工业机械品。加速、刹车、操控等原本通用的评价标准被电动车打破,消费者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体验层面。

“未来的竞争壁垒是通过锁定用户需求、对用户数据的挖掘而建立的。”ECDX产品经理杨艺对36kr表示,“唯一能够制造的差异性就是体验,就像苹果在它的生态中所做到的那样。”

扫码关注,深度了解数智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