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乌冲突,谁在搅乱中国大陆舆论场?

作者:台海网

来源:华广网

华广记者乐山 展硕 长明

俄乌冲突近期一直是国际舆论的焦点,无论是因此飞速上涨的国际能源价格,还是硝烟下乌克兰民众的悲情遭遇,都在牵动着全球舆论的关切。包括大陆民众在内的绝大部分网民对战火中无辜平民经历的一切都深表同情。但让人气愤的是,以“1450”为代表的台湾“网军”却异常活跃,它们不仅在大陆舆论场搬弄是非,甚至还积极与某些西方国家“特殊部门”的相关人员“勾肩搭背”,协同炒作各类反华议题。

以炒作“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为典型例子,它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炮制谣言、炒作少数极端言论及事件,扩大负面影响,制造社会内部分裂和国际消极影响,甚至不惜煽动两岸同胞产生敌意。

谁在炒作“收留乌克兰美女/帅哥”等低俗言论?

“愿意收留一两个无家可归的乌克兰美女、乌克兰帅哥”,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这样“趁火打劫”的低俗言论就在东西方各地区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以诡异姿态频频出现,甚至在中国大陆的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极大争议。这些虽非普罗大众的主流言论,甚至也比不上西方舆论嘲讽乌克兰为“欧洲子宫”那样恶毒,但在俄乌战争这样特殊的时刻,无论是谁看到,总会感受到一定的负面情绪,进而对发出这些低俗言论的人产生不良观感。

俄乌冲突,谁在搅乱中国大陆舆论场?
俄乌冲突,谁在搅乱中国大陆舆论场?
俄乌冲突,谁在搅乱中国大陆舆论场?

早前,海峡两岸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上,已出现少数网民发布类似低俗言论。然而在2月底、3月初,类似话题又在中国大陆的微博平台“翻红”,转而被国际媒体关注,矛头却偏偏指向华人社会,尤其是中国大陆。

相关话题到底是被谁操弄,又是如何被炒作起来的呢?经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理事长雷希颖溯源,相关信息先经由境外推特平台发布,在被转译和二次发酵之后,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关注,随后又被转发到微博并把矛盾引向中国大陆,再一次造势后才引发普遍关注,最终引爆大陆网友的情绪。“突然聚焦中国舆论场,挑唆乌克兰和中国社会的矛盾,增强乌克兰排华情绪,很不正常。”雷希颖说,相关低俗言论在国际社会中早有传播,发表类似言论的也不仅是华人,还包括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在类似言论把矛盾引向中国大陆的过程中,一些有台湾背景的社交媒体账号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经过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溯源,该信息是经由境外推特平台ID为@MeMeTaiWan 的账号发布。再由ID为@Karwan70446933 的账号进行英文转译,从而引发第一波的关注。之后,一个域名为supchina.com的网站以此舆论为噱头,发布了题为《Some Chinese men express their horniness for potential Ukrainian refugees, to the disgust of netizens》的文章,将所有矛头导向中国网民。

这类信息随后被传入在乌克兰的华人圈,并引起了一部分华人的警惕,不少人将此信息发布在中国大陆的微博平台,其中微博ID为I0nGnnn-账号(目前搜寻不到该账号)发布的信息点爆了舆论场,获得了超6万转发,近50万点赞,千万级阅读量的传播。同时,QQ空间ID为@牛岛若利 的账号发布的相关信息,也在特定青少年群体中获得了1500多万的转发。恰恰是在中国大陆引爆后,才进入到了全球舆论的视野。回溯整个舆论发酵的过程,MeMeTaiWan和Karwan70446933,以及supchina.com是该信息传播的始作俑者。“那个账号叫做MeMeTaiWan的,它的联动人员里面有自称1450志愿军的,而且发了很多关于台湾的内容;另一个联动账号Karwan70446933就很明显,他的政治立场是极端反华。”雷希颖说。

据雷希颖介绍,这些炒作推手都和“1450”相关。“1450”就是民进党当局豢养的所谓“网军”。他们长期活动在大陆网络社会,常常利用微博等各种社交平台炒作各类极端事件、负面新闻,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假新闻来煽动人心、影响大众判断。“1450是对于台湾网军的统称,是和台独势力相关的。他们的套路逻辑就是常态捕捉中国大陆各种极端事件,无底线否定中国大陆一切的努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雷希颖说。

雷希颖还说,在“收留乌克兰美女”等低俗言论炒作中涉及的一些网站节点背后,还有大量工作人员与美国某些特殊部门联系颇深,有很清晰的美国背景。“对于1450来说也好,对于美国支持下的各种境外势力也好,他们最不能公之于众的就是他们的IP地址和地理信息。”雷希颖指出,“1450”等和美西方有所勾结的各类势力通常会扶植代表性人物代替自身发声,时而通过一些非政府组织丢出一些似是而非、似真实伪的所谓“调查报告”,看似有理有据,实则通过各种技巧性的扭曲断章取义,以达成混淆民众认知、煽动人心的目的。

对此,3月16日下午举行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朱凤莲在应询时指出,民进党当局在制造“假消息”方面劣迹斑斑,早已是所谓“认知战”的惯犯。多行不义必自毙。

朱凤莲指出,互联网有记忆,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进党当局在大陆社交平台煽风点火,在岛内则选择性“援引”大陆一些自媒体内容,渲染所谓大陆“威胁”,误导岛内民众,为其鼓噪的所谓“抗中保台”、拒统谋“独”炮制舆论操纵民意。民进党当局此番操作,实在是严重低估了两岸同胞的智商。两岸同胞要擦亮眼睛,精准辨识,识破“台独”势力煽动两岸民众对立对抗的险恶用心,识破民进党当局的骗局。

美西方“贼喊捉贼”,中国舆论场愈成交锋热区

俄乌冲突再次让世界看到了美西方的真实嘴脸,即向来以言论自由自诩的美西方舆论场其实并没有其标榜的那么“美好而自由”。美西方所掌握的全球级社交媒体“脸书”“推特”等平台无一例外在这场冲突中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官方账号实行了封锁政策。这一方面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等国在西方社会舆论场的声量,另一方面也将国际舆论的部分焦点导向了中国舆论场。这一举动不仅让整个华人世界,尤其是中国大陆的网民,愈发感受到中国舆论场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同时也让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舆论场的影响力。这里所指的中国舆论场主要指中国境内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中国企业运营的以Tiktok为代表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据中国海峡研究院理事长雷希颖介绍,从俄乌爆发冲突至今,关联的各方几乎都选择了在中国舆论场发声。比如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华使馆、德国驻华大使馆等多国驻华使馆,都在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发表立场、发布内容,一方面是就乌克兰局势进行表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获取信息、争取支持,甚至希望引导中国网络舆论的导向,进而影响中国领导人的决策。

雷希颖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美国等西方社会对待新闻舆论其实并没有他们自己宣传的那么“自由而美好”。“很多声音只能在中国的舆论场看得到,这也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舆论开始关注中国舆论场。”雷希颖说。

实际上,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尤其拥有“脸书”“推特”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企业,美国的舆论场本该更受各国青睐。但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国一边借助自身在西方社交媒体平台上掌握的优势,封禁各类不利于自身的消息,一边又妄图利用自身影响力制造“寒蝉效应”,“引导”其他国家共同打压俄罗斯,在此过程中甚至不惜制造和传播虚假消息,这使得美国自身公信力大幅下滑。其他国家转而对中国舆论场投以更多关注也就不足为奇。

例如,近期就有美国不具名高官称,美政府日前通过外交电报和情报人员当面通报方式告知北约和部分亚洲盟友,应俄方请求,中方已表达向俄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意愿,预计中方将予以否认。美方此举旨在加大情报公开力度,以打击虚假信息。美国释出这种信息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5日在例行发布会上此信息回应指出,美方不时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既不专业,也不道德,更不负责任。这样做只会使美国进一步失信于世界。“美方应该做的,是深刻反思自身在乌克兰危机发展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为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做些实事。”赵立坚说。

正如雷希颖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舆论场已经成为全球相对更自由、更中立、更客观的舆论场域。所以,这样别有用心的虚假信息,只会让事实更接近大众,只会让美国“贼喊捉贼”的伎俩大白于天下。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中坚持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使得各方声音在中国的舆论平台上都能够被无干预地发布出来,百花齐放,内容丰富,这与境外主要社交平台严控有利或支持俄罗斯声音,“拉偏架式”的信息发布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此外,中国持续上升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使得各方都愈加在意中国舆论场产生的声量,都期待能够获得中国的支持。而中国的网络生态自成体系,门类齐备,服务全面,各式需求在中国的网络生态中很容易都能找到与国际平台对标的选项。国际社会越来越好奇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或者自身面临的问题能否从中国得到解答?“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崛起,中国越来越强大的现实使得中国舆论场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雷希颖说。

雷希颖认为,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阻击战等重大事件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了中国在重大国际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和实际的影响力。现在的国际事件,尤其是中国相关的事件,如果没能在中国的舆论场产生一定声量,很多时候就难以成为重大事件。

雷希颖同时指出,虽然美国等西方社会在俄乌冲突中封禁了俄罗斯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真实,但我们也要对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抱有信心。“它可以封了你的境外账号,但是封不了境外对中国内容的需求。境外拼命地封禁有利于中国的声音和不利于西方的声音,限制了我们发声,但也迫使更多人选择中国舆论场,也壮大了中国舆论场。”雷希颖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