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在古代,以立春到立夏划分为春天,其中春分日正值春季三个月的中位数,昼夜等长,因而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农谚云:“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分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农家广兴水利,精耕细作。

一到春分节气,雨霁风光,岸柳青青,莺飞草长,燕子北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为了庆贺春天的来临,民间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民俗。

春分时节要播种,春牛图画来相送。在过去,春分其时,便会出现挨家挨户送春牛图的人。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每到一家便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杨柳青木版年画《春牛图》/ 图源:天津杨柳青画社

春分是春菜生长成熟的季节,岭南地区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日,人们都会去田野里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被人们与鱼片一起做成汤菜,称为“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这一天还流行一项好玩的游戏——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如今这一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图放风筝》/ 图源:天津杨柳青画社

“桃花红,杨柳青,有微风,放风筝。”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正是踏青出行的好时候,放风筝,便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风筝历来有南北之分,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鹞和鸢都是善飞的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制作而成,因此又叫纸鹞、纸鸢。在传统说法里,放风筝又称为“放殃”,有除病消灾,带来好运之意。

清代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描绘的便是春暖花开之时,佳人结伴放风筝的欢快场景,手中放飞的风筝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反映出当时的风筝在形制、样式、扎制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地上的飞虫走兽、水中的鱼蛙虾蟹,也能通过巧妙的设计飞翔起来。既有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又有亭台楼阁、奇花异卉,风筝扶摇直上,寓意平步青云,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彩缤纷的风筝让天空变得热闹非凡,心灵也在这幕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天空演出中得到慰藉与安抚。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意盎然的好时光里,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沐浴那明媚的春光吧。

策划:知乐

设计:小垂

编辑:知乐

回顾阅读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非遗岁时记 | 惊蛰·听春雷阵阵,看世间百忙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非遗岁时记 | 雨水·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

非遗岁时记|春分·喜放风筝到九天,莫负好春光

非遗岁时记 | 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