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这几天最大的瓜莫过于邓伦因为偷漏税被罚款并追缴1.06亿了。

近两年翻车的明星太多,后续各方的“一条龙服务”已经非常娴熟了,代言解约、平台封号、作品下架……

吃瓜群众也见怪不怪了,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对家粉”更是永远不缺,伤心难过的只有粉丝,别说才刚塌的邓伦,就算是去年就已经凉了的劣迹艺人,依然有粉丝不离不弃。

然后今天偶然看到一个帖子,是一个女生在B站上发了条视频:我妈塌房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我看到的时候,视频已经删除,总结帖子内容,大意是,女生的妈妈喜欢邓伦很多年,平时总爱找机会安利、甚至为了邓伦和家人吵架,在她生大病的时候、在高中最艰难的时候妈妈全都忽视了她,如今邓伦塌房,她很开心地赶紧给妈妈发消息说邓伦塌房了你知道吗,然后妈妈到现在还没回消息。

视频评论里充斥的都是对这位妈妈的嘲笑,什么追星追得不要脸了,精神出轨了,让你爸打一顿就好了,等等,很多人其实是把对明星的反感,转移到了这位妈妈级粉丝身上。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可能因为评论里的嘲笑太多,这个女生又发了一条视频,说她妈妈很不容易,其实她很喜欢妈妈,让大家不要说得那么难听,但是大家都是从她的点出发才去说她妈妈,她也不怪大家。

视频中她还透露,她妈妈在她高一时大脑就出现问题,精神状况也不好,在她高三时为了她才放弃理疗回归家里的。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不过这个视频的点击量和前一个视频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妈妈不管女儿盲目追星。

视频被搬到豆瓣,评论和B站完全不同,大家纷纷谴责女儿。

一方面,这位妈妈生了二胎,为了孩子放弃事业成为全职主妇,女儿只顾埋怨妈妈不够关心自己,却压根儿没提过爸爸在哪儿,在母女之间出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那个既是丈夫也是父亲的男人在哪里?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嘴上说着自己并不怪责妈妈,实际上她完全没看到妈妈对家庭的付出,更没有关心过妈妈在想什么。

翻车明星没什么可怜的,隔着屏幕看那些依然执迷不悟的粉丝,我也无法产生理解与同情,但是身边曾喜欢过那位明星的亲友显然不一样,重要的不是那个远在天边的明星,而是我的亲友,对我来说,他们不是xx的粉丝,而是我在乎的人,他们实实在在地付出过感情并因此而感到受伤,这种时候即便不关心安慰,也没必要冷嘲热讽吧?

妈妈没回她的消息,她都没有担心一下吗?

在评论反转之后,这个女生一开始的反应竟是邓伦的粉丝来团建了,她压根儿没觉得自己有问题。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甚至直到后来删除视频,她依然委屈满满地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坚强、没有撑住,这个号承载了她的青春记忆,如今都没了。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一个账号令她如此难过,那么她妈妈十月怀胎生下她又养到这么大、如果知道自己被她挂到网上去挨骂,又会有多难过?

的确如她所说,她妈妈可能不会看到这个视频、并不知道女儿在背后如何吐槽自己,可她自认为是“我妈最亲密的人”,最亲密的人尚且如此,岂不更让人心寒?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其实这展示的是女性为人母的困境与悲哀,哪怕是所谓的“小棉袄”,也无法体谅妈妈。

确实会让人产生“生个孩子不如生块叉烧”的感觉。

另一方面,网友又开始讨论中年妇女、尤其是已经当妈妈的女人追星的问题。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个把追星的妈妈挂到网上来挨骂的网友。

之前也有一位网友给营销号投稿,不知这位网友的性别,暂且以ta来代替吧,ta妈妈三年前开始粉上一位男歌手,会为他打榜投票,甚至花钱买他代言的产品,他们一家三口并没有人喝咖啡,可妈妈却花了大约800块钱买了那位歌手代言的咖啡机,还花钱为他投票,这位妈妈自己是有工作的,也就是说自己赚钱,但这位网友还是觉得不爽,就说了她几句,然后她生气了。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怎么说呢,如果不是涉及到妈妈追星的问题,单纯只说对于追星的态度,我应该是和这位网友一样的:偶像代言的产品,能用得上的当然可以买,但用不上的真没必要白花钱,至于为了投票打榜去花钱,那就更没必要了。

但我的这种态度,仅限于对我自己的约束、对粉丝这一群体的理性倡导,而不是针对身边的某一个体。

如果我身边有亲友非要为了追星去花不必要的钱,那么只要这一切都在她经济能力允许范围之内而且不影响其他人,我绝不会闲的没事叨逼叨地去指手画脚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甚至,如果她因为花了这些钱而变得更快乐了,那我还会为ta感到开心。

因为,我本来就觉得追星就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如果不花钱也能快乐那就没必要花钱,如果必须花钱才能快乐,只要花得起,那就花啊。

这位投稿的网友标榜说自己并非不想让妈妈花钱、只是不想让她为某个明星花无意义的钱,然而ta凭什么判定一件事对别人是否有意义呢?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在ta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可是在妈妈看来是有意义的、只要花了就会开心。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见识了花花世界,习惯在网上冲浪寻找乐趣,对我们来说这世界上有很多能让我们感到开心感到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父母那一辈人,如果没什么兴趣爱好的话,除了从子女身上获得成就感,我其实很难想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抛开为人父母的身份、单纯只是作为一个人而享受快乐。

前两年还有一件闹得很大的“假靳东”事件:

一位六旬妇女迷恋上了靳东,她在某音平台上一天到晚地刷靳东的视频,她坚信靳东与自己相爱,甚至日渐消瘦、还与丈夫分房睡,一度被骗到离家出走,被家人找回来之后也不愿接受她被“假靳东”骗了的事实。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实际上靳东压根儿没在某音开过账号,毫无疑问,那些都是打着他的旗号开的营销号或者骗子。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当时那个事情一出来,网上也是一片嘲讽,觉得这大姐太傻太好骗了。

可是细想,却觉得无比悲哀。

她原本抵触着身边所有人,可是当节目组的记者去找她,她竟然接受了,问能不能帮她找靳东。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后来记者问她一生中有过几次爱情,她说从来没有过,跟靳东是第一次。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那个靳东,他在某音上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对自己的爱,“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全部被他唱出去了。”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反正早死晚死都是死,她想为自己勇敢地活一次。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记者说这样对不起丈夫,她却说,这都是她的丈夫制造的,她恨他。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其实在那些下沉平台上,这类冒充明星的账户总是很轻松就能骗过很多人,为什么呢?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那些女性,真的太渴望被人发现她自身的美好,渴望男性不仅只是看中她作为女性对家庭的付出、而是单纯地只是爱着她这个人。

她们渴望有一个男人能真心爱护自己,而不是反过来自己付出一切却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不被珍惜。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绝望主妇”。

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被爱过,所以只要一丁点的温暖与爱意,她们就能深陷其中。

但凡她们的丈夫、子女日常中能实打实地多关心她们一下,她们还会沉迷在这些虚幻的美好中吗?

靳东后来在采访里回应过这件事,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好:首先让我看到的是社交网络管理的混乱,也让我们必须要思考中老年人的情感满足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平衡。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是的,“中老年人的情感满足”。

她们为家庭贡献了一生,年轻时无暇去思考,孩子渐渐大了、自己不必再继续那么操劳的时候,自然也想要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也有的还没有撑到孩子长大,已经被日常里丈夫的孩子的琐事压弯了腰,没有人关心她们在想什么,唯一的乐趣,只能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上。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性追星,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追星,很多时候追的都不是那个明星本身,而仅仅只是沉浸在对明星的完美想象中、借此寄托情感罢了。

我非常不喜欢《我的前半生》,但是仔细想想,也能够理解这部剧为何那么火,因为像罗子君那样人到中年发现婚姻不幸的女人太多了,大部分只能凑合过下去、或者离婚之后孤独终老,可她们都相信,如果能遇到贺涵,自己也一定可以真正得到幸福。

只是现实中遇不到。

那只是普通中老年女性的美丽幻想而已。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无论多大多老的男人,永远都爱漂亮小姑娘,甚至在婚恋市场上,男性总是倾向于娶比自己小的女性,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

反过来女性却不行,如果和比自己小好多岁的男人结婚,是会被人指指点点的。

现实中不行,虚拟追星总可以吧?

也不行,大家嘲得更厉害了。

真难啊。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可是凭什么,难道她们这一辈子活该没有自己、只能为家庭付出吗?

女人在结婚之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似乎她只作为她自己而存在的身份就被抹杀了,在所有人眼里,她只是妻子、母亲。

而社会对于妻子的要求永远比丈夫苛刻,对于母亲的要求又永远比对父亲苛刻。

在她做出了看似“自私”、只为自己快乐而没有在意家人的行为之后,别人不能体谅她,但如果连她自己生下来又养大的孩子也不能体谅,那真的,太悲哀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妈妈也有自己的人生,她首先是她自己,其次才是妈妈。

而且,“男人至死是少年”是对男人的夸奖,可一个女人,如果无论多少岁都喜爱少女的东西,却是会被嘲讽的。

凭什么呢?

其实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唯一相对自由的时间,就是结婚之前,和孩子长大成人之后。

结婚之前太年轻,懵懵懂懂,或许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做就结婚了,好不容易熬到孩子长大,其实这个时候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可能终于活明白了,如果还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更待何时?

少女的时候没有少女过,我就要老了之后再少女一把,又怎样呢?

我有时候也会想象自己的中年、甚至老年生活。

我住的地方,楼下有一群老人,除了雨雪天气,平时哪怕冬天再冷、夏天再热,他们都会从早到晚地坐在那里发呆,偶尔聊天。

我每次经过的时候都会想,我怕是无论多大年纪都不会这样单纯只是坐着发呆,我应该还是会像现在这样,在网上闲逛,追剧,甚至对着帅哥发花痴。

所以我不可能接受别人用“中老年女性”的标签来审判我,决定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正是因为他们越来越能享受身为个体的快乐、不愿被动地为了在家庭中扮演合格角色而放弃自我。

我们总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催婚催生什么的,何尝不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太单调,没有自己,只有子女。

那个女生说是因为妈妈喜欢邓伦、觉得妈妈没有把全身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总在妈妈面前踩邓伦,现在邓伦翻车,她觉得又可以重新得到妈妈的爱了……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女儿嘲笑喜欢邓伦的妈妈“塌房”,让我想起悲哀的“假靳东”事件

或许她现在年纪小,觉得妈妈最好把全部的爱都给自己,可是如果真的那样,有朝一日她大概反而会希望妈妈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眼里只有她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