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作者:人生即故事T

清朝道光年间,淳安县石林镇叶家村有一个男子叫叶老四,因为家中弟兄比较多,他就经常在农闲时去码头找点零活,挣几个小钱,补贴家用,也是村里最见多识广的人。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这天他从码头干完活回到村子里,发现一大群人正围着村里最贫穷的叶文,叶武两兄弟俩吵吵闹闹地说着什么。

他心里奇怪,这兄弟俩平时又老实又本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让大家情绪这么激动,于是他准备去看个明白。

“你们肯定被骗了,三个铜罗汉也不止三个银元。”

“那可不是铜罗汉,我见过,虽然我也不太懂,但感觉是金罗汉。”

“如果是金罗汉就亏大了,这兄弟俩不识货,这么好的东西三个银元就卖了。”

……

叶老四还没走近,就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时叶文远远的看着叶老四走过来,就着急地迎上去说:“四哥,你见多识广,帮我分析一下,这件事情是不是被人忽悠了?”

叶老四听了大概的意思,还没有彻底搞明白村民们争论的是什么,于是拍了拍叶文的肩膀说:“别着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昨天我们兄弟俩去东山上开那块荒地,结果挖出了三个小小的罗汉,我们也不识货,就拿到了县城的银匠铺里,银铺老板说是铜罗汉,只给了我们三个银元,就把我们打发走了。可昨天晚上大家都见了那个罗汉,他们都说是金罗汉,说我们兄弟俩上当了,现在该怎么办呀?”叶文垂头丧气地说。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叶老四又跟旁边的村民证实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以及罗汉的样子,他安慰叶文说:“放心吧,这个事情交给我,我一定给你把罗汉带回来。”

回到家后,叶老四冥思苦想,怎么样才能把罗汉要回来,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找来黄土,和成稀泥,连夜捏了三个泥罗汉。

第二天早上,三个泥罗汉都已经成形,叶老四用包袱包好,背上包袱去县城找银铺老板。

进到店里,银铺老板热情的迎上来招呼他,叶老四把包袱紧紧的抱在怀里,神秘兮兮的对老板说:“老板,昨天我挖地的时候挖出来了三个罗汉,我们同村的兄弟说你这里收货,我就上门来了!”

银铺老板心想,罗汉一般都是十八罗汉,听说叶家村又挖出来了罗汉,十有八九都是真的,认为自己又可以发一笔横财了,就赶紧说:“价钱好说,我要先看货!”说着就准备去接叶老四怀里的包袱。

叶老四抱紧包袱后退了一步说:“看货不着急,我们先商量一下价钱,上次我们村里人挖的三个铜罗汉你只给了三块银元,后来我打听了一下,对面街上的古董店能多出两倍的价钱,你要是给我十块银元,你就看货。”

银铺老板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还是不想给这么多钱,就对叶老四说:“铜罗汉哪有这么高的价钱呀,你肯定是搞错了,最多五块银元!”

叶老四摇了摇头说:“肯定不止这个价钱,你是在忽悠我们乡下人,我现在就去别家问问。”说罢,拿起包袱就要走。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银铺老板见他真要走,就连忙拦在前面说:“你去别家问问铜罗汉多少钱也行,你把包袱放在我店里,别人要是高于我的价格我给你补上就是。”

叶老四见银铺老板上钩了,就故意说:“老板,包袱放在你店里没关系,最后跟你成交也可以,但我们还是先君子后小人,第一价钱必须是市面上最高的价,第二你写一张字据给我,免得到时候咱们说不清!”

银铺老板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叶老四,没想到他一个粗人还挺谨慎的,但为了到手的鸭子不要飞了,就很大方地说:“没问题,我这就给你写字据!”

叶老四接过银铺老板写的字据,仔细地核对了一下,确实写着“今收到叶老四寄存包袱一个,内装铜罗汉三个, 特此为据!”下面还有银铺老板的大名,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把字据装在兜里,就出门了。

银铺老板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见叶老四出了门,一边打开包袱查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乡下人真是没见识,是金子他们也不认识,等我以铜罗汉的价格收齐了十八金罗汉,我就发大财了。”

银铺老板只顾着得意,根本没想到自己已经钻入了叶老四的圈套,当他发现包袱里不是金罗汉,也不是铜罗汉,只是三个泥罗汉时,有点傻眼了。

他正准备将包袱包好放回原处时,叶老四神不知鬼不觉的站到了他面前,怒气冲冲的抓住他的手说:“你这个黑心老板,竟然掉换了我的铜罗汉。”

银铺老板根本没想到叶老四这么快就出现了,但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就很淡定地说:“什么铜罗汉,明明就是三个泥罗汉!”

叶老四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把抓住银铺老板的衣领说:“明明就是三个铜罗汉,你再胡说八道,我们就去见官,要不你就赔我十个银元!”

银铺老板怎么可能吃这种哑巴亏,也气势汹汹地说:“你就是个无赖,想在我这里骗钱没那么容易,见官就见官。”

两个人就这样拉拉扯扯吵吵闹闹的来到了县衙,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叶老四一只手敲鼓另一只手还死死揪着银铺老板不放。

这时,衙役过来把他们俩拉开,带到公堂上。县令看了看堂下跪着的两个人,开口问:“你们上告何事?”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银铺老板指着叶老四说:“他是无赖!”

叶老四也毫不示弱地回敬说:“他是奸商!”

县令大声喝斥道:“大堂之上,不许争吵,你先说!”用手指了指叶老四。

叶老四白了银铺老板一眼,装得很无辜地说:“大人,草民昨日在自家地里挖到三个铜罗汉,今日进城来卖,没想到这个银铺老板不安好心,非要我将包袱寄放在他店里,然后让我去别人家问价,哪知等我回来,他就将铜罗汉换成泥罗汉了。”

县令扭头看向银铺老板说:“你为什么要将人家寄存的铜罗汉换成泥罗汉?”

“大人,冤枉呀,他一开始就图谋不轨,因为包袱里本来就是三个泥罗汉!”银铺老板认为自己在理,就毫不心虚地说。

叶老四早有准备,马上接过话茬说:“大人,不要听他胡说八道,我这里有他亲手立下的字据,清清楚楚地写着三个铜罗汉,如果一开始就是泥罗汉,他这么精明的老板,怎么会立下字据?”说完就从兜里掏出来那个字据交给衙役,衙役赶紧递给了县令。

县令看着字据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个铜罗汉,有白纸黑字的证据,他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大胆奸商,还不从实招来!”

银铺老板被县令这么大声一喝斥,吓得六神无主,如果承认自己换了,自己冤得慌不说,肯定还要担罪责。如果不承认自己换了,县令手里的白纸黑字又怎么解释,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叶老四又开口说话了。

“大人,草民的铜罗汉是地里挖出来的,上面还有没擦干净的泥土,大人派人去他银店里搜一下就知道谁在说谎。”

县令觉得此言有理,白纸黑字再加上铜罗汉的实物证据,银铺老板再能狡辩,也不能在证据面前诋毁,即刻派出衙役去银铺搜查,没多长时间,衙役就呈上来三个铜罗汉,上面有干了的泥土痕迹。

县令指着铜锣汉问叶老四:“这可是你的吗?”

叶老四赶紧点头说:“是!是!是!大人明见,终于替我找回了铜罗汉!”说完还一个劲地磕头道谢。

银铺老板一看自己好不容易收来的金罗汉,要被当成铜罗汉判给叶老四时,大声喊道:“大人,这三个不是铜罗汉,是草民昨天买下来的金罗汉!”

叶老四指着银铺老板说:“你胡说,你多少钱买的?谁可以给你做证?”

银铺老板此时又急又慌,竟然脱口而出:“三块银元买的!”

叶老四嘿嘿一笑,对着县令说:“大人你听,这个奸商老板还在狡辩,几岁的孩子都知道三个金罗汉不止三个银元!”

县令一听也火冒三丈,一拍惊堂木说:“大胆刁民,公堂之上胡搅蛮缠,三个金罗汉只值三个银元吗,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

民间故事:村民误将金罗汉当铜罗汉卖,高人设计用泥罗汉替他赎回

叶老四赶紧磕头谢恩,然后从衙役手里接过三个金罗汉,飞快地回到了叶家村,还给了叶文叶武兄弟俩。

银铺老板吃了哑巴亏,因为自己贪心,有口难辩,只能挨了这一顿毒打,还赔了三块银元,最后只能怏怏地被人搀扶着回了银匠铺。

第二天,叶家兄弟把三个金罗汉高价卖给了一家金匠铺。回来后便大摆宴席,请全村村民大吃大喝了一顿。席间,村民们直夸叶老四既聪明又机智,是他们眼中的智多星。

写在最后:

本故事为【桃子姐姐】的原创民间故事,素材取自民间传说和原创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与封建迷信无关!

本故事严禁擅自搬运,抄袭!如果有公众号申请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