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导致少生或不生?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仅仅如此吗?

最近,江苏省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文内在列举相关统计数据后指出“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这一结论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出生人口?此外,这份数据报告中提及的,导致出生人口数下降的三个原因均直接与女性相关,也招致质疑。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导致少生或不生?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仅仅如此吗?

其实“生育意愿受女性受教育程度影响”这一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影响有三:

其一,受教育程度提高意味着受教育年限延长,女性在婚育期进入职场打拼,面临事业上升期与生育“黄金年龄”重合,必然会影响其生育意愿,让一些女性陷入为了事业拼搏还是生儿育女的两难之中。

其二,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会更注重育儿质量,选择少生优生。说得直白一点,当下年轻人的生育观更偏向于“生下来养不好,那还不如不生”。

其三,受教育程度提高使得女性能够获得自己的事业,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当婚育不再是女性的唯一选择,是否生育更多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简单的“生生生”。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导致少生或不生?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仅仅如此吗?

所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育孩子的数量下降,但是,像报告中这样给人一种“现在女性生孩子意愿低都是受教育程度高导致”的误解,不仅非常狭隘,更是对女性群体价值的不尊重。

不仅如此,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是多重的,与经济发展程度、社会保障完善程度都有关。想要讨论影响年轻群体生育意愿的因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根源性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女性身上。

在经济方面,生育是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投入,从备孕、生产到孩子未来的成长,是一场“持久战”,在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生育带来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让年轻人对未来有着更多恐惧和焦虑。

在社会环境方面,职场和生活中的“性别歧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家庭暴力、女性贫困、性别比失衡等新老问题首先影响着婚姻意愿。《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总结“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导致少生或不生?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仅仅如此吗?

此外,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随着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年轻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孕育观都发生了改变。结婚生育不再是必然的选择,“养儿防老”的观念,也随着社会保障程度的提高被打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笔者认为,生育子女是社会共同考虑的问题,育龄男女双方都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高学历并不是唯一导致低生育意愿的因素,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也并不会只作用于女性。

当然,除了需要反思生育意愿降低的影响因素,也不应忽视其对养老等晚年生活带来的影响。除了普遍普及的社会保险外,低生育意愿的人士还应该尽早考虑补充商业养老险,比如“中国人保”APP的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让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总的来说,单纯把目光放在女性身上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从宏观上消除降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未来养老问题提前部署,才是长久之计。对此你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