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作者:健康界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均超1000万例。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大陆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大陆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今年3月以来,大陆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据统计,2022年3个多月的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2021年累计确诊病例的总和。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3月1日至15日,全国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超18000例。

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预测团队3月14日预测称,本轮疫情预计累计感染约3.50万人。

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析,国内这波疫情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从3月1日的每日119例到3月12日的每日3122例只用了11天的时间,面对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清晰的思路。

为此,国家卫健委于3月15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为《方案》),新版诊疗方案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较第八版有重要的更新内容。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从第一版诊疗方案到第九版,经历了两年多。此外,还有8次修订防控方案,3次修订重症患者诊疗方案。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放宽出院或解除隔离的标准

深圳市抗疫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认为,《方案》调整最大的作用是释放出医疗资源,例如调整了出院标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且满足出院标准后不需要再集中隔离,这些都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科学分配。

香港大学生物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奥密克戎感染者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尤其在接种疫苗后,症状更轻,为这些病例安排过多的医疗照护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分类收治的目的是将风险分开,才能把资源用来救治真正需要的患者。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胡晓翔认为,针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管理,是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1. 针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的重大调整,胡晓翔认为早就该如此,本就是轻症为主的自限性疾病,不需要到定点医院治疗;

2.《方案》指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胡晓翔则认为调整似乎不够到位,依然有过度医疗之嫌,应继续努力!

药渡咨询事业部总监郭雷认为,《方案》是局部调整了防疫策略,透露了适当放松的信号:

1. 轻症无需入院,只需集中隔离——大幅降低了医院的负担;

2. 确诊患者出院或解除隔离,不再需要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只需两次核酸Ct值均≥35——明显放宽了出院或解除隔离的标准;

3. 将刚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辉瑞口服新冠药Paxlovid写入了诊疗方案。

《方案》更新了哪些要点?

健康界注意到,在抗病毒治疗方面,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被写入诊疗方案,即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这两款药均为国家药监局近期批准的抗新冠病毒药物。

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2021年12月8日,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这也是大陆首款获批上市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中医药层面,最新版方案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针灸治疗内容,对轻型(湿热蕴肺证)、普通型(疫毒夹燥证)、重型(气营两燔证)、危重型、恢复期(气阴两虚证)均推荐针灸穴位和针刺方法。此外,方案还增加儿童中药治疗相关内容,安宫牛黄丸、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多款中药也继续被方案推荐,用于不同时期的患者。

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生变化,即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制定《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截至3月16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此外,《方案》还有这些重要更新:

1、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无需去定点医院),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解除隔离标准:

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轻型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管理。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3、出院标准: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4、解除隔离或出院后注意事项:

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5、主流病毒株的改变:

目前奥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已取代德尔塔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奥密克戎株传播力强于德尔塔株,致病力有所减弱,大陆境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

6、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7、临床表现:

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奥密克戎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 呼吸急促。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8、诊断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

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和既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原则上抗体不作为诊断依据。

9、鉴别诊断增加: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应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10、疑似病例排除标准: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不再要求抗体)。

11、中医治疗:

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以及早期预警指标

临床分型

(一)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二)普通型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三)重型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四)危重型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一)成人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二)儿童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卫健委: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图解《方案》:来自公众号漫谈医管

来源|健康界

撰文|李彤

#31省增本土确诊1226例 无症状12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