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F1 2022“拼图”完成!内幕人士解答新赛车的种种疑问

Text & Photo /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

本周末的萨基尔,“新一代赛车”将正式实跑。她能否不辱使命,改变大奖赛的面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幕人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问:过往,F1管理机构发布新版技术规则后,都是有些战战兢兢地看各支车队如何去“解释”。这回,他们自己的技术团队还“交付”了一辆新车。其中的缘由是?

内幕人士:这只为突出当今F1决策层(对新变革)在前期学习、具体研究和真正实施上,力图增加“参与度”的战略转变。他们希望通过适当研究,得出他们希望的汽车几何和特性。这次,为更好地展现他们的想法,他们把得到的电脑制图方案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展示,甚至还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直接展示他们对F1愿景的畅想(全比例实车)。

问:F1竞赛总监罗斯·布朗称2022赛车标志着一种全新理念的开启,他说得对么?

内幕人士:他说得很对!从前,一些糟糕的(技术)规则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被沿袭下去了。因为在参赛者们未能达成重大共识的情况下,很难单独改变个别条款。导致缺陷就在那里,很难迅速摆脱!这次就不一样,因为关于新规则的基础研究是由F1管理机构完成,然后在制定过程中就将理想化的表现付诸现实。即便车队的解释会离最理想的情况有偏离,但大方向难以撼动。

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愤世嫉俗者,这次变革真将揭开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

内幕人士:要消除这种愤世嫉俗的情绪,需要结果来证明。长期以来,各支车队更关注自己赛车的性能(在赛道上有无竞争力),对F1整体的成功置若罔闻。而当自由传媒(Liberty Media)从伯尼·埃克莱斯通手中接盘后,他们将F1整体的成功作为最优先事项,通过一些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当前看这一方向是对的,只需用真切行动来兑现。

问:研究表明,当代的F1赛车在落后前车20米时,自身会损失35%的下压力。而当接近至前车10米时,自身会损失46%的下压力。新赛车将如何改变这方面的问题。

内幕人士:按照“新一代赛车”的电脑模拟计算,对前车乱流的“敏感度”将降至在约20米处损失4%的下压力,10米处损失18%的下压力,如此巨大的改进源于乱流的大小、形状和强度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尤其前车所产生的低能量气流变得更整洁,易于后车“跟车”并最终超车。另外,就是新车所使用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对那些剩下的乱流也不那么“敏感”。

问:地面效应自1982年起就被FIA禁止使用。但是,“新一代赛车”将使用这种效应,对么?

内幕人士:地面效应经过大量“改进”后,作为“下一代赛车”的技术亮点强势归来。自1979年,通过(底盘)与地面的“全封闭互动”来大幅增加下压力的方法登场后,经历了数次规则和几何变化,试图更好管理其效果、稳定度和安全性。通过查阅2022年技术规则里的相关参数,可知这个效应可在发挥最大效力的同时,其“副作用”能被F1管理机构掌控自如。

问:有人认为“下一代赛车”的前鼻翼部分是一个“防·外洗”套件,究竟指的是什么?

内幕人士:“开轮(Open Wheel)”是方程式赛车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这一“传统”对空气动力学的布局和表现有阻碍作用——乱流产生的多。当前,车队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前鼻锥和端板来产生“外洗效应”——如同一个空气动力的扫雪车,将前轮所产生的乱流拉向侧面,远离赛车。此举利己不利人——后车会陷入“脏空气”里叫苦不迭。因此F1技术团队在新规研究时就提出了要引入“防·外洗”套件。

问:“下一代赛车”上也添加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一个是前轮上的导流翼片,还有就是轮毂罩在2009年后首次回归,为何这么做?

内幕人士:“整理好”因“开轮”所致的乱流,对提升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这不只是针对自身,更涉及发车格上的每辆车。因此,增加这两样东西可产生能保持一致性的表面,使气流的一些特征可被控制——让乱流远离尾翼就是新规的重要思想。

问:您对“下一代赛车”改用18英寸轮毂有什么看法?

内幕人士:早就该这么干!世界上的主流汽车车型已越来越偏爱使用大轮毂(即增加轮辋直径)。F1已使用了快60年的13英寸轮毂规格,这已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上,引入新轮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轮胎滑动时的过热情况,外加低扁平比轮胎的胎壁形变更少,有利于减少因形变而带来的气流变化。我相信已在FIA F2锦标赛提供该规格产品的倍耐力能轻松应付这一变革。

问:新规如何利用尾翼来降低乱流?为何重要?我相信您已想去谈“蘑菇”了!

内幕人士:对各支车队的技术团队,自己赛车的前部通常是最专注研发的部分。因为,自己赛车的其他部分得在由此所产生的气流中运行。除前文提及的前翼“防·外洗”措施,F1还采用全新尾翼设计(保留DRS元素),旨在将通过车体的气流汇聚抬升,与从扩散器中通过的气流汇聚,在尾翼上方形成一个看不见的“蘑菇型”气流,使跟随的赛车能在更干净的气流下行驶。

问:万能的车队们能否找到规避新规“中心思想”的方法?

内幕人士:对于如此大的技术规则变化,各车队定会单独组织一批人马深入解读规则。同时,在F1中获得一个充满指导性的全比例案例车是一件新鲜事,势必也会给车队一个指点,令其确保在正确的‘起点’上开始使用CFD和风洞日以继夜地忙碌造车。我觉得各车队还是会搞出点有趣的东西(例如梅奔的无侧箱),但有多有效就得看技术规则制定者当时留了多少“后门”了,我觉得空间不大。

问:您对本赛季改用E10燃料(含10%可再生乙醇)有何看法?这是一种政治正确吗?

内幕人士:作为F1可持续性和零碳议程的组成,这是减排的关键步骤。虽然,E10燃料将在引入初期给动力单元供应商带来一些有关可靠性和性能的挑战,可它却又是朝着道路用车所采用的方向前行的。

问:罗斯·布朗说,新车的“可竞争度”对F1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他说得对吗?

内幕人士:自由传媒深知体育收视市场的竞争有多惨烈!他们寄望自己的巨额投资能得到回报。如今,他们已废除不少陈旧思维,重新定义了改善产品所需的内涵。2022赛季,他们将交出答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