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现在的毛笔,大如扫帚小如针,品种繁多,有狼毫、羊毫、紫毫等八大类1000多个品种。说起毛笔,就不得不提被誉为“中国毛笔之乡”的进贤县文港镇。早在唐初,文港镇就有了笔市,到了清代,文港毛笔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制作工艺精湛,“尖、齐、圆、健”兼备,颇负盛名;文港人不仅制笔,还走向全国开设笔庄。清代毛笔四大名家中,文港占其二,分别是周虎臣和邹紫光阁。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中国四大名笔之一

邹紫光阁笔庄,创始于道光年间,由临川县(今进贤县)邹法荣、邹法惊兄弟在汉口开设。据《武汉通史》记载,1850年,邹法荣在汉口花布街开毛笔店,特请书法家、翰林李瑞清题写了“邹紫光阁”匾额,这四字此后成为邹紫光阁的百年招牌。

1879年,其孙邹文林在汉正街开设制笔作坊,聘请技术高超的师傅掌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并逐渐成为相邻数省首屈一指的毛笔店。晚清民国时期,邹紫光阁与北京李福寿、上海周虎臣、湖州王一品三家笔庄,并称中国“四支笔”。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1874年前后,创下基业的邹氏兄弟相继去世,笔庄业务由邹法荣之子邹嘉联、邹法惊之子邹嘉芗继续经营。1921年,邹嘉联已年近7旬,体力不支,难以胜任繁重的店务,便于当年告老还乡。他所生六子均在厂、店内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而总揽店务的是邹嘉芗。

1926年邹紫光阁笔庄分为益记、成记和久记三家。邹嘉芗分得的新店命名为邹紫光阁"益记",而邹嘉联六子分得的老店又拆分为两家,分别为"久记"和"成记"。

工艺独特,选材考究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邹紫光阁毛笔之所以享有声誉,因为它在选料和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工艺方面,邹紫光阁独创了一套传统的工艺流程,有八十三道工序和许多独特的操作技巧。

在选材方面,用料考究。它所选用的原料是苏杭一带的羊毛、东北及西北的冬季狼尾以及湖北通山、恩施、咸宁一带的香狸尾、石獾尖、海鼠尖,江西一带的黄白阉鸡毛,江西婺源的兔毛等等。购进的原料均要存放一年以上,待其自然脱脂。

笔杆则采用湖南的黄扦竹、黄山的白扦竹、两广福建等地的天然风眼竹。高档笔还采用牛角提斗。邹紫光阁的笔有羊毫、坚豪、狼毫、鸡豪几大类。其笔能行、能楷,书写流利,得心应手。

一笔传承百年久!晚清民国时期“四支笔”邹紫光阁

“邹紫光阁”毛笔逐渐形成以武汉为销售中心,以前塘为制作基地,利用长江水运路线,发挥民国时期武汉、南京、重庆这些政治中心作用进而辐射全国的格局,并且打通了大陆西南地区至东南亚毛笔的销售通道,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直至目前,文港毛笔从业人员依然达到13000多人,文港笔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也在75%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