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2202年了,竟还有核酸检测机构想要IPO?

新冠疫情走到第三年,该挣到钱的都挣到了。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及2021年两年,国内核酸检测市场分别达到了121亿元和136亿元,平均增速均达到10%以上。提供检测服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集体的跨越式增长。

进入2022年,随着国家抗疫引入抗原检测产品,核酸检测不再有爆发式增长空间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偏偏在这个时候,还有一家核酸检测机构准备登陆资本市场。

3月4日,作为数百家吃到了疫情“红利”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之一,艾迪康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企业的营收由2019年的17.29亿元增至2021年的33.8亿元,成功翻番。

疫情风口可能很快就完全过去,艾迪康要闹哪样?

“迟到”的IPO

一个词描述艾迪康的上市之路,就是:姗姗来迟。

作为与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达安基因齐名的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四大龙头,艾迪康直到2021年6月才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却因“材料失效”而告终。2022年3月,艾迪康二闯港交所。

其实,艾迪康是不折不扣的老牌企业。2000年左右,艾迪康等较早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陆续成立。

十余年的跑马圈地后,基本划分清了ICL领域的格局:2020年时,金域、迪安、艾迪康和达安四家企业已经垄断了国内60%左右的ICL市场。

都2202年了,竟还有核酸检测机构想要IPO?

三位老对家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艾迪康却一直没有上市。2010年前后,风头正盛的艾迪康不是没有过登陆资本市场的想法,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2012年,市场传出艾迪康公司内部出现人事动荡的消息。多位高管出走,创立了另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千麦医学检验,与艾迪康形成了竞争关系。

健识局了解到,如今的千麦医疗集团董事长陈娅妮,就曾在艾迪康杭州和上海分公司担任要职,负责艾迪康省区实验室连锁拓展、公司重大商务项目谈判等工作。而千麦初期的投融资项目,她也曾参与过。

成立之后,千麦曾拿到过康桥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如今,这家企业的检验试验室已覆盖至上海、浙江、四川、湖南等多个省份。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千麦曾承担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主要检测项目。

艾迪康的下坡路,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2012到2015年的三年间,艾迪康放慢了扩张的脚步,每年都只成立1家实验室,这在其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2009年巅峰时期,艾迪康曾一口气在福建、吉林等地开办了4家检验中心。

曾经的四大龙头里,艾迪康逐渐落后。

DRG之下,第三方检测有机会

国内的ICL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直到1994年中国才正式有了第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是挂名在一家医学院下的校办企业。到2020年,国内ICL渗透率仅有6%左右,远低于一些西方国家。

都2202年了,竟还有核酸检测机构想要IPO?

图源:艾迪康招股书

ICL企业对公立医疗机构检验能力来说是有利补充。公立医院自己做检验项目效益很低,平均而言,这项收益仅占门诊和住院收益的20%和10%左右。

医保控费之下,检验外包成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ICL企业每年能够为医保节省1%左右的支出。2016-2020年间,ICL每年节省的检测成本均在百亿人民币以上,最高时已达到274亿元左右。

第三方检测是一个赚“辛苦钱”吃饭的行当。尽管几家头部企业的毛利大多徘徊在40%上下,但净利普遍不高,很少超过10%。招股书显示,2021年时,艾迪康的毛利曾达到42.7%,但净利却只有9.5%,大部分钱都被花到了运营管理上。

“规模”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盈利的核心。通过不断的扩建实验室、培育市场、接收订单,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积累”中才能谋求生路。

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服务项目上,艾迪康在竞争格局中都不算突出。2017年时,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可检验项目就都突破了2000项,而艾迪康仅有1400项左右。在营收上,2017年艾迪康全年只赚了14亿元左右,不到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的一半,甚至落后于“万年老四”达安基因。

直到新冠疫情之前,艾迪康都没有抓到什么赶超机会。

红利不再,将趋于平淡

新冠的一次性机会把ICL行业带活了,随之而来的DRG疾病付费模式的推广,为ICL行业带来更多机会。

政策端的利好条件下,近年来国内ICL行业的发展十分乐观。数据显示,ICL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时突破460亿元。

蛋糕在,谁能分到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ICL市场的行业壁垒已经基本形成,新玩家想要入局的可能性并不高。有券商分析,在一级市场层面,ICL行业已经不再有新的投资机会。未来的竞争和洗牌,也基本只会局限在已经参赛的选手内部。

这就不难理解,“佛系”的艾迪康为什么突然开始上进了。

2020年以后,艾迪康趁势做大。招股书显示,艾迪康的检测量由2019年的4600万次直增至2021年的8050万次,年均增长均达到了30%以上。这两年,新冠检测业务为艾迪康带来了21.57亿元的收入。

都2202年了,竟还有核酸检测机构想要IPO?

数据来源:艾迪康招股书

靠核酸检测增收的龙头企业并不止艾迪康一家。金域医学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公司累计核酸检测量已接近2亿。据海通证券估算,2020年时新冠核酸检测业务至少为金域医学带来了23亿元的收入,净利更是达到7亿元以上。

新冠“红利”已经很明显不可持续。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新冠检测市场规模在2022年可能就会缩减至百亿以下,未来几年内会还会逐步减少。

有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士对健识局表示,2021年来,由于核酸检测逐步退出特检项目,价格下调,目前除非是接到政府大规模筛查的单子,否则核酸检测已经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2022年2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曾表示,目前全国公立机构核酸检测的单人平均39元。健识局了解到,在北京等地区,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单人检测也已降至30多元,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在非新冠检测业务领域,如今的艾迪康似乎也没有能力与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一决高下。以近年来重点发力特检业务的迪安诊断为例,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特检收入已占到ICL服务总收入的40%左右。

但艾迪康招股书显示,公司3100多个检测项目中,普检的比例仍占到一半以上。且这一部分的业绩虽连年增长,但增速并不突出,最高也不到20%。可以说,如果不是新冠,艾迪康很难这么快地发展。

在研发投入上,艾迪康也远逊于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两家企业,短时间内也很难赶超。

#核酸检测##吉林疫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