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1993年6月20日,在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内,举办了朵云轩首届拍卖会·中国书画,这次拍卖也被称为“敲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会第一槌。”

一晃30年过去了,在那场拍卖会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快速的、爆发式的增长,高潮过后,最近十年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站在30周年节点上,让我们再回顾当年那场拍卖会,看看当年的书画价格,看看当年的拍场明星,你会生出怎样的感叹呢?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1993年朵云轩首场拍卖会盛况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朵云轩首次拍卖会吸引了大藏家张宗宪(黄衣举手者)、画家陈逸飞以及北京的业界大咖们

30年,光看拍卖成交价格的话,就如同看到1990年代末上海报纸上的房产广告一样,会令人不胜唏嘘。1993年那场朵云轩拍卖会上,155件拍品,成交了117件,总成交额 829.73万元,这117张画的总成交额,在今天大概只相当于一张很普通的张大千作品。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丰子恺《一轮红日东方涌》

30年的艺术品市场价值变化,恍如隔世。当时拍卖会的1号拍品丰子恺《一轮红日东方涌》,被大藏家张宗宪以9.43万元拍得,如今同样尺幅的丰子恺作品市价大约400万元。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陆俨少《千里江陵》

一幅弘一法师的楷书作品拍出4.9万元,如今市场价至少600万元。

吴湖帆一幅《幽篁虚亭图》,拍出 82000元,如今市场价值至少400万元以上。

陆俨少《千里江陵》,拍出24618元,如今市价在150万元左右。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于右任行书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张大千《晚山看云》

于右任一幅书法仅拍出8000元,如今市价高达近百万元。

那场拍卖会上的“标王”,是张大千的《晚山看云》 ,拍出107万元,而这幅画后来多次上拍,最新的成交价格是2870万元。

看价格,我们能看出很多感叹,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尤其艺术精品升值可观。但除了升值之外,30年,还能让我们看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1993年朵云轩首场拍卖会图录

30年前的这场拍卖会上,集中的都是当时市场上认可度最高的艺术家作品,155件拍品涉及了中国近现代几十位艺术名家,尤其是海派艺术家。但这份当年拍场的明星名单放到今天看,有些艺术家的确是不断被市场所认可,成为长盛不衰的市场王者,比如张大千、齐白石、弘一、丰子恺、吴湖帆等;但还有不少艺术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广泛认可,其知名度同当年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多少,有的人甚至还有所下降,比如当时那场拍卖会上的赵子云、陈半丁、陈之佛、蒲华、钱慧安、钱瘦铁、吕凤子、傅小石、李瑞清、谢之光、胡若思、童大年等。

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当年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堪称“遍地黄金”,但也不是可以随便捡的,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输给与时间的赛跑。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左宗棠行书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林风眠《双鹭》

在这个首开先河的拍卖会上,有部分拍品放到今天,恐怕市场价涨不到三五倍,对比30年的收入或其他资产涨幅来说,作为艺术资产,其涨幅并不乐观。比如左宗棠的行书对联,当时拍出45000多元,如今市场价不过十来万元;林风眠的小尺幅《双鹭》拍出57000元,如今市场价不到50万元;梁启超的一幅魏书对联拍出98000元,如今不过20万元左右。

30年,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萌动、增长、爆发到回归平常心,市场容量增长了何止千倍,希望人们的美学品位、对海派艺术的挖掘弘扬、正确收藏观的培养,也能如这30年的光景一般,有着沉甸甸的收获。

30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当年明星阵容今天如何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