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作者:相当一只吃不胖的猪

这是一部被很多人奉为神作的作品,在我大学时也会被这件作品深深吸引。

久久沉浸在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当中,被男主的痴情打动,怨恨女主的欺骗背叛。

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重新回溯这部作品,才发现若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简直是一部细思极恐地诱奸犯洗白片。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整部电影以及小说都在美化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都是以男主角在监狱中的独白展开的,观众读者以此片面地去看待这个故事的发生。

陷入他创造的内心世界中去体会他所谓的内心感受,感受主人翁在这段禁忌之恋没有得到真爱的遗憾以及为了拯救爱人义无反顾的牺牲。

Wow,多么伟大啊。

我想说的是,放*!!!

我相信如果以Lolita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肯定又是另一种感受,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而Lolita的遭遇比房思琪更隐晦且悲惨。

Lolita(也叫Dolores)只有12岁,调皮懵懂的初中生,哪怕是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下,也是属于法律性保护的年龄范畴,这是在一个对爱和欲望充满探索的年龄阶段,他们没有太成熟的心智去处理感情问题。

更别提和一位比自己年长二十岁有钱有社会地位的继父进行抗衡。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那么问题一:他们之间真的有爱情吗?

没有,绝对没有,只有赤裸裸的绑架。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作品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洛丽塔并不爱他,顶多是好胜心驱使的挑逗,试想一下,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少女,失去了他在这个社会上的根本庇护。

他应该如何去应对?

没有人告诉他,而身边只有一个觊觎她肉体的陈年老色皮。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亨伯特为什么要带Lolita去环美旅游?

母亲去世了,难道就没有其他亲人联系Lolita吗?

母亲的遗产是怎么处理的?

学校和亲戚朋友难道就没有疑心吗?

有没有考虑过Lolita的学业和未来?

显然,这就是亨伯特蓄谋已久的出逃,早就攒够了一笔让他挥霍一年的存款,或许其中还有洛丽塔母亲的遗产,诱拐女孩私奔,去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以便于满足他的变态欲。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这个时候亨伯特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她的物质生活,逼迫她离开家乡,隔离她的社交,将她牢牢的困在自己的身边,让少女依附于自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重塑Dolores 成为他 心中的小仙女小妖精 。

当Dolores反应过来这些问题的时候,她已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了。

作者花费大量篇幅,来阐述亨伯特的心理活动,却只有寥寥几笔就带过洛丽塔的内心纠葛,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平等,谁叫本书定位就是亨伯特的内心独白呢。

虽只露出冰山一角,可还是很清晰的感受到洛丽塔的排斥与反抗。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不仅仅是洛丽塔不爱亨伯特,其实亨伯特也并不是真爱她。

洛丽塔的真名是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洛丽塔是一种爱称,是亨伯特理想爱人的幻想形态,是一个只在9-14岁,面容姣好,性格活泼,具备性感潜质的少女。

当他第一次见到洛丽塔,就被她深深吸引,其实亨伯特一直都在四处寻求一个充气娃娃,一个符合他审美的躯壳,去承载他龌龊的性幻想。

哇,这是一副多么完美的模具啊,他并没有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爱好,两人之间没有互动,只是皮囊的吸引,谈何真爱。

从一开始,亨伯特就是色迷心窍罢了,他一直准备迷奸洛丽塔,只是计划并没有成功而已。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而他所阐述的洛丽塔先勾引了他,他们才会发生关系的说辞,也是矛盾的,洛丽塔事后沉默了很久,还威胁说叫警察,后面她一直记得旅店的名字,还不断的提醒,你在那里强奸了我。

这或许是个罗生门,但我在想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可能,他了解洛丽塔的性格,她会对他撒娇示好以换取好处,亨伯特很清楚地利用了这点,在洛丽塔示好后顺势让她屈服,并事后将此事归因给了洛丽塔。

记住,这是诱奸犯常常使用的技巧。

他会调教你屈服于他,给你一些好处,侵蚀你的心态,一旦你接受了好意,并且形成行为依赖,他就会以此打击你的内心,让你觉得是自己犯贱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让你意识到你也需要对此负责,也变相地威胁你不敢义正严辞地去求助。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除此之外,亨伯特会像驯服宠物一样,一旦洛丽塔叛逆超过底线,就会把她囚禁在破败的农舍里,期间洛丽塔的恐慌无措,作者总是轻描淡写,电影也并未呈现,但让人格外心疼。

亨伯特会用甜言蜜语或威胁引导洛丽塔对自己做出谄媚行为,并对其明码标价,洛丽塔想要就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

同时进行命运捆绑,他告诉洛丽塔,如果我坐牢,你将无依无靠,被送去感化院,教养学校,甚至是精神病院。我可以养你,但你也要履行基本的义务。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许多年后,而亨伯特那副仿佛卑微地跪在洛丽塔脚下,请求她恩赐一点爱,痴迷眷恋的祈祷模样,哀求洛丽塔跟他走,也只是一个变态老男人单方面的自我感动罢了。

说什么,只要一看到她,我的内心就思绪万千,我爱她,胜过爱这个地球上任何事物,但哪怕你把我当成是生命之光,欲望之火,但你在我眼里,可能屁都不是。

洛丽塔内心很疑惑,都过了那么久了,我都已经不再是从前那副美丽童颜了,你为什么还要和我玩这种虚伪的游戏?

洛丽塔很清楚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所以她选择那个在亨伯特眼里一事无成的丈夫,会把他们的合照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或许他们确实贫穷,但谁也说不定他们之间维系的不是最可贵的真情。

问题二:Lolita是高端玩家吗?

当我看电影时,这种观点并不是少数,弹幕或者身边朋友都吐槽过这个女主真是不简单,小小年纪就在母亲眼皮底下勾引继父,等到对她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一脚踢开。

我当时也是深以为然,现在想来是自己片面且肤浅。

原著中,Lolita是在一个喜欢获取他人关注的年纪,不惧教条和礼法,对性爱开始懵懂好奇,甚至早早就同夏令营的男同学发生了关系。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但不要忘记,这是以一个恋童癖的视角审视下的故事。

Lolita的所有举动,或许只是简单的坐在一起聊天,吃口香糖,跳舞,不小心蹭到,都会被无限放大,被亨伯特在颅内蒙上了一层媚色。

再通过他的自述,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搔首弄姿、叛逆、刻薄、自甘堕落、极致早熟的小绿茶。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她玩弄挑逗着亨伯特,榨取亨伯特的钱财和关爱,似乎一个不那么完美,甚至是让人反感的受害者就可以让这种罪恶在人心的天平上和施暴者五五开,甚至不自觉得对他感同身受。

那让我们品读一下原文

“我把她软弱的身子推回房间,自己也跟着她进去。我剥下她的衬衣,拉开拉链,把她身上其余的衣服统统脱掉,又拽下她的凉鞋。我疯狂地追踪她不忠实的苗子。”

这不就是躯体羞辱吗?通常在监狱审问犯人时,会扒光罪犯的衣服,这样可以更好地击溃对方的心灵防线。

“从后面把我那做父亲的手指深深地插进洛的头发,温柔而坚决地用手抓住她的颈背,把我那不太愿意的宝贝儿领进我们的小屋,在晚餐前迅速缱绻一番。”

这难道不是在押解威胁吗?哪里是什么棋逢对手的感情游戏,只是亨伯特单方面的愉悦。

还有一次不顾洛丽塔要做家庭作业,还要要求洛丽塔满足自己,洛丽塔求他:“别来缠我?看在上帝的份上,别来缠我。”

还能说洛丽塔是在勾引他吗?这分明就是在求饶,我抠出的这些细节,都是洛丽塔心口上的血泪,她真的很痛苦。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这种情况下,她还能不厌学吗?

性格能不乖张吗?

因为她太痛苦了,没人能理解她,只能用极其幼稚的方式去发泄,她激怒又挑逗亨伯特,让他疯狂失控,又对自己无法自拔,或许这样她才是一个胜者。

这并不是什么高端绿茶玩家的套路,只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少女自杀式的反抗罢了。

哪怕一个少女真就在你面前卖弄风情,你应该做得是推开她,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就如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

像莱昂那样,即便他粗鄙没文化,刻板孤僻,却能用成年人的身躯为女孩遮风挡雨,托起她对生活的一点希望,在以后没有自己在的时光里,还能欢乐成长。

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且包容的爱。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其实洛丽塔也并未逆来顺受,她也有想过要靠自己逃跑的,她小心翼翼地从亨伯特那里用自己的身体交换一点点钱,再把它攒起来,藏墙洞里,可是亨伯特对此早已察觉,他偷偷拿走,再栽赃给女佣。

这多绝望啊!

当她一次次走投无路时,她只有求助于另一个对她有企图的奎尔迪,不得不将自己出卖给另一个魔鬼。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问题三:亨伯特为什么要杀死奎尔迪?

是谁带走了洛丽塔?

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亨伯特很多年,当他和洛丽塔重逢时,最重要的并不是关心洛丽塔过得好不好,而是一再询问是谁带走了她?

看洛丽塔不愿回答,他转头便想走。

很多人会有疑惑,如果亨伯特真的是为了想给洛丽塔复仇,为什么不暗自收集奎尔迪的犯罪证据,以亨伯特的财力完全可以请个私家侦探来做这些,通过并不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处罚奎尔迪。

而他偏偏采用这种自杀式的方法,这就让人很迷惑,活着继续感化洛丽塔不好吗?

难道他就不想再多尝试一些新的办法挽回昔日的恋人?

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忏悔和救赎?

这才是视她为生命的爱,该有的方式。

若真的是这样,这或许就是另外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内核了。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作者偏偏让男主失去了生命的意义,用自我献祭的方式去复仇,去完结这个故事。

这或许是作者为了给男主一个悲壮的结局而专门设计的戏剧式的情节,来将亨伯特的悲剧色彩推向高潮,骗取观众怜悯的情感技巧罢了,最终成就这么一部意义非凡的作品。

再次强调

洛丽塔是男主臆想出来最符合自己幼女情结的完美情感符号,是他最享受最自豪的作品。

可以寄托他全部的爱,但他被奎尔迪抢走了,与其说他是带走了洛丽塔,不如说是他带走了亨伯特的希望之光,他或许再也没有机缘去打造像洛丽塔那么完美的艺术品了。

之所以会对失去光泽的洛丽塔还存有爱意,不过是她身上依稀还有那个他塑造的小仙女的残影罢了。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结尾

结尾,他站在山岗上,听着孩童嬉戏之声,却没有他心爱的那抹幽光,就如他初恋那样,早已消磨在岁月里。

问题四:男主值得被同情吗?被原谅吗?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是坚定的不值得。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权利,要不要去同情他也是个人的权利,或许有的人会同情亨伯特,因为他悲惨的初恋经历,恋人早逝在他心口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记,心理的残缺才使得他走上不归路。

但同情归同情,他并不值得被原谅,有病就去治病,作为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博士,难道没有坚持看心理医生的钱?

说白了,只是让他的罪行更加的合理化的借口罢了。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如果这都能被原谅,那些幼女诱奸犯们怎么办?

虽然我喜欢幼女,但是我纯情,我专一,我卑微,我浪漫,所以我喜欢幼女不是错,我去伤害她们也是情非得已,我不是坏人。

若真是这种观点,就是对于那些受害者的轻视,被毁掉的女孩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痛苦。

性侵就是性侵,有的人可能就会反驳,爱有错吗?

爱确实没有错,但打着爱的幌子就能亵渎法律和正义吗?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你愿意让她去享受亨伯特所谓的爱吗?

你绝对不会,甚至想打死他的心都有,真正应该被我们同情的是那些被恋童癖摧毁人生的孩子们。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洛丽塔为了逃离他,踏上了另外一条不归路,遭受更恐怖的欺辱,其中受到的委屈压迫并未展现出来,但是颠沛生活的摧残让如同玫瑰绚丽夺目的女孩最后变成了庸碌暗淡的女人,其中辛酸可想而知,却不在亨伯特的忏悔笔录里。

如果不曾遇到亨伯特,或许洛丽塔会一直在母亲身边自由放纵的长大,完成学业,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约会,去全世界旅游,成为任何她想要成为的样子。

但这个叫桃乐莉Dolores 调皮且无忧的少女,却被中年人的变态性欲彻底扼杀了。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鲍毓明案大家都知道,虽然此事以恋童癖遇到诈骗犯为结局,荒诞收尾。

但其中收养幼女进行驯养诱奸的完整供需关系是事实存在的,总会有不配为人父母的禽兽想逃避抚养责任,就去找所谓的好心人。

试想一下,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又一个外籍老变态,打着慈善和爱的幌子收养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在她懵懂无知时不断灌输那些:只有我是最爱你的;只有我会照顾你一辈子;也只有我会全心全意包容你,不断对其进行洗脑,本就脆弱敏感的孩子在蛊惑下。

“自愿”成为了男人的伴侣,等孩子长大后,不再能满足变态欲了,就斩断供给,逼迫分手。

女孩懂事后可能会无数次在“我们是真爱,但是我被抛弃了。”和“这不是爱,我被侵犯了,我真恶心。”的反复自我否定中不停地遭受心理折磨,惶惶不得终日。

这种变态最恐怖的地方是他会摧毁你的心灵,一旦你接受了所谓的爱,你就自然被社会道德法则抛弃,从而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抗压等)大大降低,比平常人更容易抑郁焦虑,并且很难重新构建亲密关系。

而罪魁祸首却回到国外,把自己的经历包装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一个想要资助贫困儿童的慈善家,被资助的女孩爱恋追求,两人发展出一段地下跨年恋,自己不仅奉献了经济援助还付出了真感情,把女孩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呵护。

女孩长大后,心也装不上自己,巨大的年龄差异及世俗偏见让女孩最后选择抛弃自己,自己忍着巨大悲痛离开这个伤心的国度,哪怕重新结婚,还是对女孩念念不忘。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恶人披上了伪善的面具,被身边的人怜悯着,同情着,奉上了神坛,捧为情圣。

真的是天大的笑话。

但它却很有可能真实地发生在某些法治并不健全,发声渠道并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不想被蒙蔽,就必须如智者一般多角度多路径去思考问题。

《洛丽塔》真的是一本非常狡黠的书。

作者用他那造诣极高的华丽文笔勾勒出一副悲壮且变态的爱情挽歌。

但我不希望再看到这样的作品,不希望文学的力量被如此的滥用,不希望那些缺乏判断能力的人看后,掉进作品诡诈的叙事陷阱当中。

即便他的文学价值很高,可以参考它运笔的巧思。

但它的社会价值可能是负值,让这种恶心的犯罪行为,被后世传颂为所谓萝莉和大叔的经典鼻祖爱情故事。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一部作品呢?

是全面封禁还是任其被大众接纳?

其实,这部作品多少年前本就是一部禁书,但在美国,即便是在遭受封禁的前提下也在文圈红极一时。

甚至女主的名字延伸到生活当中,成为了萝莉&幼女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文化影响力,所谓封禁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因为神秘,让人更有窥探欲。

从女性角度看《洛丽塔》,真是可怕的洗白片

好莱坞两次搬上大荧幕,甚至获得过奥斯卡,男主角选角都是非常帅气。

在高超演技的加持下,很容易让人失去了对是非的判断力。

不谙世事且涉世未深的少女会想,他那么帅,有才华,绅士又风趣,对待爱情如此炽热,我要是洛丽塔,我一定爱死他了,他那点阴郁的癖好更添魅力,没人会舍得离开,我们两个人一定会相爱又甜蜜得过完一辈子。

这种道德被扭曲的审美,会不会为罪恶的蔓延提供了养分呢?

当把禁忌爱情作为财富密码,让出版社和片方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又有谁会在意后世是否有人效仿呢?

————————————————————————————————————————

作品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即便是三观再歪曲的小说,也要取决于观众的内心价值取向。

即便没有洛丽塔,也会有各种不同立场的声音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

相反,我们更要多去体会不同人的自白,了解并不等于认同,哪怕一时认知发生了偏差,但也没关系。

不要关闭你探索追求的大门,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吸收观点。

只有见识足够丰富,内心充盈,才不会被一种声音蛊惑,站在合理真实的角度,用一种并不滥情的姿态去体会和理解善恶,练就一双清澈的眼睛,透析世间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