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走进古典的过程》,程章灿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1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共收论文20篇,分上、中、下三篇。作者强调,从事中国古典研究,要走进古典的过程。所谓“过程”,一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物的成长过程,二是指文献的生成过程,三是指文本的造作过程,即作品的题目、韵式、章句等形式结构及意义生成过程,四是观念的锻造过程,即词汇、术语、意象等演变定型的过程。

该书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物的成长过程,上篇大多聚焦各类文献的生成过程,中篇大多聚焦文本的造作过程,下篇侧重从词汇、术语、意象等角度,窥探语言及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遥接文史结合与文史不分的传统治学思路,另一方面则试图结合书籍史、文化史以及文章学等研究视角。

该书也有意呈现作者作为研究主体的成长过程,是对作者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文献学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与总结。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赋史》

目 录

上篇

一、《诗集传》纂例举证

二、作为文本的汉代石刻——读《汉代石刻集成》

三、宋刻《南岳稿》考证

四、文儒之戏与词翰之才——《文房四友除授集》及其背后的文学政治

五、所谓《后村千家诗》考

六、一次同题竞赛的百年雅集——读南海霍氏藏本罗聘《鬼趣图卷》题咏诗文

中篇

七、三十个角色和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诗歌的个性特色

八、题目与诗——谢混《诫族子诗》及其诗史意义新论

九、读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并论南朝墓志文体格

十、重定时间标准与历史位置——《新刻漏铭》新论

十一、象阙与萧梁政权始建期的正统焦虑——读陆倕《石阙铭》

十二、五句体与连章诗——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式发微

下篇

十三、郭象“碑论”“文论”考

十四、文本与视野——六朝文学研究的两点思考

十五、树立的六朝——柳树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十六、从碑石、碑颂、碑传到碑文——论汉唐之间碑文体演变之大趋势

十七、论“碑文似赋”

十八、后论赋绝句五十首

十九、符祐考——论割并年号及其相关的构词问题

二十、尤物——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古代石刻

程章灿主要学术著述

《古典学术的现代化》(代后记)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世族与六朝文学》

前 言

1979年9月,我考上北京大学,在阴错阳差中,被录取到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学习。那个年代国内高校的历史系中,设有独立的世界史专业的寥寥可数。而当时的北大历史系,下设中国史、世界史、考古三个专业,这是比较罕见的(考古专业独立建系,是在我毕业以后)。虽然有专业的划分,但很多历史学的基础课,比如中国通史课程,还是三个专业一起上的。给我们上课的皆为一时名师,例如教秦汉史的张传玺老师,教隋唐史的张广达老师,教明史的许大龄老师,教近代史的张寄谦老师等。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张广达教授

唐代小说中常常写到襆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往往神秘莫测。张广达老师来到讲台前,不疾不徐地打开襆包,里面尽是书,有线装的,有洋装的,上课时展示给我们看。

四十年后回首畴昔,这一场景记忆犹新。可惜那时年少无知,身在福中不知福,辜负了老师们的教导,虽然偶或向古典的殿堂张望几眼,却既未登堂,更未入室。

1983年9月,我负笈南下,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程千帆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学位,先读硕士,再读博士,博士毕业以后,就留校工作。日常生活,无非是教书、读书、写书。所教、所读、所写,大抵以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为中心,可以一并简称为“古典”。本书书名中的“古典”二字,就是这个意思,而书名中的“过程”二字,则语带双关。

《走进古典的过程》共收录论文20篇,分为上、中、下三篇。近几年,我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多次提出在中国古典研究中要重视“过程意识”的想法,强调研究者要“走进古典的过程”。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刘克庄年谱》

所谓“过程”,按我粗浅的看法,主要指四个过程:一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物的成长过程,注重这些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以及社会互动;二是指文献的生成过程,注重文献生成的各种形态选择(书籍与石刻,写本与刻本等)、文献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责任者和参与者等;三是指文本的造作过程,注重从文章学(composition)角度深入剖析作品的题目、韵式、章句等形式结构及意义生成;四是观念的锻造过程,注重词汇、术语、意象等在历史中演变定型的过程。

强调这四个过程,一方面与强调文史结合、文史不分的传统治学思路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则试图结合书籍史、文化史以及文章学等研究视角。这当然只是极简版的概述,挂一漏万。本书上篇所录六篇论文,大多聚焦各类文献的生成过程;中篇所录六篇论文,大多聚焦文本的造作过程;下篇所选八篇论文,内容稍显庞杂,其侧重点为从词汇、术语、意象等角度,窥探语言及观念等的形成过程。上、中、下三篇中都有论文涉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物的成长过程,明眼的读者自不难甄别。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赋学论丛》

从另一角度来看,《走进古典的过程》可以说是我的一本自选集,可以视为我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文献学过程的回顾和阶段性总结。其中最早的一篇写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晚的一篇刊发于2020年年初,时间跨度逾30年。若是按照年代顺序编排这些论文,那么,个人三四十年来研习古典、一步一步地走进古典的蹒跚足迹,或者会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除此之外,我还写过一些有关古籍整理与研究、国际汉学以及其他专题的论文,有两本专题论文集正在编辑出版中,本书就不再重复选录了。作为“代后记”附录于篇末的《古典学术的现代化》一文,自道苦辛,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我的研习中国古典的过程和思路。

最后,感谢“学术中国文丛”编委会张江主编,感谢执行主编王兆胜教授,感谢分卷主编陈剑晖教授,感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黄红丽及其编辑团队,感谢本书责编刘丽丽编辑,感谢帮我统一格式的我的研究生陈健炜。若没有他们的信任和帮助,本书不可能有出版的机会,我也没有机会在回顾过往的同时,重新整理瞻望前程的心情。

程章灿

2020年9月1日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石刻刻工研究》

个人简介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作者近照

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教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汉学、南京及江苏地方文献与文化等。出版学术著作有《魏晋南北朝赋史》《赋学论丛》《世族与六朝文学》《刘克庄年谱》《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等多种,另有国际汉学译著《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等五种,学术随笔《鬼话连篇》《山围故国》《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等五种,发表论文、诗作多篇。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古刻新诠》

著作

《魏晋南北朝赋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赋学论丛》, 中华书局,2005年

《石刻刻工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古刻新诠》,中华书局2009年

《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新书推介|程章灿:《走进古典的过程》

《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

论文

《先唐赋存目考 《文献》1989年第3期

《:京殿大赋最后的辉煌──兼论两晋以后骋辞大赋的历史命运》,《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论之阙误》,《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何逊考论》,《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考》,《考古》1995年第10期

《沈约与南朝士风考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4期

《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文献》1996年第1期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考》,《文献》1996年第4期

《六朝碑别字新考》,《中国语文》 2000年第3期

《魏理的汉诗英译及其与庞德的关系》,《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唐代刻石官署及所辖刻工考》,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魏理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交游考》,《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

《古典文体的现代命运——以二十世纪赋体观念及创作为中心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墓志文体起源新论》,《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

《符祐考:论割并年号及其相关的构词问题》,《中华文史论丛》第80辑

《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1期

《元明刻石世家三考》,《文史》2007年第3期

《从碑石、碑颂、碑传到碑文——论汉唐之间碑文体演变之大趋势》,《唐研究》第13辑

《读志疑》,《文献》2008年第2期

《再志疑》,《文献》2009年第3期

《三十个角色和一个演员:从看江淹诗歌的个性特色》,《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树立的六朝:柳树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一次同题竞赛的百年雅集——读南海霍氏藏本罗聘题咏诗文》,《文艺研究》2011年第7期

《学术翻译的软肋—欧美汉学论著翻译及其相关问题》,《文史哲》2011年第4期

《作为学术文献资源的欧美汉学研究》,《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

《象阙与萧梁政权始建期的正统焦虑——读陆倕》,《文史》2013年第2辑

《魏理与中国文学的西传》,《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尤物: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古代石刻》,《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

《传统·礼仪·文本——秦始皇东巡石刻的文化意义》,《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玩物:晚清士风与碑帖流通》,《学术研究》2015年第12期

《结古欢:晚清集古笺与石刻文献》,《中华文史论丛》2016年第1期

《宋刻考证》,《文献》2016年第1期,

《礼物—汉碑与社会交往》,《中国学术》第十三卷第一辑,务印书馆2016年

《神物:后汉三国石刻志异》,《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哑行者的混合语——读蒋彝》,《复旦学报》2017年第2期

《文儒之戏与词翰之才——及其背后的文学政治》,《清华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题目与诗:从清言到手笔——谢混新论》,《文学遗产》2018第3期

《重定时间标准和历史位置----陆倕新论》,《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五句体与连章诗----杜甫体式发微》,《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杂体、总集与文学史建构——以江淹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书籍史研究的回望与前瞻》,《文献》2020年第4期

《方物:从永州摩崖石刻看文献生产的地方性》,《武汉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石刻的现场阅读及其诸种样态》,《文献》2021年第4期

《冢墓:作为刘宋的文化场域》,《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第53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