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气场,而这个气场是有颜色的

作者:阿李三千

2017/03/04

昨天下午和金龙去王道长家学练功,道长甚为高兴,谈兴愈来愈浓。

“最近,大力掌在练习中感觉如何?”道长关切地问道。

“惭愧,手上的感觉不是很明显。”

“哈哈,前段时间老刘见我,说‘不敢练了呀,手都肿了。’我说,‘你练一下,让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我看了看,你猜怎么着?手好好地,没什么异样。我说,’恭喜你呀,你练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步了,这是气血饱满带给你手的感觉。”

“武当的大力掌与少林的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迅速地抻筋拔骨,增强内劲。”道长接着又道,“这是当年武当的一位老道传给我的,太好了。”

“其实,我觉得武当的这个功法,从动作复杂度上来看,比易筋经更加简洁,更适合现代人习练。至少躯体上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动作,所有的动作直指核心,即丹田的呼吸。”我道。

“对,没有呼吸,不讲意念,都不叫练功,顶多只能称之为‘体操’,而体操很容易表露于外相,损害气血。另外,道家的功法也很讲究一个‘数’,这套大力掌每个动作,记住作49下,如果时间来不及作24下也可以。一定要配合意念,向前推时,意念如推小山,而且后背一定要外撑;如此练下去,这六个动作很快就能练出内家拳常言的六面张力。”道长娓娓道来。

继而又谈及平衡功,这是道长所认为的所有道家功法的最核心东西。

“太极图中阴阳鱼的走向,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在拉树时,这个太极图如何走向?”我问道。

“一般是顺时针。外人不明就里,认为这样练功是在吸大树的精华,实则这是一个太极平衡,你从大树上吸取了精华,而树也从你身上吸取了它最需要的二氧化碳,两者阴阳平衡。记住,吸气上提,把树的精华吸到丹田;呼气切割,对应内脏的废弃通过双手放出,变为大树的营养。如此,才能称作平衡功,才能勉强称之为天人合一的初级阶段,即人树合一。当然,后期的走罡步斗,那就到了人与天体合一了,现在还为时尚早。”

“为啥呼吸转换时,要双手猛地抖动呢?我感觉这样反而破坏了一贯的放松感。”我问道。

“这是为了打通手腕处的两个关口穴位,其实也不影响放松,有时,抖一抖,反而更能够放松,甚至提高放松的层次和质量。以前,马先生教十大形时,后手往往时时抖动,弟子们也跟着抖动,但马先生说我抖是对的,你们抖就错误了。哈哈,这里面有玄机,慢慢练习就会明白的。”

“平衡功太累人,中途休息,在附近练行功,不能跑的太远吧?”我问道。

“附近散步不要超过大树的树荫,都是可以的。其实,最好是待在原地,累了,可以练习推树和横切,以及剑指,都可以缓解疲累,然后再接着练习。”道长徐徐道来,语重心长。

金龙因为是初学,道长格外嘱咐,“你脾胃不好,就找一颗大柳树,练习平衡功。找到树之后,先不要急着练习,要在树周围溜达溜达,看看哪个方向角度舒服,就在这个位置练习。”

“以前,没注意树的颜色。现在练功之后,只觉得树的颜色确实对应着五脏,例如杨树的树皮就是白哗哗的,而柳树整个就笼罩着一层黄黄的雾,另外,青松的青色和柏树的黑色,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我说道。

“对,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气场,而这个气场是有颜色的。平衡功稍有层次之后,在练功时,会在你和树周围形成一道光圈,就像孙悟空给师傅化的那个圈一样。”

谈着谈着,不知怎么就谈到了武侯祠。道长一下子就来气了。

“说孔明先生的躬耕地在襄阳的,那典型就是对中国文化中的‘气’没体会,这两个地方,我都去过,气场明显不一样。懂气的方家溜达一圈,自然就心知肚明,不言而喻。我大连一个师兄,功夫比我好多了。他有一次来南阳,我带他去武侯祠,他一踏上那片土地,一嗅那里的园林和潭水,就大大赞叹,‘太好了,太好了’。”

“孔明先生是道家的吗?”我问道。

“孔明和庞统都是道家的正宗弟子,他们平时上班,当然穿的是工作装;而一旦做法施法,或需要与天地感应的场合,都是一袭道袍。孔明先生的师傅,可不止水镜先生一位,也不止他岳父,还有几位师傅是武当山的道长,其中一位住在隆中。”道长接着道。

“哦,怪不得那篇著名的对策有人称为‘隆中对’。”王博士道。

“哈哈,孔明先生肯定时常去武当山,途中经过隆中,与其隆中的师傅纵论天下时势,所谓‘对’,其实就是师傅徒弟们在一块的聊天记录罢了。某地方的人当年去北京公关,结果中学教材就把那篇文章命名为‘隆中对’”道长徐徐道来。

“原来如此,南阳武侯祠时常去,讲解员们每每讲到’隆中对‘的时候,都略显尴尬,往往避而不谈,或者改名为’茅庐对‘或’草庐对‘。”我道。

“以汉水为界,当时南为南郡,北为南阳郡。哪有什么南阳郡当时包括襄阳一说。”

顿了顿,道长接着又叹道,“哎,别的不说,你看南阳武侯祠的古树,树龄上千年的就有好多,建筑可以重建,但古树谁也没法重栽,说一个地方的人文厚重,古树往往是最好的证明,在这点上,襄阳能与南阳比吗?

我师傅在教我平衡功的时候,一再强调,几百年的古树只可敬仰,不可对练,古树有灵呀。小时候,我和父母在南阳县大院居住,就是中国四大道观之一的玄妙观,那里面的古树才叫一个可观呀,谁料想被一些无知的官员砍伐了,当时砍伐后,古树横倒,直径比我还高,你可想古树有多大。哎,真是可惜呀!”

“灵气和古树,这两点在当前的学术上很难作为证明。古今地名及其领域的变迁,更是受制于战乱,很难考证。武侯祠里面最大最醒目的一个匾额,即’隐居求志‘似乎也是一个证明吧。”

“对,孔明先生躬耕隐居,可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刻苦学习,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是居住于当时有’帝乡‘之称的南阳呢?还是偏僻闭塞的襄阳,任谁都能想得出来。南阳当时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很多,消息灵通,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在此探知,对于一个念念不忘’求志‘者而言,再也没有比南阳更好的了。”道长愈说愈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