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年听雨歌楼上

少年听雨歌楼上

【冷夜听雨记】

作者:孑影

“劈哒... 劈哒... 劈哒......”这雨滴溅落的声音便是在屋内也听的一清二楚。说来有些奇怪,正值此腊月间,这江南本不应有这么多雨。想来许是旧年的委屈还未除尽,只好在这新年里掉泪了。

虽是过年之际,然却因这无意退散的雨水扰乱,一切显得格外的冷清。没了这正月里的吵闹声,雨声显得格外惹耳。而我也“妄自尊大”一回,效仿诸位贤人来品品这雨。而论这听雨,最出名的莫过于蒋捷了,这里便也引用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听的哪里是雨,更多是人生滋味,从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心境自然也就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然而这雨却似乎从未变过。看起来颇有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味。

少年听雨歌楼上

而我自然也不会有蒋捷这般深刻认识,毕竟我还年少,过的仅仅是活在纸上的生活,虽然平实简单却亦不缺乏滋味。正如这正月的夜间,冷需是第一味的,这才有了冬天的感觉,而这样的凉夜若是有了那缠绵不断的雨丝,更教人一味寂寞。

看看窗外模糊的烟气,似乎有李易安笔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风味。窗外这雨,时而迅即时而缓慢,若是快了,便有那风卷残云之势;若是慢了,则更像慈母般的细心呵护。这两种情况总是交替出现,却也演奏出了更为精彩的华章。也难怪乐天会将琵琶声比作此。

坐在书房里听这雨,仅开一盏小台灯,边上放一杯热茶。细细品味这不寻常的冬雨,伴随着正月的寒气与冷风,还真让人心事重重。此情此景最能令我想到的就是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虽身处暖阁,心却早已漂泊,听着外面的雨打风吹落怎能不感到天涯浪荡的滋味。听雨这瞬息时刻就好似过了这十年,而只有孤灯相伴,如此寂寥也只有这冷夜冷雨能做到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

若是走出去,走到那园中去必然可以体会更多滋味。雨丝丝落下,打在那青石板上,只映得那苔藓更加苍翠,湖面烟云缭绕,在雨下露出细细微波。这样的时刻,雨的声音就更为不同,那是一种安静的声音,唤起人内心的恬静与安宁。而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和那广为人知的“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看起来与这天气甚是般配,或是爱而不得,却不枉在烟雨江南中迷失一回自我。

这样的雨中不需要伞,只需要静静感受雨滴洒落,闭上眼找寻自己心爱的姑娘,慢慢的让烟云笼罩在你的周围,伸出舌头来品品这雨吧,隐隐约约会感到一种朦朦胧胧的甜味,也许这就是青春的滋味。

夜渐渐深了,窗外似乎也是“风凄紧”了起来,只听得那雨声有些急躁,虽然不大的雨却是一阵又一阵的敲打着玻璃,似乎是一位位着急回家的孩子。人们总觉得“凄风苦雨”,而真正沉思片刻,细细听听这雨却又觉得有几分可爱。一滴雨的声音是短暂的,而接二连三的雨却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长线,让这雨声经久不衰、连绵不绝。

闻着这雨,我渐渐有些恍惚,好像这世界,只有不绝的雨声,只有迷惘的我。

二零二二年二月三日夜于书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