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策划/编辑:cici 责编:雅韵&Fanny

审核:李云

前几天小红在某站找到了一个十分下(bu)饭(shi)的视频,一个年轻的小伙双脚长了厚厚的老茧。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这个小伙子的脚跟和前脚掌都包裹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角质层,脚拇指眼看着也开始传染起来了。不敢想象这一双脚是怎么走路的。

大家通常觉得老茧这种东西,只有干粗活累活的人才会有,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过你要是仔细观察一下学霸们的手指,就会发现,有些人手指上有硬结。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区别在于,可能学霸们的老茧是长期握笔写字造成的,你是玩手机打游戏打出来的。

手指节长了老茧,虽然看不到,但是总是会摩擦到其他手指,感觉很不舒服,那应该怎么治疗改善呢?

胼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老茧又称胼胝,主要是因为手脚的皮肤,长期受压或者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状、角质增生性损害。

尤其是一些骨头突出的部位,更容易受到压迫和摩擦,易形成胼胝。这种疾病还跟患者的职业或者足畸形有关。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胼胝的临床表现

胼胝皮损一般为境界不清,黄色、扁平或者丘状隆起、局限性增厚的半透明角质板。一般是中央部分比较厚,边缘比较薄,质地偏硬,摸上去较光滑。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一般胼胝多发生在手足,足畸形者、有咬指甲癖好的儿童或者是体力劳动者也可见。该病病程缓慢,无自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觉得有压迫痛感。

跟鸡眼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经常会把胼胝和鸡眼混淆,两种疾病都是常见的皮肤疾病,而且都会在脚部发生,可导致严重的不适和疼痛。

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胼胝是皮肤最外层(角质层)的弥漫性增厚,是反复摩擦或者压迫导致的结果。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而鸡眼虽然也是因为反复摩擦或者压迫形成的,但是鸡眼中央有一个硬硬的“核”。而且鸡眼的出现,常伴随着疼痛。

鸡眼经常会发生在脚趾骨头突出部位,或者是脚趾缝、趾关节的背面。

鸡眼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经常穿不合脚的鞋,或者是走路姿势异常,摩擦、压迫到关节等。

与掌趾角化病的区别?

开头提到的小伙子双脚长出的老茧,他这种情况属于掌趾角化症,基础病因是掌跖皮肤产生过量的正常或异常角蛋白。

一般在白人中最常见的掌跖角化病(PPK)叫做弥漫性表皮松解性PPK,临床表现为掌跖皮肤增厚和脱屑。表皮增厚,涉及手掌和脚底的整个表面。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大多数病例为轻度或者中度,并非是全身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关节上的老茧,也是胼胝吗?

可能还有部分人群,老茧长在手指背面的关节处,摸上去很光滑。这种其实也不是胼胝,而是指节垫。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指节垫一般为扁平或者隆起的局限性角化损害,是由指关节皮肤纤维性增厚导致。

表面光滑或者粗糙不平,发展比较缓慢,有明显的硬结。一般常见于靠近指间关节处,拇指比较少见。

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一般是有家族史,跟遗传有关。该疾病无自觉症状,手术治疗后,也不能彻底去除病因,且有复发风险。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胼胝应该如何治疗?

如果手上或者脚上真的长了胼胝,应该怎么治疗改善呢?

首先还是应该尽量减少手脚过度受压和摩擦,当物理性的刺激去除之后,时间长了,胼胝会自行消失,平时也需要注意穿鞋或者减少手指的摩擦(对,说的就是天天举着手机的你),否则胼胝痊愈之后,还是会比较容易复发。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药物治疗

首选治疗是水杨酸贴膏,使用40%浓度的水杨酸。先用小刀修剪削平胼胝,然后根据病变部位大小裁剪贴膏,最后将贴膏贴于病变部位2-3天,注意保持干燥。一旦病变消退之后,就应该停用贴膏。

如果1-2周病变还没有消退的话,就需要去医院复诊。而对于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不能使用贴膏。

别搞混了,脚上的这个硬结根本不是鸡眼!

以上操作,最好不要自己操作,可以先去医院找相关专业人士处理,这样可以及早对症下药,早日痊愈。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果你身边有经常举着手机不放的朋友,可以分享这篇给ta看看。

如果你想要知道开头那个下饭视频叫什么名字的话,留言见哦~

〔参考文献〕

[1]JenniferLHand,MD.RosamariaCorona,MD,DSc.Palmoplantarkeratoderma.2021.08.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3]单士军主编.皮肤性病病理诊断.[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